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趋势分析:数字原生代崛起 开启原子互联时代

 风-2012 2012-03-22

上篇:产业趋势

  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通过某些具体的联系构成万物;而我们生存的社会人和物也依赖于连接沟通形成一个的整体。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有意将社会上最小的单元存在个体都互联起来,通过上层的社会化互动、智能化控制,使整个世界达到一个更和谐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子互联。而当前被互联网塑型的年轻人、五颜六色的连接终端以及滚滚前行的垂直行业应用开启了这样的一个时代。

  一、互联网塑型数字原生代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近期专门研究了中国都市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数字产品以及信息服务的使用——这些数字原生代的态度左右着未来整个信息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有2.18亿8-1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样本,我们看到这样的规律:

  8-19岁的数字原生代家中,74%的有互联网接入;接近100%曾经使用电脑上网,而曾经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42%;

  随时随地的连接是大多数数字原生代的一个爱好,认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理所当然应该是宽带连接;

  他们最期待的手机功能是上网,尤其是可以使用QQ,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机最根本的功能;

  互联网对数字原生代来说就是QQ、游戏以及视频;15-1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严重依赖QQ与伙伴沟通,其中53%每个月至少一次访问社交网络

  15-19岁的青少年最喜欢探究高科技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并且他们在QQ上的联系人列表要比手机里面的长。20%的人上网和看电视同时进行。另外随着年龄的推移,电视对数字原生代的影响力在减退。而到达青年以后互联网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为核心的信息来源、娱乐来源、购买决策影响力来源等等。这一切说明,互联网在中国的数字原生代心目中已经成为必需品,任何不可连接的设备都极有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在所有通往互联网的道路上,终端成为第一入口,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整个互联世界的认知。

  二、移动应用的终端瓶颈被打破,没有连接的终端是孤独的

  (一)智能手机出货猛增,成移动宽带主战场

  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出货迅速提升,已经成为移动宽带终端主战场,IDC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比2009年同期增长50%。作为全球领先的3G市场,美国2011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普通手机,而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在两年内超越个人电脑,这一切都意味着智能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普及降低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入门门槛,现在已出现价格低于100美金的Android智能手机。

  根据第三方数据,国内智能手机市场2010年出货4千万,约占国内手机销量的30%;其中Android应用平台估计占5%。研究公司预测到2014年Android系统占智能手机中的份额将超过30%。

  在应用方面,智能手机以及Android的快速推广也为手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平台基础。一旦Android与iOS两大阵营形成,相关应用程序就会扩大受众群体,形成规模化效应,提高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根据近期AndroidLib发布的统计数据,Android Market中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20万;而Apple App Store应用数量已经超过30万。

  (二)低端手机应用平台兴起非智能手机同样有相关的应用平台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就是斯凯平台。针对国产及山寨机开发的MiniJ应用平台,不仅有很强的硬件适应性,占用空间比Java小得多,还可以在恶劣的硬件环境下运行“MRP”格式的软件。根据第三方数据,斯凯已经发展了超过4亿注册用户,其中有接近2亿的活跃用户,移动应用软件的累计下载量超过36亿次。另有数家供应商也在国内同时推出类似平台。尽管低端手机还无法运行复杂的移动应用,但是已经打破“无应用”的局面,打通了低、中、高端手机应用平台及瓶颈,成为移动应用指数增长的奠基石。

  (三)Pad打破终端界限,成为连接数据终端典范

  除手机外,iPad的推出再一次刷新了用户体验,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震动――第三方数据显示iPad在2010年的出货量估算到1千3百万。这样的混搭型终端产品(硬件软件平台像智能手机,移动性像电子书,性能像上网本,娱乐功能又和其他消费电子相类似),在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寻找到市场细分。虽然之前也有MID等类似的产品系列,但终究因为功耗、成本、体验等问题没有走向大众市场,而这次平板电脑的推出正好时机非常成熟,随后被那些不愿意承担市场培育费用的厂商跟风模仿。2011年必然是Pad之年,原因在于:

