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6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疆统计信息网 日期: 2011-09-03 16:47:53


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牧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牧业战略后,畜牧业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新疆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五大牧区之一,虽然拥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畜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20位,这不仅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畜牧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自治区党政领导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研究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十分必要。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主要是以牛、羊养殖业为主。目前,全疆有87个县(市),其中,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农业县49个;从事牧业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2.6%;现有牧场130个;牧草地面积76670.70万亩,其中牧草灌溉面积5173.35万亩。2010年全疆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4.5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7.2%。
(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从猪牛羊存栏和出栏量看:羊存栏量由1978年1927.3万只增加到2010年的3013.4万只,出栏量由382.8万只增加到2947.2万只;牛存栏量由222.4万头增加到330.5万头,出栏量由18.8万头增加到216.7万头;猪存栏量由103.3万头增加到172.0万头,出栏量由50.8万头增加到262.7万头,生产能力有所扩大。
从主要畜产品产量看: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9.7万吨增加到2010年122.1万吨。其中,羊肉产量由5.3万吨增加到47.0万吨;牛肉产量由1.9万吨增加到35.5万吨;猪肉产量由2.5万吨增加到23.1万吨。禽蛋产量由1985年的4.3万吨增加到24.4万吨;牛奶产量128.60万吨,比1980年增长19.8倍,年均增长11.1%,生产供给能力有所提高。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畜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全国一些省区相比,无论从畜牧业总体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致使新疆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上涨。
1、畜牧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拉大
一是总量偏低。2010年新疆畜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20位,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1.8%,与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称号极不相符;二是增速缓慢。1990年—2009年新疆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7.3%,比全国平均水平慢1.1个百分点;三是结构调整滞后。与1978年相比,2010年新疆种植业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而全国种植业比重下降24.7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提高16.2个百分点,新疆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完全相反;四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仅低15元,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76元,在全国居第24位。
2、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相近的内蒙古相比发展明显滞后
内蒙古、新疆一直是我国草食家畜生产的主要产区,但畜牧业发展水平却相差相差很远。2010年,新疆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23.5%下降到20.9%,内蒙古则由29.7%提高45.3%。从基本设施看,新疆拥有水库577座,内蒙古494座;水库总库容量新疆为135.6亿立方米,内蒙古163.2亿立方米;治理除涝面积新疆60.3万亩,内蒙古415.5万亩(是新疆的6.9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疆590.85万亩,内蒙古15851.1万亩(是新疆的26.8倍)。从畜牧资源量看,2010年,内蒙古年末猪存栏688.8万头,牛663.9万头,羊5276.0万只,分别比新疆多516.8万头、333.1万头和2262.6万只。从人均占有量看,2010年新疆猪牛羊肉人均占有量48.4千克,内蒙古为85.2千克;牛奶人均占有量新疆为59.0千克,内蒙古则是366.4千克。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看,在1990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内蒙古多37元,到2010年新疆为4643元,而内蒙古为5530元。

全国与新疆、内蒙古肉类总量情况

2000年(万吨)

2010年(万吨)

肉类总量

其中:牛肉

羊肉

肉类总量

其中:牛肉

羊肉

全国

6013.9

513.1

264.1

7925.8

653.1

398.9

新疆

83.6

22.2

31.8

121.7

35.5

47.0

内蒙古

143.4

21.8

37.5

238.7

49.7

89.2

资料来源:《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与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2010年,内蒙古肉类是新疆的2.0倍,其中猪肉是新疆的3.1倍;牛肉是新疆的1.4倍;羊肉是新疆的1.9倍。牛奶是新疆的7.0倍。可以看出,内蒙古不仅在牛羊肉及相关畜产品产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远远超过新疆。
3、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使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011年一季度,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与2006年的一季度相比上涨24.6%。其中,牛羊肉价格分别是2006年的2.6倍和3.3倍。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例,2006年一季度牛、羊肉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6.9元/公斤、16.4元/公斤,到2011年一季度已经上涨到40.2元/公斤、45.4元/公斤,分别上涨了1.4倍和1.8倍。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城乡居民尤其对低收入家庭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2006年以来新疆牛、羊肉价格变动情况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价格指数

