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世家能后来居上吗?
选址的战斗
与当年麦当劳和肯德基街头对峙一样经典的是,咖世家选择了紧邻星巴克生意好的门店布局。
华联咖世家市场拓展部总监喻山虎对《环球企业家》说:“选址的最重要标准是找到目标消费者。”如果用数值衡量,日均客流量2万以上的高档购物中心;可租赁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外籍人员及白领较多的写字楼和外交公寓,都是咖啡消费客群可能聚集的地方。而这样地段更细致的考察至少需要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不同时段看上三次。
尽管这种选址的方法与星巴克异曲同工,但是咖世家的贴身战术,不仅节省了市场分析和考察的种种工作成本,而且巧借星巴克在消费者心中先入为主的地位,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而对于黄金地段的争夺,咖世家可谓不惜血本。有业内人士透露,星巴克之所以放弃T3航站楼的绝世好位,就是因为租金上涨,咖世家拿下这个店址付出了相当高的成本。
付出高昂的代价,拿到独一无二的地段意味着竞争者就此失去了机会,也意味着品牌的高曝光率。不过,一旦经营不善再从这里撤出,那时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显然,咖世家不顾忌后者。华联咖世家培训经理张景润对《环球企业家》说:“几年前,当有人从咖世家的店面经过时,经常会说‘又一家模仿星巴克的店’。那时的咖世家的确很不知名,而现在,咖世家在市场上给予了消费者不一样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顾客走进了这家与星巴克很不相同的咖啡店。”
倘若认为这就是咖世家的选址战略那就大错特错了。博斯邈说:“找到实力雄厚的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是最好的发展方式。”
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咖世家花了3年时间做中国市场调研,其中除了调研消费者心理、市场状况,重点的一项是选定合适的合作伙伴。2006年,英国Whitbread集团与悦达集团各注资51%和49%,成立悦达咖世家(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开拓与运营。
在北方区伙伴的寻找中,咖世家早先与王府井百货集团有过频密的接触,但最终没有达成结果。在与华联集团的接触中,现任华联咖世家总经理的罗志伟当时的判断是:“这个品牌能够顺利地在中国市场得到认可。”
2008年,华联咖世家由英国Whitbread集团与华联集团各出资50%组建,负责咖世家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区的开拓与运营。华联集团用 70家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场以及10家购物中心给咖世家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甚至依仗华联的行业名头,咖世家能轻松获得大型高档商场的独家进驻权。以北京为例,从2008年8月8日北京第一家门店开业算起,华联咖世家用3年时间发展连锁门店43家,这几乎是星巴克在北京发展门店速度的2.5倍。
同样是合资公司模式,星巴克的伙伴美大、美心、统一,明显不具备北方区咖世家伙伴华联集团的渠道优势。更严重的是,星巴克的部分门店的租主就是华联。可以想象,星巴克从华联搬出的那一天就是咖世家进入的开始。这一天已经不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咖世家的母公司Whitbread集团大胆放权,让熟悉中国情况的当地合作伙伴做决策,同时用全球统一的设计要求、培训体系、运营管理等标准去控制发展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单店盈利能力的选址工作,也不需要提交总部审批。
以北京选址项目为例,星巴克的做法是先后报给上海和美国审批,总部同意后,需要拍摄店面图片传给远在美国的设计团队制作,这个流程完成至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而与之相比,咖世家的北京选址项目流程简单很多,经华联咖世家总经理审批后,审批就此完成。在项目签约过程中,本土设计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项目合同签订后工程团队立刻装修。
这种看似放手让咖世家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做法,大大缩短了决策速度,推助了咖世家的迅速扩张。不过,咖世家也面临很多挑战:优质的地段供不应求、市场分散对物流的挑战以及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博斯邈深知,在中国的发展要与基础设施、消费市场的发展一致,不能以降低质量求速度。要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是调配好资源,在扩展的同时保持有序的经营。他说:“在很多亟待完成的事情中,最难的就是判断先做哪一个。我要很小心地分析哪件事是目前最重要的。”
制造新选择
自我修正的过程,当然会让舒尔茨心情复杂。不过,咖世家与星巴克咖啡口味的反差冲击,则令他陷入另一种危局。
1999年,星巴克将美国咖啡文化带到了中国。在咖啡文化空白的中国市场,中国人欣欣然地接受了星巴克的苦和厚重的口感,舒尔茨找到了属于他的一段美妙时光。不过,咖世家显然也是有备而来的。
咖世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意大利兄弟Sergio Costa和Bruno Costa在伦敦伯朗斯区旧天堂街建立了烘焙工厂。33年的岁月凝练,直至今日,运往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地区的咖啡豆仍旧出自该厂。咖世家是第一家体现“从豆到杯”理念的咖啡连锁品牌—从原豆的采购、存储、混合、烘焙、研磨,到制作咖啡,没有任何第三方参与。
咖世家将传统的意式烘焙法加以改良,采用缓慢烘培法(烘焙多于14分钟以上被誉为缓慢烘焙),用22分钟左右来唤醒每一颗咖啡豆的天然香气。尽管这样做会大大降低产量,但生豆的天然油脂得以充分保存,经由研磨时才充分释放出来,这比一般方式烘焙的咖啡豆口感更为醇和,尤其是避免了高火短时间烘焙出来的焦苦味。
咖啡烘焙大师每星期监督烘焙大约35吨咖啡。在烘焙车间里,咖世家的全球首席品鉴师詹纳罗·佩利西亚(Gennaro)与团队每天对咖啡样品的酸度、醇度、甜度、苦味和香气进行精密的检查、杯测和记录,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运往世界各地的门店。詹纳罗说:“我能够品鉴出数千种不同味道咖啡豆的细微差别,每一颗味蕾能帮助我辨别出任何瑕疵,这可以确保咖世家咖啡的品质。”咖啡品鉴师的舌头就像歌手的嗓子一样重要。2009年,咖世家在伦敦劳埃德保险社为詹纳罗的舌头投保1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亿元)。
浓缩咖啡(Espressso)是咖世家咖啡的灵魂和基底。通常一杯Espresso需要7克粉,在20至25秒内,通过9帕斯卡的压强,萃取出来30毫升的液体。而在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配比,加上巧克力变成摩卡,加上奶沫变成卡布奇诺。正确操作出品的Espresso,表面有一层3毫米厚的金黄色油脂,这是一杯咖啡的生命。避免这层油脂会被空气氧化,需要15至30秒内喝掉或者进行调配。如果操作时间太长咖啡的苦味就会加重,时间太短则会造成口感、香气、回味等层次性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