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辰谈英语学习

 MouseHappy 2012-03-25
陈辰谈英语学习

  陈: 当然不是每个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也不是只有你才能做到。而是有许多和你一样可以但是没有机会站上去的人。

  问: 平时的工作中是不是经常用到英语?

  陈: 当然会了。我每天用英语写报告。因为现在我的工作是分两块,一块是幕前的,做主持,像《娱乐在线》经常会采访一些国外的艺人,像Ricky Martin,Mariah Carey, Sarah Brightman,Victoria Beckham都到过我们台里来接受过访问。包括去戛纳、去新加坡采访,很多场合都要用到英语。去戛纳那次,我又是后勤,又是公关,又是主持人,具体到像点菜什么的,都是我负责。镜头前的大型晚会,也经常会用到英语。主持一些活动,也需要双语。会一门外语还是很占优势的,有时就变成一个门槛了。相对来说,门槛越高,后面的人就越少。像幕后的制作这一块,具备了英语好的优势之后,一个是我可以借鉴很多国外的资源。正如像江苏台,就经常让我给他们推荐国外新颖的做节目方式,然后我就给他们提供Star World 上的节目,Reality Show之类的。学习他们新的节目形式,这会让你眼界十分开阔。

  问: 很多人都说你的英语很好,说英文比说中文还自信,可不可以给他们谈谈你学习英语的经历,给读者提供一些建议?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我们用的教材很好,初中就学3LLook,Listen & Learn(《看、听、学》)。高中就学New Concept(《新概念英语》)。刚入校,ABC什么都没学的时候,我们就先学口语。

  我们是分小班上课的,一般大班是50个人,而英语是分AB班的。一个小班就只有二十几个人,练口语的机会比较多。我觉得可能自己在学语言上面还是比较有天赋。记得进校第一次期中考试,那时候还没学语法,只是学了一些字母,考试时就是考口语,大家背课文,和老师有一段对话,那时候对自己也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很差,没想到居然考了第一名。我们上课很活跃,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对话、表演以及和课文有关的模仿。虽然那时候随身听很贵,但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个随身听,我的随身听还是一个亲戚送的。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那时候一天到晚就让自己听Sandy and Sue,听他们的语音和语调。老师要求我们背课文,模仿上下起调,当时就模仿one for Sandy one for me 那种很夸张的语音语调,然后老师逼着我们反复听,反复去模仿。就是这样子慢慢开始学起来的。记得二年级的时候还有English Festival(英语节),有年级的,有全校的,初中和高中部的。初二的时候我们编了一个The Ugly Duckling(丑小鸭),我就演那只丑小鸭,那时很喜欢表演,又有很多机会用英语来表演,相对来说就会让你对自己的英语很自信。我觉得杭州外国语学校好的一点就是它非常注重口语。这可以使你一开始就不太怯于表达,语音语调也会很标准。直到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我对此就有很深刻的感受--许多同学,他们考试可以考得很好,可是一讲话,却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而杭州外国语学校初高中是先学口语,所以就完全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且我都不记得有多少时间是花在语法上的,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学过语法。

  学英语,很重要一点是你要用,敢说,并且一定要去背。这个背,不是背语法,脑子里就想着这个地方到底是用the 还是a,现在想起来,这更多是靠语感,这语感就是背课文背出来的。我是从3L开始背,一直背到New Concept,背那些里面有pattern(句型)的语句,比如包含more than 结构的语句,很有用,我上大学后觉得自己写作时用的那些有文采的语句都是中学里背课文背出来的。

  问:你那时候背诵的是《新概念英语》第几册?

  陈: 高中里学到了第四册。我之后做过几次家教,对同学的要求就是背课文,我觉得就那么简单,你背了才会用,你背得滚瓜烂熟了,才能放到语言当中来用。讲话的时候人常常是在用记性讲,你可能知道的有十分,然后你表达出来最后只剩下七分,中文就已经是这样了,更何况是英文呢。常常会觉得话到嘴边找不到一个词。如果你烂熟于心,真的背过很多很好的课文的话,你到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这些东西。写作也是一样。从小到大,我们是没有语法课的,一直到高中高考之前才上过一点,但是那个语法老师讲的话我听不懂,大部分同学也都听不懂,所以我是基本上没学过语法的。但我觉得我就是凭着语感,当我在做完形填空的时候,我是凭着我的本能,根据我的第一反应在那边做。我觉得这样做出的选择常常就是比较对的,所以背非常重要。而且那时候我们必须要到老师那儿背课文,要打分算平均成绩的,所以你就有动力去背了。背单词还不够,要背文章!背课文背了一段时间,等你有了一些词汇的积累,然后再开始背单词,那时候才比较有意义,否则的话,光背单词有什么用,你也不知道单词和单词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什么语境下可以用什么单词。

  还有一个学习口语的建议。当时学《新概念英语》,学的是英式英语,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讲英语现在会是这种口音。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回想一下,可能因为我美国片看多了。

  问: 哦,你经常看电影吗?