(全区)

单位:%

92.5

97.0

130.3

132.8

149.2

145.6

109.4

107.5

112.6

119.4

平均价格

(乌鲁木齐市)

单位:元/公斤

16.61

14.26

21.75

19.88

31.47

29.33

32.76

31.71

35.98

40.10

由于宗教信仰和消费习俗的原因,在新疆居民消费结构中,牛羊肉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和不可替代性。虽然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但牛、羊肉消费量并没有下降,仍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症结”
(一)自然环境因素
新疆天然草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72000万亩,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居全国第三位。从牧草地内部结构看,天然草地面积占牧草地总量的99%以上,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所占比例仍不足1%。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目前新疆草地荒漠化、草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交通的瓶颈都在制约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1、灾害频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近年来,新疆灾害频繁,干旱、洪涝、风雪、鼠虫灾害时有发生。尤其近三年新疆连续遭受干旱、风雪等自然灾害,如2008年遭受75年来的特大旱灾,2009年冬和2010年春又遭遇了60年不遇的强降雪气候,仅在2010年就造成全疆牲畜越冬死亡54.24万头(只),其中活羊死亡数为46.55万只,占死亡总数的85.8%。据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公布,2011年新疆草原又将面临严重的生物灾害,预计危害面积2360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27.4%。其中鼠害危害面积8542万亩,虫害危害面积4360万亩,毒害草发生面积10226万亩。目前,新疆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依然薄弱,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质量退化
新疆虽然草原牧草资源丰富,但目前85%的天然草地处于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已占到30%以上,草地生态日益恶化。草地产草量和植被覆盖度不断下降,产草量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比下降30%--60%。
超载过牧是新疆天然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从1996年到2008年牧区牲畜数量由1900多万头(只)增加到2136多万头(只)(占全区牲畜的45%)。牲畜头数大量增加,草原承载力受限,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导致草原退化不断加剧。从伊犁州情况看,目前该州有3675万亩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2%。克州的草场面积基本维持在上世纪50年代的规模,但现有牲畜数量已是当年的13倍之多。同时,开垦草原也是人为破坏草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目前,新疆的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814.55万亩增加到6186.84万亩,增长2.4倍。据了解,开垦的荒地基本上是天然草原。而且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草原是一个封闭的能自我循环统一的系统,饲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因而不加节制地过度利用,造成草原退化。另外,滥挖草原野生药用植物,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政策扶持和经济因素
目前,新疆畜牧业存在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保障体系不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和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运行机制发展缓慢等问题。
1、草原建设投入不足,畜牧业发展后劲乏力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新疆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据统计,新疆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由2000年5867万元增加到2009年152025万元,增长24.9倍,占农林牧渔业投资比重由2.4%提高到8.8%,而2009年内蒙古对畜牧业投资已占农林牧渔业比重的31.6%。如把所有投入均用于草场建设,内蒙古草场每亩投入9.23元、新疆仅为1.98元。由于长期以来新疆畜牧业处于“副业”地位,在各方面得不到足够重视,虽然近年来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草原基础建设的速度仍赶不上沙化退化速度,投入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草畜矛盾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农牧民个人投资看,农牧民面对当前良好的牛羊肉市场行情,虽有发展生产的意愿,但自我积累能力弱,缺乏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信贷资金少,手续繁琐、贷款周期短,资金到位率低,又没有牛羊养殖业专项贷款,扩大养殖生产能力受阻。
2、缺乏正确引导和扶持,牛羊养殖业出现萎缩
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的刚性增长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鲜牛羊肉食品消费量不断增加,而牛羊养殖业发展缓慢,供需不平衡,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羊的存栏数从2005年4355.5万只缩减到2010年3013.4万只,下降30.8%。迄今为止,国家在生猪生产、奶牛养殖和种植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适用于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很少。造成全疆羊养殖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向新疆调入活羊、羊肉的“羊回流”现象。可以说,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牛、羊生产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005—2009年新疆主要牲畜饲养情况

