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山社会科学第4期民间建房“上梁”喝彩习俗探究

 十八小子 2012-03-26

民间建房“上梁”喝彩习俗探究

——以常山县为样本

县社科联 王有军

喝彩,原指人们在玩掷骰子时,呼喝作势,希望得彩。彩,骰子上的点数标记。后来引申为“高声叫好,称颂赞美”的意思。自古以来,每逢建房、婚嫁、寿诞等人生大事喜事,民间流行喝彩习俗,来祭拜神灵,祈福祛邪。喝彩习俗尤其以建房、结婚时最为盛行,俗称“筑屋讨老马(老婆)”。本文以常山为样本,将民间建房“上梁”喝彩习俗作一探究。

 

历史传承:一个跨越千年的民俗

“上梁”是民间建房的一个习俗,也称“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那根主梁的仪式。俗语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古人建造房屋,选择吉日吉时“上梁”是必不可少的大事。人们认为梁安得正、安得稳、安得闹,才能兴旺家业。

“上梁”时,最热闹非凡的莫过于“上梁”喝彩。每个建新房的东家都期望通过喜庆、隆重的“上梁”喝彩仪式,图个平安吉利,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

“上梁”喝彩习俗自古有之,且起源甚早。据考证,“上梁”喝彩习俗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最早的史料当属北魏时期温子升(495-547)的《阊阖门上梁祝文》,人们称之为“上梁文之母”,其词曰:

维王建国,配彼太微,大君有命,高门启扉,良辰是简,穆卜无违,雕梁乃架,绮翼斯飞,八龙杳杳,九龙巍巍,居宸纳,就日垂衣,一人有庆,四海爰归。

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鲁班经匠家镜》,则对“立木上梁仪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凡造作立木上梁,候吉日良辰,可立一香案于中亭,设安普庵仙师香火,备列五色钱、香花、灯烛、三牲、果酒供养之仪,匠师拜请三界地主、五方宅神、鲁班三郎、十极高真,其匠人秤丈竿、墨斗、曲尺,系放香桌米桶上,并巡官罗金安顿,照官符、三煞凶神,打退神杀,居住者永远吉昌也。

同时,《鲁班经匠家镜》还以800余字的篇幅,详细记载了一篇上梁文。上梁文,就是现在的喝彩词,句式对仗,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语句多押韵,从头到尾都透着捧呵之情、祝福之意。明代徐师曾1517-1580)著作《文体明辨序说》对“上梁文”有如此解说:

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构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面(今呼馒头)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于是匠人之长,以面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俪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体也。

据了解,“上梁”喝彩习俗覆盖十分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广东等江南地区最为普遍。衢州、常山一带的“上梁”喝彩语调带有明显的江西口音,可能自江西省传入,传入时间无从考证。民间传言常山自宋代以来即有“上梁”习俗。从民间收藏者收藏的“彩书”来看,数量不多,但年代较久,最早的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喝彩词手抄本。查阅资料发现,《衢州市志》(1993年出版)“礼仪习俗”对建房有如下描述:

竖柱上梁时,亲友带礼物前来贺喜帮忙;竖柱后,按辈份在柱上贴贺喜对联。中堂横楣贴“紫微高照”或“梁喜”红幅。上梁时,木匠用“三牲”(猪肉、鱼、鸡)敬神祇。抛上梁馒头。

时至今日,常山各地皆有“上梁”喝彩风俗,每家每户建造新房都要“上梁”喝彩,摆酒宴。即使现在很多的房屋属于砖混结构,很少用到木材栋梁,以致于无“梁”可上,但仍有许多地方还有象征性的“上梁”仪式,召集亲朋好友,喝彩庆贺一番,连县城居民购买的商品房也不例外。可以说,建房举行“上梁”仪式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常山人的骨髓里头,与结婚举行“婚庆”仪式同等重要,都是人生大事。

 

喝彩仪式:一场虔诚热闹的祭礼

从本质上来讲,“喝彩”习俗是一种祭祀仪式,它有着一套严谨规范的程序,它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自己的规定和寓意。

上梁”前,必须先做好选梁、偷梁、做梁、守梁等四件事,而这些也是有规矩要求的。如选梁,要求提前到新房附近山上找好“梁木”,扎上红布条和香纸,椿树、樟树、杉树皆可,枝繁叶茂、粗壮笔直者尤佳。当天夜里叫人去“偷梁”,砍树时,树身不能倒地,树梢朝前直接扛回家,放在新房正厅的木马桩上。次日凌晨,准备好红包,请木匠师傅点上香火,燃放鞭炮,边喝彩边“做梁”。喝彩词曰:

