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发布2012年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

 LM0318 2012-03-26
广东发布2012年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

粤农函〔2012〕150号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农业局:

  为深入推进我省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稳定发展粮油糖生产,我厅组织省粮油糖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专家研究提出了《2012年广东省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现将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三月一

2012年广东省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省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通过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单产提高,带动区域平衡增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三年增产。但部分地方水稻仍存在管理技术不到位,基本苗不足,晒田不充分,病虫防控不理想,晚稻后期断水过早,以及部分地方油料、甘蔗增产技术落实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产量不高,效果不佳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深入推进我省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提升高产创建水平,稳定发展粮油糖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部署,按照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要求,以提高单产为目标,以技术集成创新为突破口,突出重点技术,狠抓关键环节,深入指导服务,合理选种密植,精确施肥管水,科学防灾减灾,实现粮油糖高产创建示范区大面积平衡增产。

  二、总体要求

  (一)因地制宜选用示范品种。选用示范品种,要把握五个基本特性,即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品质和生育期。地力较低、土质粘重、前期慢发的田块,宜选用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地力较高、土质松软、前期早发快长的田块,宜选用中大穗型品种。同一示范片,尽量做到品种统一,熟期一致。

  (二)做好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引进、示范、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高新技术,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各地要重视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配套试验示范,认真做好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甘蔗等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要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实行技物结合,各有关试点单位要认真组织高产创建专用配方肥示范,充分发掘技术措施的增产增效潜力。

  (三)狠抓关键环节技术指导。播种育秧环节的技术目标是培育壮秧。要根据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田块质量和移栽面积,精确计算播种量和秧田面积,培育足量、健壮秧苗。尽量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移栽环节的技术目标是保证移栽质量。移栽前施好苗肥,预防病虫害,做到带肥、带药、带土移栽,合理密植。大田分蘖环节的技术目标是早分蘖、快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培育壮秆大穗。要采用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促进秧苗分蘖。够苗数时,应停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以利于壮秆大穗。孕穗结实环节的技术目标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重视适时、适量施用穗肥和实行好气灌溉,特别重视“破口期”的综合用药。收获环节的技术目标是适时收获,保证品质。强调切忌断水过早和割青。

  (四) 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始终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做好全年、全生育期防灾减灾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完善技术方案,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作用。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科技救灾减灾指导与服务水稻重点做好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以及稻瘟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蓟马、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加强迁入和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检测,在中稻种植区及晚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历史发生区,要突出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制定低温、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方案。加强灾害性气候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为实施减灾防灾技术打好基础。病虫害防治时机上,重点抓好“三关”,即药剂浸种关、秧田送嫁用药关和破口期综合用药关。

  (五)深入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入户,不断提高示范户的示范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各项目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快核心示范户的培植和科技入户网络构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到各示范片和核心示范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使各项技术措施按要求贯彻实施,全面提高示范户的科技水平和示范效果,确保粮油高产创建取得成效。

  三、重点品种

  (一)水稻。因地制宜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和省主导品种有金农丝苗、深优9516、合美占、五优308、天优122、桂农占、玉香油占和培杂泰丰等国家确认的超级稻品种,以及合丰占、丰美占、粤晶丝苗2号、湛优226、天丰优316、华优665和博Ⅲ优273等主导品种。有关高产创建品种示范区要重点展示苗头品种如五丰优615、裕优132、华两优689、Y两优143、博优9611和合丰丝苗等,为高产创建做好品种储备。

  (二)甜玉米。重点推广种植新美夏珍、粤甜13号、粤甜16号、正甜68和华宝甜8号

  (三)马铃薯。重点推广种植粤引85-38等。

  (四)花生。根据我省高产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各地水旱轮作、不同类型土壤等生产实际和品种搭配的需要,重点选用仲恺花1号、汕油188、汕油199、粤油7号、粤油13、湛油75、仲恺花10号等高产创建良种,原则上每个示范片选择3个以内的品种进行集中示范展示。

  (五)甘蔗。粤西高旱地蔗区种植的甘蔗良种有新台糖22号、台糖89-1626、粤糖96-86、粤糖53号、粤糖93-159。粤北霜冻蔗区种植的良种有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引9号。

