分享

北京益生文化

 心坐标00 2012-03-20
调息辟谷法
作者:川源   添加时间:2009-6-23       
 许多人学习辟谷,不得其法。据我的经验,一是静心,二是调息。静心好说不好做,因为,只有心灵能处于安宁、平和的境界,就能使身心的能量耗散达到最小。人的生命能,心灵的妄想、思虑所耗最多。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不一定头发能全白,可是,伍子胥过韶关时,由于不能过关,急得一夜之间白了头,可见生命能的损耗有多大。静心是辟谷的根本,其次,才是调息。
    关于调息,闭息是辟谷的根本,但,闭息有弊端,把握不好,容易上火,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不适宜用闭息法,应该用深呼吸法。陕西有位老人,阅读《辟谷道论》,学习其中的闭息、数数法,辟谷半月,她能一吸一呼达到两分钟,这很不容易。只要能抑制呼吸频率,在功态中延长呼吸时间,使呼吸能达到两分钟,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就能自如辟谷。这种状态不是不可能的。中央电视台2008年“综艺大观”中有“挑战吉尼斯”节目,有个英国小伙子曾经创下在水底闭息静坐16分钟的奇迹。后来,他挑战自己,在水下闭息来回游了四趟,共200米,都打破了世界纪录。看过电视的人大都记得这个节目,这项挑战列入了“2008年十大惊险挑战”项目。英国小伙子所练的就是闭息之道,他在参加挑战前一天常会绝食,使身体内更空些,就能储存更多氧气在体内,以便完成挑战。这些细节跟辟谷修炼中的闭息之道完全契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完全可以借鉴于辟谷。具体的方法有二:一是少吸一点气,便憋气不吸不呼,忍一小会,再少吸气;再忍,再吸,直到难以忍受,可以快速把气吐出来,也可以缓慢吐出来。接着,快速吸气吐气,以减轻肺部压力。然后再修炼闭息法。这叫间歇性闭息法。其二,一次吸足气,然后憋气,不呼不吸。这叫一次性闭息法。在闭息的同时可以鼓腹练气,也可以不鼓腹,听其自然。当然,能鼓腹更好,有利于启动元气,加强辟谷效应。鼓腹能起到“意守丹田”的效果。孙思邈真人说:“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无思无虑,气海若具,自然饱矣。”意守丹田,天长日久,就能辟谷,所谓“气满不思食”。修炼辟谷的人,一定要随时意守丹田。但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不宜修炼闭息法。
    要用观照的方法,而不是“以意领气”的方法采气、运气。“以意领气”会引生许多弊端,而观照,只是用微意觉察、感受、体会精气的运行、变化,即“观而不守是功夫”。观察,用神意观照,用后天意识体验,这样,在观照之中,身心就放松了,人如果真能放松、清静,心灵宁静,不仅自身的能量消耗会非常少,而且,天地之气自然会进入人体,“不采而采”,是上乘的采气之道,《清静经》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应该把重点放在心性的训练上,放在身心的虚明、轻松、宁静的训练上,这样,辟谷“应念而成”,这是第一等的辟谷法,至于导引、闭息等辟谷法,已经是第二等的方法。在观照时,要从头到脚,由上往下观,时间要长些,然后,由下往上观,照,绝不用意去领,时间短一些。“意在无有别”,在有意无意之间,好像在观察别人的骨架,用眼“扫描”就行。
    “用意不用力”,本来是太极拳里的行话,用在这里,就是,观照或用神意神光内照时,不要死死意守,不要用劲领气,不然,会引生虚火冲头,后患无穷。“意到气到”的“意”是先天神意,绝非后天意识。今人修炼中所谓“以意领气”的方式,在古人,不仅不用,而且批评这种做法。所谓:“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好像做饭时没有给锅里倒水,也没有放进东西,只是架火烧锅,这锅会被烧坏的。“药”就是精气神。精气神不足,不可用意强引。精气神足了,自然会顺人体规律运行不息。人的意识,只需观照、觉察、体验,这是火候。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