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与墨家的关系

 道心不二 2012-03-23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流派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要算是墨家。道教敬神祀鬼、贵生重术的教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摄取自法夏宗禹的墨家。道教虽一贯宗祖道家,而考其根荄,实亦扎根在墨家土壤之中,特别是东汉的太平道与金代的真大道,承袭墨家的传统思想尤多,甚至可以说太平道和真大道颇似墨家之遗绪,是墨家后学的汉末、金初创建的民间宗教社团。太平道与真大道虽已消亡,但它们的经典与教旨依然为后世的道教所承袭,故而墨家思想及墨家流派创始者墨翟,依然对道教保持着传统性质的影响,受到尊崇。 


    道教与墨家学派,不论在思想还是在作风上,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太平道之缘起于墨家,葛洪神仙道教之尊墨翟为地仙,道教论方术变化之推崇墨子五行说,真大道教等之苦节危行等,都是有其内在的思想缘由的。近代著名学者中对此亦有不少卓识,如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巾道士缘起》中说:今之黄巾道士,……斯乃古之巫师,近于墨翟,既非老庄,并非神仙之术也墨子之传,绝于汉后,其兼爱、尚同、天志之说,守城之技,经说之辩,皆亡矣,而明鬼独率循勿替,汉、晋后道士,皆其流也。前世少君、文成、五利之流,本说神仙,亦能役鬼;后及《抱朴》所说,亦神仙与幻术兼之,斯乃交相为用,并非一流所成也(《章氏丛书检论》卷三)。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说,墨子是一位标准的教主人格以他的精神和主张尽可以成立一个中国独特的宗教,而在战国年间的墨家学派也的确有过这样的趋势的。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道教起源》中说,《墨子》的宗教色彩比《老子》浓厚,墨子崇拜鬼神,而老子不信鬼神,为什么遵从道教宗祖老子而舍去墨子呢?他以为主要是社会原因,一是封建统治者崇儒抑墨,墨学在社会的影响低落,二是墨家主张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为一般所不能接受,三是墨子主张的节用、节葬、非乐亦为富贵者所反对。若论思想实质,墨与道是相近的(见《道教与养生》)。著名道教学家王明《从墨子到<太平经>的思想演变》中说,墨学的优秀传统它经过封建统治者严重打击之后消沉下去,黯淡地渡过一个相当悠长的时间,到后汉中晚期,又被我国原始道教经典吸收进去,成为民间道教思想精华的一部分,墨子的社会思想到后汉中晚时期,正式披着宗教的外衣,复活起来(《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我认为他们的论断是明白而确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