  四、重点技术

  (一)水稻

  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质稻以亩产400-450公斤、杂交稻亩产500-600公斤的目标产量计,推荐亩施氮肥(N)8~12公斤、磷肥(P2O5)2~3公斤、钾肥(K2O)6~9 公斤,折算为亩施尿素18-26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和氯化钾10-16公斤。其中基肥施尿素5-8公斤及全部磷肥,前期肥施尿素9-13公斤、氯化钾5-8公斤,穗肥施尿素4-5公斤、氯化钾5-8公斤。如果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则酌情减少尿素4-6公斤,过磷酸钙5-8公斤,氯化钾3-5公斤。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肥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缺锌土壤每亩施硫酸锌1公斤。基肥在插(抛)秧前结合犁耙田时施用,前期肥在插后或抛秧后5-7天施用。穗肥在主穗幼穗分化一、二期施用,可结合露晒田禾色转赤后进行。若采用省级施肥配方生产的水稻配方肥,则氮肥(N)总量控制在8-12公斤,各施肥时期配方肥具体施用量参见下表。

水稻配方肥建议施用量

配方肥配比

亩施用

总量

(公斤)

其中

基肥

(公斤)

前期肥

(公斤)

穗肥

(公斤)

备注

35%(17-5-13)

50-70

15-25

25-35

10-12

如果后期表现缺肥或在高产地区,可在孕穗期每亩施用1-2公斤尿素或喷施叶面肥。

40%(20-6-14)

40-60

12-20

20-30

8-10

45%(22-7-16)

36-54

11-18

18-27

7-9

50%(24-7-19)

32-49

10-16

16-25

6-8

  如果后期表现缺肥或在高产地区,可在孕穗期每亩施用2公斤尿素或喷施叶面肥。前茬作物如果是蔬菜或冬种马铃薯,适当减少并控制好化肥施用量。具体施肥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

  2.华南超级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本技术根据超级稻品种株型好、穗大、粒多、抗性好、产量潜力高的种性特点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前期通过培育壮秧、移植合适基本苗、确定合理施肥量,薄水促分蘖,使超级稻按时够苗。中期通过适时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叶色退淡,巧施促花肥和保花肥争大穗。后期通过补施壮粒肥,拔节孕穗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措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前、中、后期落实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最后实现超级稻穗大、粒多、谷粒饱满、结实率高,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1)适期精量播种。按当地日平均温度≥12℃的稳定期为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生育期合理安排播期。采用大田常规育中大苗秧,常规稻本田用种量1.5-2.0公斤/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亩。杂交稻本田用种量1.0-1.2公斤/亩,秧田播种量7-8公斤/亩。秧田播种量可根据育秧方式和移植叶龄而相应改变,一般采用中小苗秧移植的亩播种量可适当增加。

  (2)培育壮秧。播种后晒秧板1-2天后至出叶才回水,实行前期湿育、中后期水育。施好秧苗二叶一心断奶肥和四叶一心促蘖肥。二叶一心断奶肥,一般可施腐熟人粪尿混少量磷钾肥,或亩施尿素3-4公斤混少量磷钾肥,或亩施复合肥10-12公斤。四叶一心施促蘖肥,可亩施尿素4-5公斤混3-4公斤氯化钾,或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

塑料软盘育秧一般采取浆播湿育的方法。按常规水田浆播育苗的做法,秧田施足基肥,耙烂耙平。播种后秧田灌沟水,保持秧畦湿润。适时追肥,在播后7-8天灌水,每亩秧田施复合肥5公斤。抛秧前两天排水,促使畦面干爽,易于起秧和抛秧。秧苗1叶1心期每亩本田秧用l5%多效唑1克兑水1公斤喷施,促进秧苗矮化,增加分蘖。做好秧田病虫草害防控。

  (3)合理密植。中等地力稻田,早造一般每亩插植或抛植1.7-1.8万科(穴),插植规格为21.7厘米×16.7厘米或20.0厘米×20.0厘米,晚造每亩插植或抛植1.8-2.0万科(穴),插植规格为21.7厘米×16.7厘米或20.0厘米×16.7厘米。高地力稻田密度可小些,低地力稻田密度可高些。拔大秧每科插植苗数,常规稻3-4本苗,杂交稻带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插1本苗,带2个分蘖以下的秧苗插2本苗。采取抛秧移植的,要保证秧苗分布均匀。