  陈:是的,那时候我对美国文化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憧憬。就觉得在美国文化中,他们说话的感觉、那种样子很酷,所以我觉得,学语言不仅是学语言,还是在学习一种感觉和表达方式。有很多人说我讲英语的时候很自信,比讲中文自信,所以我做英语节目的时候没问题。其实我用英语表达的时候未必像中文那么流畅,但是可能因为,外国人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外露、比较张扬的,所以当我讲英语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带进来。蛮重要的一点是,你是学它的一种文化。我从小就很喜欢美国文化,很喜欢那种文化里的率直,敢于表达真实的情感,可能和我性格有关,我的性格也比较率直,比较开朗。

  问: 你是说你的性格和喜欢美国文化有关?

  陈: 甚至和学英语都是有关的。学英语对自己的性格有一种改变和相互促进的作用,我觉得它会改变你很多时候看问题的view(观点)。比如我在现在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英语去了解其他国家做电视的方式,接触到一些非常前沿、非常不同的东西,相对来说眼光就比较开阔。有些人可能会说,语言给你提供了一个事业的工具,但我觉得这可以让你比别人享受更加丰富的外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且使你整个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语言可以丰富你的思想,同时你的思想可以让你去更好地应用语言。比如说你现在写一篇文章,语言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你表达的那种思想。除此之外,语言还在改变你的思想,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英语和语文是相连的,你英语学不好,语文也会学不好,语文学不好,也学不好英语。

  问: 学英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表达的工具,也包括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它背后蕴涵的文化。可以说,语言与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回到语言本身的学习上来,说说你是怎么背单词的?

  陈: 我记得大学时买过一本选自《时代》杂志上的经典例句。大学时为了准备托福我买了一本卡式英语,可以把它做成卡片随身携带。书上要求你每天背80个单词,一般来说呢,你第二天就会忘掉大部分,只记得一两个单词。背单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背例句,因为光背个单词你又不知道它怎么用,而且你甚至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因为你经常会发现一个单词后面有一大堆差不多的中文解释,可是这个解释和那个解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觉得背例句很重要,像我买词典,买单词书,一定要选择有很多例句的,我觉得一个单词一定要在上下文的context(上下文,文章的前后关系)当中,才能让你真正去认识它。就像一个人,你一定要和他有接触,知道他的事情和他的朋友,你才能真正地认识他。背单词,拼法上一般不会有问题,因为只要你学过音标,一读出来就知道怎么写了。去背例句,或者是它的同义词,是因为一定要把一个词放在与它发生关系的某个环境当中,才能记得这个单词。记得中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买词典,绝对不会买英汉字典,我们只用英英词典。当时我买的那本英英词典,现在都还在用。我到现在都还不太喜欢用英汉词典,包括电子词典。当时我们背单词,把它的英文解释抄下来之后,再抄英文例句。那时候背那本卡式英语,第一天背80个,第二天背80个,然后第三天再回过来复习,记住了很多单词之后,虽然没有明显地觉得自己英语长进很多,但是觉得在阅读的时候容易了很多,而阅读本身又可以帮助你来提高英语。

  我觉得vocabulary(词汇)永远永远都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工具,它只是工具的名片,它都不能成为工具,所以需要你把它重新组装,重新赋予它含义之后,才可以成为工具。背单词永远都是学英语的一个很大的误区。背单词不如背例句,背例句不如背文章。

  问: 刚才说了背单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阅读,能说说你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吗?

  陈: 我就记得那时候整天在学校的地摊上买Time(《时代》杂志),发现对自己的阅读挺有帮助的。

  问: 最后,请你总结一下,你觉得通过什么方式学习英语是最有效的?

  陈: 背文章。我觉得New Concept是最好的。L.G. Alexander是一个了不起的人,New Concept,3L,都是他编的。拿一套New Concept从头背到尾,肯定学得好。我觉得New Concept 3简直太经典了,任何一个程度的人都不会觉得简单,也不会觉得难。它的句式很漂亮,那时候我们学这本书的时候,先把不认识的单词查一遍,把英语解释抄下来,再把例句抄下来,然后再划我们自己认为重要的pattern,用这些句式造句。它的每篇课文都很好玩,很有趣,这是一种整个attitude(态度)的幽默感,对生活的幽默感。它的这种attitude也会使你很健康,使你对英语文化有一种很深刻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