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书画谜意五合一的“神智体”

 秀水拖蓝 2012-03-21
诗书画谜意五合一的“神智体”

在报纸上偶然遇到了“神智体”诗歌,好奇的反复琢磨:我们的文人祖先真是聪明绝顶,于是在网上搜了个遍,一定要弄个明明白白。

“神智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粗细、长短、排列疏密、笔画增损、缺笔、位置高低、正反、颠倒、欹侧、反书、拆借,偏旁的粗细文字变形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它是汉字"以形见义"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

据说这首诗是苏轼所作的《晚眺》


 此诗设想奇特,启人心智。诗共有十二字组成。乍一看没有思路,但仔细看看,便能找到它的秘密所在。十二字设计巧妙,各有特点,将特点找出来了,诗就出来了。
这十二字的写法是:“亭”长“景”短,“画”字无“人”;“老”大拖“横”,“筇”竹笔细;“首”字反写,“云”字“雨”、“云”断开、“暮”字“日”字斜;“江”字成曲,“蘸”字倒写,“峰”字“山”旁侧写。

 解读此诗: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相传 宋人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有个使者来到东京。此人自诩能诗,骄横而看不起人。宋神宗便派多才多艺的苏东坡去接待他。这个使者见了苏东坡,语带轻蔑地请他做首诗。东坡微微一笑:“做诗不容易,看诗更不容易。”说毕,提笔写下这首《晚眺》诗,北使看后,不禁目瞪口呆,惭愧地说以后再不敢谈论诗词了。】

下面这首是潮州才女尤梦娘的“神智体”诗《闺怨》:


诗意解读为:

斜月三更门半开,

长夜横枕意心歪。

短命到今无口信,

肝肠望断无人来。

我觉得这就是个传说,当然并不怀疑诗的存在,而是就这两幅书法作品而言,上一幅的读写顺序就不对了,我们都知道古人的读写习惯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而这幅完全是按照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写的。而下一幅就更不对了,呵呵!

也许这作品还暗含有作者别的深意,后人没有研究出来也未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