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防摔完全手册

 tuzididie 2012-03-22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老人防摔歌诀
老年健康齐关注,预防跌倒是首要,
衣食住行和用药,各有各的小诀窍,
衣服宽松又合身,穿鞋防滑不硌脚,
拐杖长度要适中,手柄简单握得牢,
饮食均衡须保持,补充钙质强骨骼,
牛奶大豆深海鱼,合理营养保健康,
居住环境得留神,家具摆放要固定,
小猫小狗挂铃铛,时常擦地保干燥,
上下楼梯抓扶手,小心路上瓜果皮,
步态平稳更放心,人多路滑请绕道,
打打太极散散步,运动强身要适度,
太累停下歇歇脚,合理锻炼才有效,
身体不适找医生,听取医嘱再用药,
了解药物副作用,吃药不能太随意,
年纪大了得服老,健康心态很重要,
量力而为莫强行,避免大意和急躁,
老年安全是第一,处处留心防跌倒,
防范措施铭记心,健康生活乐陶陶。

2010年12月8日,家住杭州紫阳街道的丁大伯,上街后突然一头栽倒不省人事。不少路人目击了丁大伯倒地,却不知也不懂该如何展开急救。后丁大伯经抢救无效不聿去世。
2011年6月21日,南京市一名82岁的老人行走时不慎摔倒,脸部鲜血直流,卧地呻吟不止,一时围上来好几个围观者,但没有人敢贸然去扶他。
2011年8月31日,福州晋安区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依伯蜷缩在路面上,苍苍白发里不断渗出鲜血。道路两边有数十名围观者,但无人伸出援手。
2011年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几乎每天,我们身边都有老人因摔倒而受伤甚至死亡,而老人摔倒后路人冷漠围观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对此,人们纷纷谴责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然而,是不是只要每个人都有副热心肠就能办好事了呢?
其实,遇到老年人倒地,冷漠围观固然不对,但如果违背医学常识胡乱帮扶,却也可能好心办坏事,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卫生部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老人摔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两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老人跌倒,怎么办
老年人多伴有各种慢性病,除了摔、绊等意外,中风等严重疾病也会引发跌倒,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摔倒后骨折的情况也很常见,如果帮扶动作不恰当,不但于救人无益,反而会加重损伤。因此,无论是自救还是帮助他人,下面的知识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解惑释疑

自救:摔倒后自己如何起身
 
1.老人跌倒后,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此时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2.休息片刻,等体力准备充分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




3.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然后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



4.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



5.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打电话寻求帮助——最重要的就是报告自己跌倒了。
救人:热心肠也要分清情况
老人摔倒在地,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老人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被咬伤,不要硬搬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如果老人意识清楚,首先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其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其次,可询问老人是否有剧烈头痛或观察其是否有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此时不要搬动老人身体,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

疾病防治
关注热点
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自我管理之病情监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向红丁
做好糖尿病病情观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够详细、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病情变化。
早期诊断
注意糖尿病的线索
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想到患上了糖尿病的可能,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确诊或者排除糖尿病。有些症状可能成为检查出糖尿病的线索,应引起足够的注意,比如: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或其他亲属(配偶不在其内)中有糖尿病者;
◎肥胖者,特别是原先肥胖,近来体重和体力下降者;
◎有“三多一少”症状者(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视力减退,特别是双目视力减退者;
◎皮肤瘙痒,容易生疥长痈以及皮肤损伤后难以愈合者;
◎嗜好烟、酒者。有人认为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者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没有糖尿病症状的人不见得就不是糖尿病患者。国外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从患病到确诊之间,有7~10年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之前,可能已不知不觉地受了糖尿病多年之害,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值得警惕。
初诊糖尿病
检查完备才靠谱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靠得住的诊断指标。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就诊断糖尿病并开始各种治疗,是十分错误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值得提出的是,一般而言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为敏感,因此不能仅根据空腹血糖不高就排除糖尿病的诊断。初诊患者至少应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
◎空腹及餐后血糖 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尿常规 不只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的是看看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肝、肾功能 可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还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因为在肝、肾功能问题较大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
◎血脂 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调脂药物;
◎血压和血黏度 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度和高血黏度是糖尿病患者四大无形的“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给予适当处理;
◎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之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眼科情况。即使眼底还没有什么改变,也可留下一个初始资料,以供日后对比;
◎身高和体重 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一个基础材料,以资比较。
控制好不好
两个血糖指标说了算
治疗糖尿病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控制好高血糖,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发生低血糖。一般来说,血糖控制得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越高就越不容易出低血糖。所以临床上并不要求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只需要正常偏高就可以了。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血糖控制标准为:
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为“好”,3.9~7.8毫摩尔/升为“可”。
餐后2小时血糖:3.9~7.8毫摩尔/升为“好”,3.9~10.0毫摩尔/升为“可”。
对年纪较大的患者,比如60岁以上者,“可”就算达标,“好”当然更佳。对年长者来说,低血糖的危险性比短暂的高血糖更严重。因为血糖控制在这种范围内,发生低血糖的机会较少,血糖如能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的话,患者发生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就明显降低,比较轻微的慢性并发症还有逆转的可能。
慢性病,定期检查少不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必须定期就诊,满不在乎、不查不看的患者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糖尿病影响的器官和部位很多,要了解这方面的变化,应定期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这次抽血前两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年长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4.0%~7.0%即可。糖化血红蛋白太高说明血糖控制不好,太低则应该小心低血糖症的发生。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就说明前6~8周的血糖控制不太满意,需要改进糖尿病的治疗,如超过11%就需要赶快调整药物了。
◎肝、肾功能。以了解患者肝、肾功能有无损害。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了解视网膜的受损程度。
除了前面所谈到的检查外,患者还应定期测量体重和血压,了解全身一般情况;应做心电图或者超声心动图,以了解心脏情况;应测定血尿酸,以了解尿酸水平,排除痛风的可能;应测定血液黏稠度;必要时还需要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MRl)等检查,以了解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性。
为了避免糖尿病性皮肤病变和糖尿病脚发生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要注意患者的脚上有没有脚癣(俗称脚气)和灰指(趾)甲等皮肤霉菌感染,足背动脉搏动有没有减弱,有没有脚部皮肤变紫或苍白,有没有皮肤感染或溃疡等,以及早发现和诊治糖尿病脚,避免下肢坏死或被迫截肢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自测血糖,好处多多
患者自测血糖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血糖查得及时,想什么时候查就什么时候查,可查空腹,也能查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如果有类似低血糖的症状,也能及时地测测血糖,以便立即加以处理。其次是方便,患者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排队等候,就能及时查血糖,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吃药和吃饭。
常用的血糖自测装置有血糖仪和血糖试纸。血糖仪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只用1滴耳血或指血,就可以测定血糖;血糖试纸价格便宜,但准确性欠佳。值得一提的是,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定出来的是毛细血管血糖,其测定值可能与静脉血糖稍有差别,所以血糖仪或血糖试纸测定出来的血糖仅用作家庭血糖监测的指标,而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患者卡,随身携带
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即使控制得再好,也不能说绝无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急性发作的可能性,如糖尿病性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而对这些病变来说,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患者应随身携带一张糖尿病患者卡片,说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和电话、联系人姓名、所患疾病、所使用药物或胰岛素等情况,一旦病发,身边的人能将患者最快地送到医院,医师能最快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发生急症情况的原因,迅速做出诊断并采取最恰当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这张卡片往往能为患者争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使急症情况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健康有多种有益作用。补硒热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食品中都添加了硒。但是,盲目补硒是不可取的,而且硒也不是摄入越多越好。最近就有英国的研究显示,补硒过量会导致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