存栏数(头、只)

出栏数(头、只)

2005

228.5

504.2

4355.5

384.0

249.4

3081.9

2006

134.7

372.2

3921.5

223.4

208.4

3079.6

2007

137.2

376.5

3835.2

221.9

200.0

3008.8

2008

177.0

336.0

3025.7

265.5

207.3

2842.3

2009

180.4

330.8

3127.5

254.2

210.9

2604.5

2010

172.0

330.5

3013.4

262.7

216.7

2947.2

资料来源:《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与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3、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
长期以来新疆草原畜牧业“靠天养畜”,沿袭着“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这种游牧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诸多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如发展余地小、经济效益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牧民生活条件简陋、社会公用事业发展困难等。加之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牧民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较大,创新意识淡薄,科技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新疆畜牧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二是科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新疆从事农牧业科技人员不少,但真正在生产一线从事科技人员要明显少于统计数字;三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疆已建成乡镇推广中心和农技服务站虽然不少,但达到相应标准的却为数不多
4、畜牧业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
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使目前新疆的畜群结构也极不合理,既未反映出新疆草原畜牧业的特有规律,也未能很好地与市场的供需情况相结合。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新疆牲畜品种绝大多数是在粗放的繁育放牧的形式下驯养、培育出的原始品种,产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值上不去;二是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面窄,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三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目前各级政府与企业、农牧民与企业、农牧民与市场之间缺乏快速传递信息的渠道,使畜牧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5、农牧区草场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养殖成本直线上升
为遏制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自2004年起新疆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一部分(每年禁休牧草原都在1000多万亩左右)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而与之相配套的人工草料地建设相对滞后,年新建不足30万亩,远不能置换出退牧草原,使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另外,在国家对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为提高土地短期收益,将茂盛的水浇草场改为“粮”田,成为饲草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区玉米价格由2007年均价1.2-1.3元/公斤涨到1.9-2.0元/公斤;麸皮由2007年均价1.0-1.2元/公斤涨到1.3-1.7元/公斤;青饲料上涨0.8元/公斤、苜蓿上涨0.9元/公斤、棉仔壳上涨0.5元/公斤,人工价格也涨了一倍多,同时仔畜价格也大幅度上涨,养殖成本上升。
(三)社会历史因素
新疆畜牧业的发展还受到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承载有限;农牧民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等。
1、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承载有限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承载的负荷加大。1952年新疆人口为465.17万人,到2010年人口达到2181.33万人,半个世纪增长了3.7倍,使人均拥有牧草地面积由2000年41.7亩下降到2010年35.1亩。在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大量人口滞留在农牧区(2009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1%),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恶化。
2、农牧民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
农牧民是农牧业生产者的主体。目前,全疆农牧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比率达到9%左右,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1%左右,初中文化程度者占34%左右,以这样的素质去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十分困难的。更为重要的是农村信息不畅,文化科技传播途径有限,导致农牧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科学管理和科技养殖难以实现。同时,由于素质低下,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使得外出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收入空间越来越窄。
三、新疆畜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新疆畜牧业生产要摆脱目前这种低迷状态,就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这不仅要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是否能因地制异采取有效措施。为此,我们建议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和扶持农牧民走联合发展之路
新疆畜牧业生产长期以粗放经营增长为主,造成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退化速度。自治区应针对新疆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一是加大草原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延长草原承包期,明晰产权,使牧民对草原真正具有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完善草原流转机制,并建立草原退出机制。二是引导和扶持牧民建立自己的合作社、联户经营、参与式管理、牧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走联合发展之路,在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同时,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扶持和保护农牧业生产者合作组织,增加牧民在市场交易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提升畜牧业产值比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使新疆畜牧业由“副”业转为“主”业。
2、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
