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知多少A 阿拉伯民族主义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指阿拉伯地区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思潮和运动。起源于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 这个文化复兴运动是阿拉伯人对奥斯曼帝国几百年来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反抗,其主要目的在于重建以共同语言、历史、文化为基础的阿拉伯民族的一致性。叙利亚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为纳西夫·雅齐吉(1800~1871年)、布斯塔尼、易卜拉欣·雅齐吉(1847~1905年)和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 阿里乌主义(Arianism,或称亚流主义学派、阿里乌教派、亚流主义、亚流派),是由曾任亚历山大主教的阿利乌(或译亚流)所领导的基督教派别,根据《圣经》所载主张,耶稣次于天父和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富。在不同的大公会议中都斥之为异端。 基督教信仰普遍接受上帝是“三位一体”的教义,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为同尊同荣的上帝。远在第四世纪初期时,在基督教历史中产生对上帝的不同解释和看法,当时两大互相敌对的神学派系分别是:“亚历山大城”派系和“安提阿城”派系。 属于安提阿派系的亚流,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城教会的长老,起先跟随在安提阿著名学者路迦诺门下学习。亚流派的人看重基督的人性,但却完全否认基督的神性。亚流认为圣子是受造物中的第一位,基督不是上帝也不是人,是上帝跟人中间的媒介。而亚历山大派则认为圣父、圣子及圣灵都是同一位神,在不同时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三种位格。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用来表示一人对国家的热爱以及为国家利益所付出的奉献。如果是指一国由于国家意识的凝聚而使其认为自己的国力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并且将主要重心放在宣扬自身文化及追求自身利益,而非其他国家或超国家组织的文化与利益,则称为“国家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尽管它们并不完全等同。 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爱国主义的表达都有可能会否定其他人的“祖国”,尽管这并不必要。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无论是何种定义)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我的国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这句名言便是此种信仰的极端(这句名言可能来自于对美国海军军官斯蒂芬·迪凯特(Stephen Decatur)或内战将领卡尔·舒尔茨(Carl Schurz)的误引。此外,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在战争时期,这种牺牲会扩大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战死沙场便是一种极端爱国主义的原型。 爱国主义可分为三种流派:个人爱国主义、官方爱国主义和符号爱国主义。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自愿的情绪。爱国者忠于爱国主义的某一价值,比如对国旗的尊重。 政府推行的官方爱国主义含有高度象征化和仪式化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陈述对爱国主义的推行有着逻辑性的关联,并通过对政治团体利益的表述来得到合法性。国家纪念碑、阵亡将士纪念日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官方爱国主义通常有着严格的仪式,比如对起降国旗的规定、致敬礼和忠诚的形式。 爱国主义十分依靠各种形式的行为来表达,比如展示国旗,唱国歌,参加群众集会,往轿车的保险杠上贴爱国主义贴纸(Bumper sticker),或者其他各种对国家表达忠心的方式。 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形式则是为了提高士气,并使士兵因此奋战。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则较难以通过对国家的贡献来衡量其爱国程度,但爱国者并不因此认为它就不重要了。 一些评论认为,正统的爱国主义(非现代的民族主义,而是19世纪国家的产物)必须基于某种形式的共同祖先或者精神图腾。 爱国主义的程度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并且取决于政治社会环境。典型地,爱国主义程度会在国家受到外部威胁的时候升高。反过来,高度的爱国主义又会使国家变得好战。比如一战前的德国与现在的美国。 符号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何谓爱滋病否认主义? 爱滋病否认主义,或艾滋病重估运动(AIDS reappraisal movement ,或艾滋病异见组织,AIDS dissident movement)是一个由活跃分子、记者、市民、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医生组成的松散组织,他们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主流一致意见持否认、质疑的态度。 何谓奥费主义? 奥费主义(Orphism),是立体主义诸多分支之一。画风上脱离说明式的形象,进入纯粹的立体主义的方向,而企图凭想象与本能去创作。运用抒情色彩和自由联想造成律动感,同时使绘画是否能如音乐般达到纯粹情境,也引起争议。奥费主义有意将文学上的“同时主义”应用到造型艺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