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仁均说谎及为《三重门》代笔的又一铁证!

 从小梦想当馆员 2012-03-23
(2012-03-22 15:16:58)

 土豆网最近做了一系列关于韩方之战的视频报道,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有趣的是,挺韩派似乎从视频中找到了不少的人证,可证明韩寒没有代笔,而质疑派,则在视频中找到了无数的漏洞,从而更确信他有代笔无疑。而最后的结论,似乎要奔着“信者恒信,疑者恒疑”的老路去了。

  可是朋友们,事实就是事实,没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事实。韩寒,要么是代笔了,要么是没有,没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答案。真相,只有一个。

   在提出质疑之前,先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

   张某杀了一个人,可他有人证,朋友们说他肯定没杀人。他有物证,死者身上没有他的指纹。他有时间证明,死者身亡时他不在现场。

  如果凶手就是张某,如何才能证明张某杀了人?侦探应从哪里入手最好?从朋友?朋友可以串供,即便不串供,朋友眼中的张某显然带有太强的感情色彩。 从指纹?如果张某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指纹肯定早已经被他抹去。

  没错,只有时间不会骗人。张某肯定在“时间轴”上玩了花样,要证明张某杀人,就必须证明他的“不在场证明”是假的。

  接下来说说这个致命的时间疑点。

  韩仁均在2000年出版的《儿子韩寒》中这样写道:“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

   这句话的含义在哪里?韩仁均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在寒假之后的第二学期,才知道韩寒写小说的,而那个时候,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这就完全撇清了自己给《三重门》大幅度删改乃至代笔的可能性,为韩寒创作《三重门》,制造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可是问题就来了。1999年的春节是2月16日,按照中小学放寒假的惯例,应该是从1月22日左右一直放假到2月23日左右,也就是一个月的放假时间。放寒假时,韩寒肯定从学校搬回家里了,而韩父的文章也表明,直到寒假后的2、3月份,《三重门》还未写完!

   那我就不明白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啊,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这是相当宝贵的。没有考试、没有上课的干扰,可以安心写作!而我们的韩寒同学,居然在这一个月里停笔了,以至于跟他共处50平米房间的父亲,竟一直到他高一第二学期(1999年2、3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

   写过长篇的人都知道,进入创作状态很难停得下来。韩寒和韩仁均都说过,韩寒是从1998年9月份进入松江二中才开始写《三重门》的,而小说在1999年3月份就全部完成了。也就是说,韩寒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创作!要知道,30多万字(加上废掉的10万字)的小说光抄也得花好多时间,要构思、要创作,还要上课,这么点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韩寒,居然在创作正酣,快进入最精彩的终极篇的时候,在寒假的一个月里嘎然停笔!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

  韩寒说过,自己在课堂上、肯德基餐厅里都会写三重门,在如此艰苦环境下都会创作的韩寒,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寒假一个月在家里居然不写了?

  韩寒的这个寒假到底在做什么?如果他是《三重门》的原创者,就不可能停写一个月。如果他写了,他的父亲就不可能不知道。

  有韩粉会申辩,韩寒可以瞒着父亲偷偷写。首先,这不可能。创作小说要一气呵成,《三重门》引经据典,还得参考不少资料,怎么可能在50平米的房子里,能够写得让父亲全然不知?其次,这没必要。韩仁均早在1999年1月份,就欣喜“发现”了韩寒的《求医》并动员韩寒投稿《萌芽》。作为一个作家父亲,他绝不会阻止儿子写作,反而会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上事实只能得出如下结论——

  1、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刻意撇清寒假替韩寒捉刀的事实!刻意提供“不在场证明”!

  2、韩寒在学校的所谓“创作”,大部分只是拿着父亲的原稿进行誊写!

  3、不排除韩寒在学校里,对《三重门》的部分内容有过描写,这种描写,纯粹是为韩仁均代写的《三重门》提供素材而已,包括学生之间的一些笑话段子,部分校园生活等。文字水准很差,属于普通中学生水准。

 4、寒假回家后,父亲韩仁均将他写的《三重门》加之韩寒提供的部分校园素材,通过一个月的删改、润色、融合,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三重门》。

  以上结论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三重门》虽然文笔老道、用典繁多,且多处出现中年人的思想烙印,可又整体不成系统,偶尔有一些与整体风格极不相符的少年人的小段子。

   其实,《三重门》的作者署名应为韩仁均。韩寒只是他在书中加入符合中学生风格内容的一枚棋子罢了。这就好比一个作家要完成一部医学小说要到医院体验生活,韩寒的作用,仅仅是素材提供、生活体验而已。

   《论语》中有句古话叫“父为子隐”,意思是父亲替儿子隐瞒。从《儿子韩寒》这本书里,我读到了“父为子隐”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