预防第一:老年防摔全攻略
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一些伤害预防起步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预防老年人跌倒从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干预。普及急救方法,也证明对减小伤害行之有效。而在我们国家,《伤害干预技术指南》还是个人们知之甚少的新事物。

个人干预:防摔细节牢记心
(1)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
(2)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其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健身运动。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将跌倒的机会减少一半,它除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有良好作用外,还是老年人保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之一。
(3)合理用药: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更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下列药物的不良反应将增加老年人摔倒风险:
安眠药———→头晕
止痛药———→意识不清
镇静药———→头晕、视力模糊
降压药———→疲倦、低血压(药物过量)
降糖药———→低血糖(药物过量)
抗感冒药——→嗜睡
(4)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5)熟悉生活环境:道路、厕所、路灯以及紧急时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等。
(6)衣服要舒适,尽量穿合身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鞋对于老年人而言,在保持躯体的稳定性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时易滑倒的鞋。
(7)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避免去人多及湿滑的地方;使用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晚上床旁尽量放置小便器;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8)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9)防治骨质疏松:由于跌倒所致损伤中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因此,老年人要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绝经期女性必要时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
(10)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不需要梯凳就能够很容易伸手拿到的位置。尽量不要在家里登高取物;如果必须使用梯凳,可以使用有扶手的专门梯凳,千万不可将椅子作为梯凳使用。

家庭关怀:给老人一个无障碍的家
全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内部的于预非常重要。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良好护理可以很有效地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老年人的家居环境应坚持无障碍观念:合理安排室内家具高度和位置,家具的摆放位置不要经常变动,日用品固定摆放在方便取放的位置,使老年人熟悉生活空间;移走可能影响老人活动的障碍物;将常用的物品放在老年人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不使用有轮子的家具;尽量避免地面的高低不平,去除室内的台阶和门槛;将室内所有小地毯拿走,或使用双面胶带,防止小地毯滑动;尽量避免东西随处摆放,电线要收好或固定在角落,不要将杂物放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
居室内陆面设计应防滑,保持地面乎整、干燥,过道应安装扶手;选择好地板打蜡和拖地的时间,若是拖地板须提醒老年人等干了再行走,地板打蜡最好选择老年人出远门的时候。
卫生间是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因此卫生间内的环境隐患需要受到特别关注。卫生间的地面应防滑,并且一定要保持干燥;由于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起身、坐下、弯腰都比较困难,建议在卫生间内安装扶手;最好使用坐厕而不使用蹲厕,浴缸旁和马桶旁应安装扶手;浴缸或淋浴室地板上应放置防滑橡胶垫。
老年人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要高2~3倍,因此应改善家中照明,使室内光线充足,这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也是很重要的。在过道、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跌倒的区域应特别安排“局部照明”;在老年人床边应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台灯开关。
此外,要为老人挑选适宜的衣物和合适的防滑鞋具;如家中养宠物,将宠物系上铃铛,以防宠物在老年人不注意时绊倒摔跤;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有专人照顾。

提高平衡能力的“小招式”
金鸡独立 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晚各跳10分钟(每次跳20个,两次之间休息30秒钟)。
“不倒翁”练习 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坐立练习 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沿直线行走 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在向前行走走到10~20步后,把身子转过来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行走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侧身走 俗称“蟹步”,顾名思义,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 找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练习场所,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