  网络条件具备:全球接近500个商用3G网络,3G用户已经超过7.5亿

  1-用户随时随地的互联网生存方式已形成(正如我们的消费者调研所示)

  2-足够低的成本:ARM核+Android操作系统,国内相对低端的产品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完全可以满足市场大众化的价格区间

  3-设备+服务模式在iPhone上成功实施可以将此模式顺利迁移到Pad产品

  2011年,我们将会目睹多种多样的Pad走向市场:

  1-平台分化:处理器Intel与ARM;操作系统iOS、Android、Windows、WebOS等

  2-外形分化:10寸、8寸、7寸、6寸;长方型16:9、4:3、正方形、椭圆形、菱形;是否考虑双屏,加个可伸缩照相机、侧滑盖等等

  3-功能分化:加入手机通话功能(如爱国者E700)、摄像头、PND;读书Pad、音乐Pad、游戏Pad、车载Pad、点餐Pad、违章停车处理专用Pad(可拍照、登记罚款等)、万能Pad等等……发挥你的想象力。

  所以在未来几年内终端之间的界限将被彻底打破,很快将没有人再讨论如何定义智能手机、如何界定平板电脑,所有纷争都消失在点触屏幕的指尖。留给大家的将只有一个共识,即没有连接与服务的终端是没有前途的。

  这样,无论是智能还是非智能手机,终端的数据应用障碍已经基本被清除,移动应用呈现新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会给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增添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运营商无需过分担忧网络流量压力

  前文已经提到,移动应用在终端方面的瓶颈已经被打破,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数据业务消费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以AT&T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3G智能手机用户数同比增加79%,推动整体移动数据收入提高31%,其中iPhone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智能手机相对普通手机相比,ARPU也高出70%(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手机推动AT&T数据业务提升

  当然,不断提升的业务流量必然会给网络带来压力:在普通场景下,智能手机相对普通手机而言流量提升了10倍,而PC/Pad等产品则在此基础上提高10倍。但是运营商也不必为这种流量的提升过分担心,网络新技术很大程度上会缓解这一扩容压力。比如,虽然HSPA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是GSM普通手机流量的10倍,但其使用的频谱资源只是GSM手机的75%;数据卡业务流量是智能手机的10倍的情况下,所需频谱资源也就多1倍多而已。

  基于成本与效率的考虑,运营商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来支持移动宽带终端与应用。因此移动宽带HSPA+部署、LTE启动已经迫在眉睫,以期用优化成本为互联世界打造优秀基础网络、支持500亿互联用户。

  四、家庭高清、多屏体验被加强

  和移动服务相对应的就是家庭业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宽带、电视。但是伴随着产业升级以及政策导向,家庭业务充满变数,同时也充满机遇。对中国的家庭客户而言,高质量、高清内容以及多屏应用体验将会得到加强。

  (一)高清、高质量内容体验

  面对中国4亿拥有电视的家庭以及13亿电视观众(超过1.7亿有线电视连接,数字化比例超过45%),我们的内容资源并不匮乏,但是难题在于特定的内容无法在适合的时间到达需求者那里,观众已经逐渐对广告电视模式产生排斥心理。收费频道的长期低迷,高质量内容生产与引进受阻,观众只能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渠道来按需寻找内容(根据CNNIC的数据,2010年6月底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

  因此,当前的三网融合政策有意在向逐步放开集成播控权的局面前进,内容差异化竞争必然会促进高质量内容的通畅传播。此外,目前广电运营商的高清双向也进一步增强家庭用户的娱乐体验。

  (二)多屏业务体验在三网融合中,单一渠道、单一终端的现状被打破,用户时间也变得碎片化,不同终端、不同渠道之间的协同工作变得非常重要。以家庭服务器上面的视频为例,人们希望在任何地方、使用多种终端都可以观看,同时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无缝切换。此外还有媒体与通信的融合,传统电视更强调广播,广而告之;而通信更强调沟通交流。两种传播模式的结合也可以生成很多相关增值服务。比如现有的IPTV系统允许用户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将内容推荐给朋友,甚至是与他们互动聊天等等。

