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大鹏金翅鸟工艺品欣赏

 天空勇者 2012-03-26
[转载]大鹏金翅鸟工艺品欣赏
如果说,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明史的标志,那么,从千寻塔出土的文物大鹏金翅鸟则可以说是这种文明的诠释 -- 它揭示了佛教文化的白族化和地域化。因此,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节徽就是用大鹏金翅鸟作主图案的。

   1999 年 4 月在大理州博物馆大门前的花园中建造的大型铜雕也是大鹏金翅鸟,作为大理古代文化的象征而雄峙洱海之滨。大理三塔塔顶四个角原来都立有铜质的 " 金鸡 " ,实际上应称为 " 大鹏金翅鸟 " 。 1925 年,大理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房舍倾毁无数,唯有大理三塔依然耸立不毁,仅塔顶铜器震落坠地,被闻讯群众哄抢一空,铜片被锻制成避邪戒指,一时畅销滇西各地,成为时尚。从此,塔顶的金翅鸟也就不知下落。 1978 年,国家拨专款对年久失修的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在塔顶清理时发现文物 680 余件,价值极高,其中一件精美的鎏金镶珠银质 " 迦楼罗 " ( " 天龙八部 " 之一),经考证就是所谓的 " 大鹏金翅鸟 " ,这使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 1925 年塔顶震落流失的铜质 " 金鸡 " 的形象。据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三塔 " 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 " 。 " 龙畏鹏 " ,指的是金鹏鸟鸣声悲苦,专以龙为食,每天都少不了吃五百条龙这个传说故事。传说大理古代原为水乡泽国,水患频频发生,百姓认为这都是邪龙作怪所造成,于是就有求鹏伏龙治水的神话。 " 龙敬 塔 " 的观念则源于佛经故事:释迦牟尼的弟子舍利弗制服了十头龙王 ( 牢度差 ) ,因此有了龙对舍利弗十分崇敬的说法。而舍利则专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圆珠舍利子,它存放于称为舍利塔的佛塔内。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人们把 " 舍利弗 " 和 " 舍利 " 当作一回事,从而就产生了 " 龙敬塔 " 的观念。因此将金鹏鸟立于塔顶或藏之塔内,并解释为 " 龙敬塔畏鹏 " ,这是大理地区独特的宗教现象,是佛教传播过程中白族化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