发展产业化经营,要以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畜牧业结构作为切入点。一是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对现有畜牧相关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组建龙头企业集团,使这些企业能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和配套服务等功能。在引导龙头企业与市场搞好对接的同时,还要与农户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在要重点实施好标准暖棚舍饲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兽防设施、能源供应、生产和生活环境、水电路条件配套及市场硬件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农牧民的素质教育。
3、采取治本之策,加快建设“富民兴牧”工程
新疆的牧业县、半农半牧县绝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0个、自治区贫困县4个、易灾县27个,这些县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牧区。牧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因此,一是加快推进“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建设,把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做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来抓,而且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二是加大“牧民定居”工程力度。目前,全疆牧业户28.72万户,其中定居、半定居牧户19万户左右,占牧民总户数的78%,但真正达到定居标准的仅占牧民总户数不到40%,还有近6成以上的牧民仍然处在游牧状态,要确保在2015年完成10.6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三是把牧民定居与扶贫开发、抗震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利民惠民工程结合起来,使牧民定居状况有一个质的改变。同时,减少畜牧业从业人口,使富余人员走出草场、定居城镇,从事非牧产业,有效增加牧民群众收入和缓解人、草、畜矛盾。
4、以建设农区规模化养殖为目标,大力发展牧区生态畜牧业
要发展农牧区畜牧业,关健是要实现“五个根本性转变”。即在思想上,由重畜轻草向建设养畜转变;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根本上改变牲畜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的传统习俗;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一胎一羔的单一型向一胎多羔的效益型转变;在市场开拓上,实现由局部小市场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拓展,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产业结构上,应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业经营形式创新的发展路子。所以,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牧区重点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对于哪些原来是天然草原的地带,坚持不再开垦作耕地。对部分已改为耕地的山林,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严寒牧区(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由政府出资修建冬棚饲养区,达到“暖季放牧、冬季饲养”生产模式,使冬季牲畜受损程度达到最低;在半农半牧区要突出发展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的农区现代化畜牧,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大力推进适合新疆实际的良种、良料。同时,要大力推广各地增产增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如:昌吉州牛羊育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吐鲁番地区鼓励种草养畜,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等。
5、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搞好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并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要真正认识到动物防疫是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重点搞好动物疫情测报、诊断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能力,做到无疫不放松,有疫快速反应。三是要搞好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各级要着手建立或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或工作站,切实解决乡镇兽医站存在的“站瘫、人散”现象。四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禽出栏率、商品率和养殖效益。
6、加快建立畜牧业长效发展机制,强固市场流通和储备体系
一是设立牛羊马发展风险基金。由于牛羊马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应建立牛羊马发展风险基金,开展牛羊马保险业务,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增加贷款和贷款贴息,为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应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限,让更多的低收入农牧民得到发展机会。三是坚持科学规划,以水定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四是建立和规范畜产品交易市场,方便边远地区农牧民交易商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费用。五是尽快建设以牛羊肉为重点的地方储备制度和国家、地方活牛羊储备基地建设,为平抑市场价格发挥作用。六是各地要以国家出台相关发展畜牧业政策为指导,因地制宜出台一些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扶牧支牧的政策,使农牧民在养殖牛、羊、马和种草中获得利益。
7、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与加快“节草型”饲养方式结合起来
目前,新疆每年有上千万吨农作物秸秆,同时每年还有林果业加工产生的30多万吨残渣都是非常好的饲料资源。可是各地还未把非粮食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摆在重要位置。据估计,新疆秸秆饲料转化率还不到10%。因此,在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有效饲草资源,加快秸秆饲料转化技术的研究,大力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不仅可以大大缓解草畜生态压力,而且有利于农牧民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力度,实现良性循环经济,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游牧不是畜牧业唯一生产方式,更不是最理想的生产形式。山东省没有新疆的优质草原草场(新疆牧草地面积是山东的1503.4倍),但2010年却向市场提供101.4万吨牛羊肉(比新疆多18.9万吨),实现牧业产值1774.5亿元(是新疆的4.7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0元(比新疆多2347元),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省,原因就在于生产经营产业化,养殖方式集约化、规模化,而非散养;内蒙古与新疆在地势地貌相似的条件下,在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和小肥羊等这样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下,不仅拉动了内蒙古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畜产品的大幅增加,也使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新疆应认真总结内蒙古、山东等省发展畜牧业的经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努力探寻一条加快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