  (4)定期定量施肥。①根据土壤肥力和土质、太阳能、目标产量确定施氮水平。在地力产量(即不施肥栽培产量)的基础上,按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施纯氮5(±0.5)公斤计算本田期施肥量。±0.5值应根据当地太阳能高低变化(高+0.2、中等0、低-0.2),土质情况(沙壤土+0.15、轻壤土0、壤土-0.15)、品种特性(耐肥+0.15、一般0、不耐肥-0.15)而决定。②采取前期定量,中后期根据叶色变化、禾苗生势、天气状况诊断施氮。各个时期施氮量占全期总氮量的比例为:前期(包括基肥和回青肥、分蘖肥)为60%-75%,中期占20%-30%,后期为0%-10%,其幅度根据太阳能高低、地力水平、土质类型做适当增减。③磷钾则根据土壤磷钾含量定期定量配施。N、P2O5、K2O比例1:0.3-0.4:0.8-1配施。磷肥70%作基肥,30%留作中后期施用或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比例为:前期(包括基肥、分蘖肥)施钾量占全期施钾总量的50%,中后期占50%。

  (5)科学管水。①前期:以泥皮水抛秧或浅水插秧,薄水促分蘖,移植后如遇阴雨天气,可排水以露田为主,以增加土壤氧气,促新根和分蘖。②中期:当苗数达到够苗的80%时,开始采取多露轻晒的方式露晒田,以促进根系深扎,防止倒伏,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使亩苗峰控制在35万左右,成穗率达60%以上。幼穗分化初期回浅水,施肥后保持湿润。③后期:拔节孕穗期保持10~15天浅水层,其它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

  (6)综合防治病虫害。通过多种调控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种子处理、灌水灭螟、降低病虫基数,科学肥水管理、保健栽培,使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虫危害。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根据预测预报,以主要病虫为防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的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面积、使用次数和使用数量。注意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要抓早,推行治秧田保大田,重发区可采用拌种或覆盖育秧,预防白背飞虱传毒。

  3.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核心内容是:选用超级稻品种组合;秧田期采用“超级稻壮秧剂”,培育壮秧;适度密植,基肥深施结合返青分蘖期施用“超级稻专用肥”,促早发低位大分蘖和叶面积指数快速增长;齐穗期喷施“超级稻米质改良剂”,减缓灌浆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强化叶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库”的活性而改良米质。技术要点:一是秧田施用“超级稻壮秧剂”,培育壮秧。将塑盘摆在秧床上,播种前在秧床的工作沟里灌入少量的水,按每塑盘加入20克“超级稻壮秧剂”用量,用铁耙来回拖拉形成泥浆,用勺将泥浆泼入塑盘上,刮平泥浆后播种。二是适时适密抛(插)。保证每亩抛(插)1.5-2万蔸。三是施用“超级稻专用肥”。整田时作基肥每亩施用“超级稻专用肥”60-80公斤,耙田后经过一天的沉浆后才进行抛(插)秧。抛(插)后3-5天每亩追施分蘖肥“超级稻专用肥”20公斤,促进早发分蘖。四是喷施“超级稻米质改良剂”。在齐穗期每亩用“超级稻米质改良剂”300克兑水75公斤喷施一次。五是节水灌溉。六是防治病虫害。

  4.水稻机械育秧栽植技术。水稻育秧栽植机械化技术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大田软盘或硬盘育秧)、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等内容。注重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技术要点一是水田耕整后要求平、整、烂、滑,保持4-6厘米浅水层,栽插前沉实1-2天。二是3.0-4.0叶龄为机插秧适龄移载期。秧龄早造一般15-20天,晚造一般12-15天,苗高15-18厘米。三是秧深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可通过调整株距来控制总苗量,栽植密度视水稻品种要求而定。

  (二)甜玉米

  甜玉米优质高产技术。选用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水旱田,200米范围内不宜种植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玉米,以防串粉影响品质。尽量避免连作。深梨耙平,增施有机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亩株数3000-3500,力促壮苗齐苗。4-5叶淋水肥,8-9叶时施攻秆肥,并进行中耕培土和适当灌水。在大喇嘛口期(约12叶)施攻苞肥,散粉期根据苗情增施壮粒肥。果穗灌浆期做好清沟、防渍、抗旱工作;遇连续阴雨、干旱、大风天气要辅以人工授粉;散粉期根据苗情增施壮粒肥,晴天时将主穗以下小穗剥去。授粉后将雄穗摘除,连同1-2片顶叶一起砍下销毁;果穗灌浆期做好清沟、防渍、抗旱工作。防治重点为玉米螟、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害预防为主,虫害重点防治,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特别注意收获前20天禁止施用化学农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适时收获,一般在授粉后20-23天采收青苞,采收后应及时销售食用或加工。

