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懂得休息吗?

 依旧漂泊 2012-03-23

 

你懂得休息吗?

编辑:依旧漂泊

 

“休闲娱乐”本应是人们紧张情绪的调节剂,提高生活质量的催化剂,但在生存压力井喷式暴发的环境下,这种闲适变得有些奢侈,也有些走形了。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中8%的受访者休闲时间为零。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国人日益透支的健康和疲惫压抑的心理,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休闲病”。

一放假,各种不适找上门

所谓的“休闲病”并,指的是平时工作马不停蹄,到了周末、假期或者工作压力刚刚解除的时候,出现头痛、疲惫、肌肉疼、恶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等病症。调查发现有六成人在假期里会出现各种不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染上这种病。

为何忙的时候没累病,放假了反而病倒了?因为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各种应激激素会被调动起来,免疫力也得以提高。一旦精神彻底放松,上述应激状态解除,免疫力也就随之下降,于是原先积累的劳损以及潜伏的病菌就一起“发力”,把人撂倒。这种“休闲病”归根到底是压力所致,尤其爱找追求完美、责任心重、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而这类人在工作中很纠结,在工作之余也不善于休闲。很多人在星期一、长假刚结束时萎靡不振,也是“休闲病”闹的。

休假为何比上班还累

上班时累得“吐血”,心里发誓周末和假期一定要好好歇歇,可假期临近,好像又上紧了新的发条,给自己安排了一大堆事。假期过得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还债型。小周两口子工作忙,孩子在年迈的父母那里照看。到了周末,他们才能腾出工夫共享天伦之乐。陪母亲看病,帮忙理家务购买日用品,带孩子玩。两天下来,俩人累得腿都酸了。这种情况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群中非常多见,他们对父母和孩子负有长期的责任,应该保持持续关注和随时沟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突击性的给予,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工作焦虑型。刘先生刚刚晋升,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到了节假日,他不但24小时开机,还把大量工作带回家做。有时因为放心不下,还得到单位加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这种休闲病类型缘于过分焦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把工作生活混为一谈,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进生活,造成家庭矛盾,就得不偿失了。”

突击健身型。很多白领喜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放长假了则背上行囊走进深山去玩“穿越”。初衷是好的,可平时没时间锻炼,猛地一下练过头了,也会出现问题。运动需要本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如果平时不运动,放假了攒到一块运动,一是效果不好,二来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等意外。健身最好一周3—4次,集中锻炼的方法不可取。

疯狂娱乐型。一到节假日,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大夫都非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来的都是重病号。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一位40岁的李先生被120风驰电掣送来,一查是脑卒中。据家人描述,李先生和几个好友通宵达旦地打麻将,两天两夜没合眼,赢牌兴奋时,半边身子就不能动了。像这样的病例很多,放假一玩起来就没节制,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有的老人不顾年纪,非要和年轻人较劲,外出游玩时不注意,轻的伤筋动骨,重的引发心梗、脑梗。

睡眠颠倒型。根据央视的调查,大多数国人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和上网中度过的,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就是“晚上不睡,天亮躺倒,起床就上网,一上一整天”。有的年轻人喜欢“夜生活”,大晚上拉帮结伙去唱卡拉OK、泡酒吧、逛夜店,天亮才回家。等上班了,再趴在办公桌上“倒时差”,一天昏昏沉沉。不要把休闲当作另一种必须完成的工作,休闲娱乐不能盲目跟风、随大流,要结合个人喜好,找到真心喜爱、得心应手的方式,那才是最健康的。

计划不周型。还有一类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接着干,有时还得通宵达旦,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穷忙”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计划好时间。

让生活更闲适一些

工作需要方法,休息也需要学习。那怎么样才算是真正休息好了呢?如果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就算是休息好了。要想让休闲真正给生活充电,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11点前就睡觉。晚上11点到凌晨2点的时间段,人体会分泌褪黑素来调节睡眠,如果这个时间不睡觉,生物钟就会紊乱,继而引发身体多种连锁反应,损害健康。

2.选择娱乐方式不要从众,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喜欢唱歌的就不要跟着人家去卡拉OK,不胜酒力就不要跟着别人去酒吧,“人在不熟悉、不喜好,并且无法自我控制的活动中,最容易感觉疲惫”。

3.放假前把工作安排好。放假后尽量不查看工作邮箱,远离公文包。做老板的,要通过制度推动事务运转,充分信任员工能把事情做好;做员工的,要计划好自己的时间,把工作、生活分开。

4.记时间日志、改变你的语言。每天记录自己正在做什么,持续至少一周,最后算总数,看看你的时间都浪费在哪儿,以便制订工作计划。还要少说“我没时间”,试着说“这不是优先事项”,看看感觉如何。

5.久坐的娱乐活动不宜超过2小时。进行打麻将、上网这类久坐的娱乐活动时,一定要控制时间,否则对全身血管都不利。

6.假日前后各留出一天调整的时间。所有的“休闲病”都是人对生活节奏改变的适应不良导致的。所以,不要把活动排满整个假期,放假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最好做个过渡,特别是最后一天,把作息时间调整回来,为第二天上班做好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