  下篇:运营商行动

  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新的产业趋势下,运营商需要增强管道能力,满足全连接世界的需求。同时,运营商也应积极拓展垂直行业应用,开辟新市场空间。此外,运营商还需要朝着智能管道的方向发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提供服务。运营商需在与OTT(Over The Top)玩家为伍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电信与其他领域的交集,最大化发挥电信网络与服务的价值。

  一、增强管道能力

  鉴于前文中提到的手持终端的网络连接必要性以及未来几年移动应用的快速膨胀,加之家庭客户对高清、多屏内容的渴求,运营商依然需要加强管道能力,甚至是广电运营商也需要实现双向改造,为互动业务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以HSPA+、LTE以及FTTx为代表的宽带接入技术正在大幅度降低网络成本,进一步促进传统窄带业务向宽带业务迁移。截止到2010年11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分布于63个国家的136个HSPA+ 商用承诺,其中包括分布于48个国家的81个正式商用 HSPA+ 网络,其中有9个是使用双载波技术的42Mbps HSPA+ 商用网络。全球范围内亦已有7个正式商用的LTE网络。据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将在2010年突破6亿的基础上增长至超过30亿。

  二、积极拓展垂直行业应用,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当前国内移动M2M连接数量接近1千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三大运营商也正在积极推进M2M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推广,著名的安吉星服务也在国内隆重推出,这都预示着移动垂直行业应用在国内已经拉开规模化部署的序幕。

  M2M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有接近1亿的汽车保有量,并且每年仍在高速增长;超过3亿的电表呼唤智能化;13亿每个人都需要的实时健康监控……几十个行业的各色应用,都留给移动通信业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时候总是让人感到M2M市场“远处看让人兴奋,走近看却很离散”,这对习惯于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通信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如说中国联通目前已先后与国内主流汽车厂商签订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但是仅在通信模块的上就要符合汽车行业标准,而不是传统的PC内置的民用行业标准,在温度、湿度、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挑战存在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解决方法需要政府以及有实力的运营商来推动:

  1-运营商直销大客户,起到行业示范作用;

  2-与IT公司以及集成商推进不同行业的定制化方案;

  3-终端通信的标准化、共性平台建设,这一点需要和行业标准之间的充分配合。

  而国内运营商也正朝着这几个方向在努力、积极拓展。我们预计短期内将会看到移动M2M在交通、电力与医疗三行业内获得重大突破。

  三、智能管道助运营商提供差异化体验

  网络是运营商的立足之本,而随着M2M应用、智能终端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大量涌现,传统的端到端连接也逐步衍生出终端到云端的链接,这种情况下移动宽带网络的性能成为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为适应这一需求,移动宽带也将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走向智能管道阶段。

  实施智能管道,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运营商来说,智能管道的差异化手段包括可以实现单用户带宽最大化、按业务类型进行优先级设定、用户接入优先区分、根据业务类型限制峰值速率、满足用户最低接入带宽服务保障等等。比如一些大量使用P2P下载的用户对下载的时间被没有要求,可以通过闲时的资费优惠,保障忙时高优先级用户的业务优先级;另外也可以实施基于终端类型的业务优先级设置,比如,由于iPhone套餐绑定用户ARPU值较高,网络可以感知到终端类型,从而实现对他们的优先保障。

  此外,智能管道还让运营商可以对用户进行流量限制约定,以更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公平使用。无线频谱的稀缺性本身,也使得运营商必须优化对无线资源的使用。

  总结

  一方面,数字原生代完全被互联网塑型,移动终端多样化并且打破了应用的终端瓶颈,随时随地的连接以及上层应用成为通信产业的既定范式;另一方面,家庭用户更加期待高清、高质量的视频体验与灵活娱乐方式。运营商需要做的是对信息管道的加强与优化,专注与其他领域的交集,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开拓垂直市场,服务全连接世界,开启原子互联时代,迎接500亿连接的早日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