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发展情况简介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5-7-7

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疆各族农牧民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收之一中心任务,狠抓现代畜牧业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了自治区畜牧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一、2004年新疆畜牧业发展情况

1、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预计2004年末牲畜存栏517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9%;出栏394.6万头(只),同比增长10%;肉类总产127万吨,同比增长10.4%;牛奶总产140万吨,同比增长23.4%;绵羊毛总产8.2万吨,同比增长5%;山羊绒总产1250吨,同比增长9.5%;禽蛋总产24万吨,同比增长5.9%,畜牧业总产值17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9.9%,占大农业产值的30%以上,预计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增收102.3元。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2、优势产业带建设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牛奶、牛羊肉、细羊毛三大优势产业带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布局初见端倪,特别是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广大农区城郊,牛奶的发展呈强劲之势。牛奶、牛羊肉、细羊毛分别占我区产量的81.6%80%76.6%;可繁母畜比例达61.3%。以鸽子、马鹿、牛毛牛、马、驴、禽为主的特色养殖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饲料玉米、豆类、青饲玉米、苜蓿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粮、经、草(料)播种面积之比为255124,种植业“三元”结构初步形成。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开展了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全面落实防疫责任制,积极推进村级防疫员制和重大动物疫病“一票否决制”。继续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工作,牛、羊、猪耳标总佩带率达90%。全区动物免疫体系建设有了新进展。

4、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自治区畜牧业区域规划,坚持品种改良方向,大力开展黄牛冷配和胚胎移植,组织实行土种公畜去势。目前,全区牛的良种率达到54%,绵羊良种率达到90%以上。

5、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优惠政策,以金牛、维维、物华、麦趣尔、天山、天康、泰昆、天葬令等企业为代表的十多家奶类、肉类、饲料、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蓬勃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6、草原建设和饲草饲料业稳步发展。以国家草原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了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步伐,通过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和草原改良,使局部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7、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继续深入。进一步强化了饲料和兽药质量监控品种和监管重点。

8、加强管理,认真实施国家下达的畜牧业建设项目。为用好资金、建设好项目,今年我们加大了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和验收力度,多次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工作组深入到地县(市),对我区的草原围栏、冷链体系、退牧还草项目进行了检查、指导,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的要求,重点从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的落实、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和审计是否规范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检查验收,对不合格的项目的要求限期整改。

二、2005年畜牧业工作重点

我区畜牧业正处于在加速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畜牧业基础较好,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全区畜牧业面临亚洲型口蹄疫的严重威胁;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饲养水平不高,集约化程度低;当前国家趋紧的信贷政策客观上影响了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草原基层单位还存在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紧急应对大灾大疫时的能力不足。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是: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在我区上下掀起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高潮,为我区畜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二是中央1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新疆发展稳定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是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为口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和建设,必将促进我区畜牧业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我们要抓住机遇,立足新疆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

(一)2005年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稳定三大任务,瞄准中央11号文件要求的“建设畜牧业强区”的宏伟目标,继续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牛奶、牛羊肉、细毛羊”三大优势产业带倾斜和扶持,把畜牧业优势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使我区畜牧业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2005年畜牧业发展目标:牲畜存栏530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5%;肉类总产140万吨,增长10%;牛奶总产168万吨,增长20%;绵羊毛产量8.6万吨,增长5%;山羊绒总产1325吨,增长6%;禽蛋总产25.4万吨,增长5.9%。畜牧业总产值196亿元(现价),增长101%,占大农业产值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增收100元以上。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使我区畜牧业经济的整体实力有明显提高,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牛奶、肉类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和150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重点地州县市争取达到50%以上;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争取达到30%以上;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创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

(三)2005年畜牧业重点工作

1、加快畜禽晶种改良步伐。按照自治区畜种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走自繁自育的发展路子。采用胚胎移植、冻精冷配等现代畜牧业科学技术,对土种畜进行大规模的改良,以快速扩大优良畜群规模。今年完成黄牛改良180万头,其中冷配100万头,良种牛胚胎移植10000头;绵羊改良1860万只。力争年末牛的良种率达到56%以上,绵羊的良种率达到64%以上,猪禽的良种率达到95%以上,使我区牲畜繁育改良总站搬迁扩建项目早日批准立项,使我区育种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抢占良种繁育市场制高点。

2、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治亚洲—I型和O型口蹄疫为重点,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打赢防五攻坚战。

3、认真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如大对退化草原的改良,认真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等措施,全年40个县实现退牧还草5000万亩。

4、以提高我区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畜牧业三大产业带的发展,突出抓好奶、肉、毛为主的畜产品基地建设,从原料基地环节着手抓规范化生产、绿色产品生产,从原料上开始寻找竞争优势。如快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广泛开展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制度,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尽快把我区牛奶、牛羊肉、细羊毛等拳头产品打出去,带动全区畜牧业走外向型道路。

5、进一步加大科技兴牧工作力度。结合新疆实际,重点开展对畜禽品种改良、草原生态、牧草种子、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基础性实际应用技术的研究。

6、加快“七大体系”项目建设。按照国家“七大体系”建设规划,重点抓好畜产品市场网络,地、县、乡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重大动物疫病、鼠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检疫监督体系,兽药质量监控和残留检测系统,退耕还草工程,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执法服务基层设施等一系列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项目监管,重点是加强畜牧业项目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项目开支报账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7、加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和依法管理o积极组织协调各级牧业科技推广服务部门及时、高效地为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畜种改良、疫情预报、疾病防治、草原建设、实用技术推广、科技培训服务。积极扶持发展适应新疆农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种类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组织。密切衔接畜牧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效益。

8、加强畜牧业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建设多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畜产品初级市场,重点建设县市农贸市场,活畜市场和公路沿线乡镇小市场,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联结县市、乡镇的畜牧产品市场交易网络。积极支持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畜牧资源流通效率。要继续推进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加快畜牧信息网的建设,为养殖、加工和行业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