  (三)马铃薯

  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示范品种、种植期及产量指标。采用优质脱毒种薯“粤引85—38”(或称费乌瑞它),要求在11月上中旬种植,易发生霜冻的地方应该抢时间种植。尽量早种早管,争取降低后期遭遇霜冻危害的影响。

  2.种薯处理。一是将购回的种薯剔除个别烂薯,用竹箩装好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干爽的室内。二是种薯消毒、切块。种薯切块前先进行消毒,整薯在72 %农用链霉素(2000万单位)1500倍+50%烯酰吗啉1500倍液中浸泡10分钟(每消毒3-4批次种薯后更换药液)。切块前每人准备两把切刀,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消毒液一盆,将切刀浸入消毒液消毒,切块时每把刀切完一个种薯后浸入消毒液消毒,换用另一把刀切下一个种薯,两把刀轮换消毒使用。切块要尽量利用顶端优势,切块见方,避免切成薄片,确保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眼,重约25-30克。当切到病、烂薯时,要及时将其剔除,最大限度控制种薯带病传染。三是切块消毒。种薯切好后,在新配制的72 %农用链霉素(2000万单位)1500倍+50%烯酰吗啉1500倍液中浸泡3-5分钟,晾干等待种植。或用2公斤双飞粉(或石膏粉)+10克甲基托布津+10克甲霜灵锰锌混匀后进行拌种。拌种要在种薯切口的水份晾干时进行,把拌好的双飞粉用筛子均匀地筛在切口上即可。

  3.选地整地。要求选择交通方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稻田。忌用前作为花生、烟草和茄科等作物,以避免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土质过粘或过沙均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土地经犁翻、耙平后开沟起畦,畦宽1.2米包沟,畦底宽20公分、深25公分,并开好中沟施足基肥,清理畦沟、平整畦面。

  4.田间管理。一要合理密植和精细种植。根据粤引85-38的特性,亩植4800-5000株。薯块切口向上,芽眼向下(或向侧),用力压实,使薯块紧贴土壤。种植后均匀复土。每亩用300公斤左右稻草覆盖、头尾相连,用土压住。二要早定苗培土。马铃薯出苗后,及时定苗,一般每株留最健壮的1-2苗,及时剪除弱苗。培土分两次进行,首次要求畦面全覆盖,不留空白;第二次培土在封行前进行,主要是清沟补土,培土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茎秆。三要科学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钾的供应量,其增产效果最好。按亩产2500公斤计算,大约需要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100公斤、尿素8公斤、硫酸钾25公斤。基肥:腐熟鸡粪500公斤+40公斤复合肥+12公斤硫酸钾+0.5公斤硫酸锌,在整地起畦时,开中沟均匀施入。追肥:第一次,在出苗70-80%时,复合肥20公斤+尿素8公斤兑水淋施。第二次,隔10天后复合肥20公斤+硫酸钾5公斤兑水淋施。第三次,隔10天后复合肥20公斤+硫酸钾8公斤兑水淋施。膨大期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四要合理用水。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缺水导致减产,水分过多则容易感病、烂薯,影响产量和品质。广东2~3月份雨水较多,应注意及时排水,以免后期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烂薯。五要抓好病虫害防治。在选择水稻田进行冬种的条件下,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一般地下害虫亩用3公斤乐斯本颗粒在种植沟施入、蚜虫可用氧化乐果兑水喷施。冬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黑茎病、青枯病等也经常发生。首先要选好水稻田、购买健康合格的种薯,减轻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的危害程度。其次要切块消毒。晚疫病是我省冬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苗期可用杜邦克露预防、中期或发病初期可用烯酰吗啉防治,使用银发利或阿米西达,防治效果更好。特别是在寒潮过后的回暖天气,更应该加强对晚疫病的防治。黑茎病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喷施。六要适时收获。当马铃薯茎叶发黄、茎部叶片脱落时可依据市场价格、天气状况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时,选取晴天或阴天,注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确保商品率。

