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业书屋 2012-03-22

 

番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http://www.56.com/u51/v_NjIzMjI0MzI.html

 

 



我国蔬菜品种繁多,适合我国各种气候类型栽培的蔬菜品种有200多种,而发生的各种病害就有近500种,虫害有近300种,因此可以说,凡是有蔬菜生长的地方就会有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已成为限制蔬菜发展的重要因素,蔬菜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质量,为此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番茄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番茄又名西红柿,属茄科,在茄果类蔬菜中是抗病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品种。目前番茄的规模化生产大多是以保护地栽培为主,保护地栽培可以降低高温、高湿和风雨等自然因素,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也就更有利于对病虫害的控制。为了更加准确的诊断蔬菜病虫害,现在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番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

 

番茄病害是指番茄生长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受到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后,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了干扰,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出现的异常现象。由于它的病原不同,所以症状也不相同,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症和病状两个部分。病症是指寄生于病部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的各种形态结构的表现,主要是指病原真菌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的结构物。例如我们常见病害的病症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绵状或丝状物、脓状物等。病状是指番茄发病后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主要有番茄的茎、根、叶或果实发生变色、畸形、坏死、腐烂、萎蔫等病状。

 

而虫害是因害虫常取食番茄的组织、器官,干扰和破坏番茄的正常生长,引起减产和降低品质,除造成直接损失外,一些害虫还可以传播植物病害,造成田间病害的发生流行。

 

番茄病虫害分为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虫害三大类。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原因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和积累,特别是在多年连作、重茬的地块,为病原物的大量繁殖和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导致发病的。另外番茄的苗种传带的病原物和番茄的生长环境恶化,如高温、高湿、光照不足等,都是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在生产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土壤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或某种元素过剩,从而使番茄引起某种元素的缺乏症或中毒症状。还有因为水分过多或过少,温度或光照失调,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以及环境的污染等因素,都会导致番茄发生生理性病害。

 

番茄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高温造成的,由于在露地蔬菜栽培品种繁多,茬口复杂。间套作形式多样,使害虫的发生规律也十分复杂,而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由于高温、高湿、温差大、气流缓慢等因素,会使害虫的发生基数大量增加,发生世代增多,特别是冬季,保护地就成了害虫大量繁殖和越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种,番茄栽培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

 

一、   番茄早疫病

 

早疫病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早疫病又称番茄轮纹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叶柄、茎和果实,从苗期至成株期都可以发病。发病后叶片病斑处有明显的圆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层。茎及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或梭形,一般危害果实的青果期,多在果实的花萼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形凹陷病斑,病灶部会密生出黑色和白色霉层,发病后期会导致植株枯死,发病严重的地块产量损失会很严重。

 

早疫病多在气温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或在阴雨天气情况下发病,并且在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的地块多有发病,病菌常在条件适宜时借助风雨传播,从番茄植株的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处侵入而导致发病。预防早疫病的发生,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栽培,育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要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10分钟消毒,育苗时应选用无病培养土育苗,并加强温度湿度管理。定植前要施用腐熟的农家底肥,并要合理密植。定植后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果、杂草,结合翻耕土地,搞好田间卫生。做好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在发病初期应及时使用药物喷施治疗。目前可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如可使用35%甲霜灵600倍液、72.2%的霜霉威盐酸盐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700倍液等类药物,一般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药物的用法用量应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二、   番茄晚疫病

 

晚疫病病原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番茄晚疫病又称为疫病,危害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番茄的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危害最为严重,幼苗期叶片在发病时会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叶柄处腐烂,病部呈现黑褐色。当环境空气湿度大时,病斑的边缘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在病斑扩大后,叶片就会逐渐枯死,受到危害的果实上,最初会形成暗绿色的油渍状,然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较为明显,病果质地坚硬,不变软,在潮湿的环境下,果面病部腐烂,并会产生黑色腐霉。番茄晚疫病在高湿低温,特别是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最容易传播,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8-22℃,适宜相对湿度为95%以上,主要借助风雨进行传播,由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晚疫病一旦发病,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晚疫病的发生除气候因素外,施用氮肥过多,栽培密度过大等因素,也会造成晚疫病的发生。番茄晚疫病的防治除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外,应禁止连作重茬,应实行与非茄果类蔬菜2年轮作,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温棚湿度。在发现田间有疫病发生时,要及时将病叶摘除并用药治疗,防治疫情扩大,一般可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5%甲霜灵8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一般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它主要侵害果实,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30%。发病时叶片会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形成水渍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在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会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会随病情发展逐渐枯死。发病后侵害果实时,病菌多从青果上残留的花瓣、雌蕊的花柱、花托等处侵染,并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形成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烂,病灶处无明显边缘,在发病后期,病部会长满灰色至灰褐色霉层,最后使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这时我们要注意病症的区分,如果病果上是黑色霉层则不是灰霉病。

 

栽培环境中的高湿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当温度在21-23℃,湿度达到90%以上时,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在连日阴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栽培密度过大,植株生长旺盛,造成温棚内湿度过高,都是造成灰霉病发生的有利因素。

 

预防灰霉病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科学的控制温棚的温湿度。在保持温室薄膜清洁,透光性的情况下,要在上午日出后,温度开始升高时及时通风,排除湿气,避免叶面上长时间结露,通风2小时后要闭棚,直至中午再开棚放风,下午要适当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在番茄生产中,我们应该知道,只要叶片表面没有露水,不仅可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其它许多病害的发生机会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我们应采用高畦栽培,并加强水肥的管理,发病田应减少浇水量,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在生产中还可用保持棚内温度在36-38℃闷棚2小时的方法来抑制病情发生、发展。我们还可以在花期蘸花作业时,在蘸花液中按药液重量0.1%的比例加入50%多菌灵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可有效的预防病菌从开败的花处感染果实。在发病初期治疗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4次。

