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5

美国畜牧业发展历程研究:模式转变与产业集中

2011-10-20 11:04:06

美国牧业经历了产业集中,在市场规模变大的同时,企业数量变少,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目前,史密斯菲尔德和泰森食品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禽肉公司。产业集中带来了规模经济,同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普及先进模式和技术,从而扩大了公司规模。
半个世纪前,肉鸡养殖业的产业链整合已经完成,目前主要以生产合约和纵向整合的生产方式为主。典型的肉鸡生产方式是由一家企业同时拥有孵化场,饲料厂,屠宰厂,加工厂;由签约的饲养场进行肉鸡饲养。
1990 年代开始美国生猪产业链开始进行整合。美国生猪生产经营模式逐渐由从出生到屠宰在同一个地方运营的一条龙运营转变为分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运营商运营。同时,养猪场大都采用生产合约的方式进行养殖。
1960 到1970 年代,肉牛养殖方式变为以商业化大牧场为主。同时,肉牛的采购仍然以现货市场为主。
产业链纵向合作方式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风险控制、资产专业化、运输成本和时间因素。
自成立以来,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主要以并购方式进行扩张,经历了从猪肉加工商到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过程。泰森食品公司的发展路径则是由最初的禽类运输到禽类产业链的纵向打通,再横向兼并牛肉和猪肉加工。
自有牲畜和向市场购买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控制、交易成本节约、风险转移等几方面。
纵向整合并不能消除猪周期。但是可以用猪肉部门的盈利弥补生猪部门的损失,以增强整个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