   (四)花生

  1.“三精”整地播种关键技术。“三精”是指精细整地、精细选种、精细播种。

  (1)精细整地。整地要及时,泥土要细碎。整地要做到多犁多耙,使土壤细碎、疏松,达到精细整地的要求。

  (2)精细选种。晒种:晒种是指把荚果薄薄摊于地面,在阳光下曝晒,利用太阳热能杀死病菌。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可使种子干燥,减少带菌率,并可增强种子吸水力,促进发芽,提高出苗率。分级:剥壳前进行荚选,挑选饱满的双仁果作种。剥壳后再分三级进行仁选,直接淘汰掉包括小粒、破损、萌芽、变色、皱皮、残次等在内的三级种子;优选出的种子,按照种子大小和饱满度再分为一、二级种子播种,使出苗整齐、均匀、健壮。

  (3)精细播种。土壤水分要适当:适宜的土壤水分是全苗、齐苗的重要条件。出苗的最适宜土壤水分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即沙壤土“手握成团、坠地散开”的程度。如果播后土壤干旱,要马上沟灌“发芽水”,促进发芽出苗。采用地膜覆盖则必须足墒播种,墒情不足时应造墒播种。播种深浅要一致:应根据土质与湿度情况来决定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深为宜。沙质土、旱坡地适当播深些,粘质土、水田适当播浅些。播前要开深度较一致的播种沟(穴),播后覆土厚薄要均匀一致。

  2.“三料”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三料”是指花生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草木灰、地膜和秸秆(稻草)。覆盖时以选用灰膜双料、膜秆双料,或某一单料为宜。“三料”在花生栽培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采用双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或叠加。草木灰:中和南方土壤酸性、活化土壤磷钙、增加微肥供给、保墒保肥增温。地膜:增温保温防寒,保墒提墒防旱,护土保肥防涝,活化有益菌类,改善土壤耕性,增进辐射光能。秸秆:增温防寒,保墒提墒,保肥增肥,护土活土,活化有益菌类,改善土壤耕性。

  (1)选择合适“三料”:草木灰:最好选用新鲜的稻草木灰或稻谷灰;但不宜使用柴草木灰盖种,因其盖种效果不理想。地膜:适宜厚度为0.007士0.002毫米。秸秆:以稻草为佳。

  (2)覆盖材料搭配:一般采用单料,即“三料”中的一种;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双料覆盖,如灰膜双料覆盖、膜秆双料覆盖等。

  (3)提高播种质量:施足底肥,足墒整地;适期早播,精播匀播;药剂除草,均匀覆盖。

  (4)强化田间管理:前期除虫灭草,适时清棵;中期防治病虫,防控徒长;后期看苗补肥,适时收获。

  3.“三肥”互动调控栽培技术。“三肥”是指土壤养分肥、根瘤固氮肥和人工施用肥。人工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根据花生田的养分丰欠及其有效性、不同花生品种的根瘤固氮能力而定。

  (1)测定土壤养分,因土配方施肥。广东省土壤淋溶性大,种植花生的土壤普遍偏酸性,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低,有效性磷、钙不足,各地可根据测土结果进行配方施肥。

  (2)观察长相,因苗诊断施肥。正常生长的花生,全生育期有“两黑两黄”的叶色变化规律,可做为看苗诊断的依据。其叶色变化规律是:出苗至现蕾期,叶色表现青绿,称为一“黑”;现蕾至盛花期,叶色转淡,称为一“黄”;盛花至结荚期,植株氮素代谢旺盛,叶色由淡转浓,出现二“黑”;结荚后期至荚果成熟期,茎叶中含氮物质大量向荚果转移,叶色由浓转淡,出现二“黄”。

  (3)底肥要求全层施肥,以提高肥效。要注意肥料的合理混施与分施,特别是含氮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容易造成氮素挥发损失。

  4.“三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三害”是指花生生产过程中受到病害、虫害和草害等的危害。

  (1)防控重点对象:青枯病、锈病、叶斑病和蚜虫、蓟马、斜纹夜蛾、卷叶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以及马唐、牛筋草、稗草和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及时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

  (3)采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使用过期或违禁农药;对症下药,统防统治;喷药及时,用药适量。