 

四、番茄疫霉根腐病

 

番茄疫霉根腐病病原为寄生疫霉和辣椒疫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番茄疫霉根腐病危害较为严重。发病后植株顶部茎叶萎蔫,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造成全株萎蔫死亡。拔出病株可见根系的细根腐烂,仅残留变褐色的粗根,不发生新根。将病株根、茎剖开后,可见病株维管束从地面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一段变为褐色。发病后期,病株多枯萎而死。

 

番茄疫霉根腐病的发病原因是病菌以菌丝和孢子的形式,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病菌发育温度范围5℃-30℃,最适温度20℃-25℃,90%以上的高湿度,特别是土壤水分高是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预防番茄疫霉根腐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工作,培育无病壮苗,平整土地,做好排灌系统,高畦栽培。重病地与非茄果类、瓜类蔬菜进行3年轮作。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适量浇水,浇水后及雨后适时中耕松土。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肥料施用不当烧伤根系。发现发病植株要及时拔除。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用40%三乙膦酸铝2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6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几种番茄栽培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五、   番茄黄花斑叶

 

番茄黄花斑叶主要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在植株下部老叶叶脉间叶肉褪绿、黄化,形成黄色花斑,叶面似绿网。严重叶片僵硬,边缘上卷,黄斑上出现死斑点,并可在叶脉间愈合成褐色块,致使叶片干枯,整叶死亡。症状会向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发展,直至全株叶片黄化。番茄黄花斑叶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施钾肥过多,或土壤呈酸性,或土壤含钙较多,影响了番茄对镁的吸收所造成的。有时植株对镁需要量大,当根系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也会造成缺镁。棚室温度,特别是土温偏低时,会降低植株对镁的吸收量。此外,有机肥不足或偏施氮肥,也会造成植株缺镁发生黄花斑叶。

 

预防番茄黄花斑叶的发生,应改良土壤,避免土壤偏酸或偏碱。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并适时适量追肥。采用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避免氮肥、钾肥过多。施用含镁的完全肥料,如厩肥的含镁量为干物质的0. 1%-0.5%,适当控制灌水,避免大水漫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栽培前期做好增温、保温工作,地温应保持在16℃以上。发病初期,补充镁肥进行叶面喷肥,使用0.2%-0.4%硫酸镁溶液,或喷施复合微肥。每隔6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次。

 

六、   番茄脐腐果

 

番茄脐腐果主要在果实长到乒乓球至鸡蛋大小的幼果期发病,发病初期果实顶部会呈现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的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实失水,顶部呈扁平或凹陷状,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韧,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生出黑色霉层。

 

脐腐果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钙。土壤盐类含量低,酸化,尤其是沙性较大的土壤供钙不足。在盐渍化土壤上,虽然土壤含钙量较多,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浓度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也会缺钙。施用铵态氮肥或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连续高温时最易出现大量的脐腐果。另外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或忽旱忽湿,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由于高温时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来的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也会造成脐腐果发病。

 

预防番茄脐腐果的发病,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在沙性较强的土壤上,每茬都应多施腐熟鸡粪,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和钾肥。保持均衡供水,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在多雨年份,平时要适当多浇水,以防下雨时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一次 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连续使用2次,可避免发生脐腐病。 

             

了解完番茄的侵染性和生理性病害后,我们再来认识两种对番茄生长危害较大的虫害。

 

七、   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温室白粉虱是目前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成虫体长1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俗称“小白蛾子”。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余代,群居于嫩叶叶背和产卵。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季至秋季持续发展,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在北方地区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出无虫苗为主要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提倡温室第一茬栽培白粉虱不喜食的非茄果类较耐低温的蔬菜,减少番茄的栽培面积,这样不仅不利于白粉虱的发生,还能大大节省能源。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增设尼龙纱等,控制外来虫源,培育出无虫苗。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重危害,也可以使用10%蚍虫啉1000倍液进行药物防治,7天一次,连续进行2次。

 

八、   棉铃虫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是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危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熟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食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棉铃虫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盛发期。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初夏气温稳定在20℃和5厘米地温稳定在23℃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产卵适宜温度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以湿度对幼虫发育的影响更显著,当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则危害较重。防治棉铃虫的危害,应在冬前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在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当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应开始用药,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应继续用药防治。一般在番茄第一穗果长到鸡蛋大时开始用药,每周1次,连续防治34次。可用2.5%氯氟氰菊酯5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每隔6天喷施一次。

 

在生产中有很多病虫害威胁着番茄的正常生长,以上我们只认识了几种番茄栽培常见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因此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在生产中我们要做到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一是农业防治方法。采取合理耕作轮作,做好田间的清理,做好精耕细作,选择抗病虫品种栽培,做好肥水管理和调节控制好蔬菜的生长环境。二是化学防治方法。采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化学农药,在病虫害的高发期进行预防。三是物理防治方法。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黄板诱虫,采用高温杀菌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及人工除草、人工清除病叶病果,减少操作接触污染,保护地人工调节小气候等方法,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四是在有条件的保护地对温棚进行改造,将通风口加上防虫网,采用封闭式温室,可有效的防止害虫对番茄的侵袭,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几种番茄在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