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公里处。雪峦万仞、镂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后;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为苍洱间的胜景之一。真是 “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 塔身的第一层高 13.45 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 2 米,西塔门则在距基座平面近 6 米处。塔墙厚达 3.3 米。第 2 至第 15 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 16 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 2 米,宽约 10 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 17 层砖,每层挑出 0.05 ~ 0.07 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个,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 塔顶高 8 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刹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之感。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现金鹏已无存,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千寻塔中空,置有简易木梯,可达塔顶。 千寻塔西,等距约 70 米远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塔,均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两座式样完全相同,均为十级,高均为 42.4 米,建于五代到南宋的大理国时期。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两小塔相距 97 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近年对三塔的加固维修过程中,清理出 680 余件文物,这是迄今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文物。 图片:2007年11月摄于云南
点击下面图片进入本次云南之行专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