  (4)合理轮作混作,选用抗病良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五)甘蔗

  1.新植蔗(冬春植蔗)栽培技术要点。 

  (1)科学处理种苗。选择生长健壮、无混杂、无病虫害的新植蔗梢(有条件的蔗区最好建立甘蔗专用脱毒种苗圃,从种苗圃采种),用利刀将种茎斩成3芽或双芽,用5%-8%石灰水或多菌灵800倍液浸种消毒3-5分钟或蘸种,以防治甘蔗风梨病,提高种苗出苗率。

  (2)施足基肥:植蔗沟开挖好后最好在1-2天内完成种植,也可即开沟即种植。开挖好后的蔗沟,下种前施入基肥,每亩用复合肥(N:P:K=15:15:15)60-80公斤、尿素8-10公斤,并将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3%克百威或3%的呋甲4-5公斤拌入肥料后均匀撒在种植沟沟底,再用锄头锄沟底使土肥混合,有条件的每亩增施农家肥500-1000公斤。

  (3)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既要考虑到蔗区的自然条件,又要结合行距和甘蔗品种的分蘖性选择合理的下种量。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应考虑适当密植,一般行距为90cm,亩下种量7000-8000芽为宜,而水田可适当稀植,一般行距100cm,亩下种量以6000- 7000芽为宜,对分蘖性强的品种还可适当减少下种量,如粤糖94-128,粤糖93-159、粤糖00-236。根据下种量可采取单行接顶或双行“品”字形下种,蔗种平放植蔗沟,芽朝两侧,盖土3-4厘米,盖成“龟背”形。

  (4)喷施除草剂及地膜覆盖:甘蔗下种后,每亩用莠去津200-250毫升或甲草嗪50g或阿灭净100-130g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兑水60公斤对蔗沟表土进行均匀喷雾。蔗田喷施除草剂后,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要紧贴土面,拉紧、拉直、两边压严,不通风透气,并保证透光面在20厘米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甘蔗田间管理工作以“早”字为主)①前期(苗期管理)。我省蔗区一般冬春植蔗在4月中下旬就可以达到齐苗,甘蔗齐苗后,要及时揭膜,揭膜后,凡缺苗达40厘米以上的要求及时补缺,补苗选择阴雨天或傍晚进行移密补稀,剪去2/3叶片,边补边浇定根水。揭膜后,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普钙40-50公斤、3%克百威或3%呋甲3-5公斤,要求混匀撒施于蔗根部,并进行小培土,盖土时把肥料盖完,蔗沟填平即可,并用40%莠去津250毫升、克芜踪5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注意不要喷到蔗苗)。②中期(中耕管理)。中耕除草,重追肥,大培土。要求在5月下旬至6月底以前完成,每亩用尿素35-40公斤、钾肥25公斤施用,并进行大培土,培土高度达到30厘米,并每亩可用40%莠去津250毫升、克芜踪50毫升兑水60公斤均匀喷施蔗行防治杂草(注意不要喷到甘蔗),同时清理开挖周围的排水沟及地中间的沟,以利于排灌。③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 -8月份是我省蔗区甘蔗病虫害高发期,主要虫害有螟虫(条螟、二点螟)、蚜虫,主要病害有黑穗病、梢腐病、花叶病等。要注意经常巡查蔗地,发现局部受害立即进行喷药防治或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常用农药有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48%乐斯本、抗蚜威等杀虫剂;50%多菌灵、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控制病害。

  2.宿根蔗高产栽培主要技术要点。

  (1)蔗叶还田,早开垄、早松蔸:将砍收后的蔗叶还田,隔行堆放,增肥地力。要求在甘蔗砍收清园后15日内蔗地进行开垄、松蔸,做到:一是把砍收时高出畦面的蔗桩部分削去;二是紧贴蔗蔸进行开挖,深度要达蔗头部;三是把蔗株间的土壤挖开,露出蔗头,使蔗头露晒。

  (2)查苗补苗:第一次在松蔸后,对蔗行内30-40厘米缺株的进行补植。第二次在4月下旬,蔗株出苗基本结束后,视蔗苗长势和分布情况进行补苗(一般缺株40cm的要进行移密补稀)。

  (3)早施肥、早管理:回垄覆土前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用复合肥4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40公斤,并拌施3%呋喃丹或克百威3-5公斤于蔗头四周,在盖土完毕后,每亩用250毫升莠去津或阿灭净100-13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并进行地膜覆盖,盖膜时做到紧贴畦面,压稳、压实两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