此木长在终南山,鲁班弟子将它搬。锛刨斧锯做成材,用在此地定平安。墨斗金线定中央,财丁富贵两头量。不偏不斜分风水,西厢东房各相当。

“主梁”制作完成后,依然放置于木马桩,直至选定吉日举行“上梁”仪式。有些地方在“上梁”前夜,东家还要通宵“守梁”,据说是防止女眷、家禽等阴秽之物接近“主梁”。

“上梁”仪式一般选择在卯辰时分举行。“上梁”仪式开始前,东家先在八仙桌上摆好“三牲”(猪头、鸡、鱼)、索面、豆腐干等祭品,设好五尺杆、墨斗、曲尺、剪刀、镜等器具,点燃七芯灯一盏、蜡烛一对、香火三支,放置酒杯三盅。仪式由东家主拜,木工、泥工主持喝彩,所有亲朋好友参与围观助威。若是当日有冲克属相的人,仪式时要回避。主梁贴上大红福字,中间摆放一只筛子(寓意去除污秽)、一副算盘(寓意招财进宝)、一个五谷袋(寓意五谷丰登)、一束万年青(寓意吉祥如意)。主梁中间贴有“福星高照”或“万年宝盖”字样的横批。正厅立柱贴上“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红联。

一切准备停当,“上梁”仪式正式开始。综观全国,“上梁”程序大同小异,主要包含引子、祝梁、祭梁、浇梁、升梁、抛梁、晒梁等七个部分;喝彩词也基本相似,主持工匠每吆喝两句,众人都要高声附和:“好啊!”以烘托氛围,并在每个程序结束时燃放鞭炮。

1、引子:即开场白,点明祭礼主题,介绍东家情况,邀请各方诸神前来祝福。

伏以: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金鸡白木,火炮蜡烛;馒头索面,角尺墨斗;作马一双,公鸡一只;一并在上,弟子一拜。

伏以:鲁班先师!东家某某某,某省某县某乡某村,某月某日上正梁,造个高厅堂。拜请三江师傅,十方尊神,满天星斗,十二宫神,五方席位,土地香火,里到源头,外到水口,有坛无庙,有庙无坛,诸神请到东家屋中。

2、祝梁:赞美主梁的出身高贵与粗壮结实,祝愿房屋主人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同时,以一丈八或二丈八长的红绸布披挂主梁,以示辟邪吉庆

伏以:天地开张,日吉时良。我问此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生在昆仑山上,长在卧龙山岗。大树长了数千年如对,小树长了树千年如双。八洞神仙从此过,眼观此木深丈长。特请东家做主梁,有请鲁班下天堂。此梁此梁,不同寻常,栋梁上屋,稳稳当当,红星高照,金碧辉煌。合家吉庆,人丁兴旺,老者长寿,寿比山岗;少者添喜,兰桂腾芳。仕者荣升,鹏鸟高翔;学者荣发,青云直上。万事如意,大吉大昌。

3、祭梁:取一只活雄鸡,割破鸡冠,先以鸡血祭主梁,再以鸡血祭正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亲友尾随之,用桃枝敲打筛子,以示驱赶煞星,俗称“遣煞”。

伏以:我左手接金鸡,右手接金斧;此斧是把非凡斧,鲁班先师造此斧;此鸡是只非凡鸡,王母娘娘跟前报晓鸡。此鸡头上带起紫金冠帽,身上穿起五色紫毛衣,脚踏阴阳八卦,更报寅卯二时。打开鸡冠取宝血,鲁班弟子祭栋梁。鸡血点在东,代代儿孙做贵公;鸡血点在西,代代儿孙穿朝衣;鸡血点在梁中间,荣华富贵万年长。

伏以:斧棒一尺八,赶走未来煞,口有二寸半,长有四角方。一百二十四位凶神恶煞,一打天煞归天去;二打地煞归地藏;三打凶神恶煞;四打逢山山过;五打逢水水流;六打逢山不可损害树木,逢水不可损害桥梁;七打房前房后不可停留。如果停留,鲁班先师赶到先斩后奏,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4、浇梁:工匠接过东家手中的酒器,向天地各路神仙和祖师敬酒,请求护佑主梁起升顺利;同时,向主梁敬酒致意,请求赐福给东家。

伏以:东家良辰上金梁,浇好金梁万代祥,东家送我一对瓶,黄金千两巧打成。瓶上金顶和宝盖,瓶下荷花托金身,若问此瓶装何物,高粱米酒内中藏。这酒不是凡人造,杜康神仙造酒浆,主人匠人总不尝,我现用它来浇梁。先敬天堂上玉帝,二敬地府地藏王,三敬三位公侯爷,四敬四方土地王。五敬五路财神灵,六敬福禄相寿,七敬七子大团圆,八敬八洞各神仙。九敬九天众仙女,十敬张鲁二班师,十杯酒敬十神,十位神仙到堂前。金瓶收起、木龙请起,恭喜恭喜、发财到底。

5、升梁:工匠边爬楼梯边喝彩,与此同时,众人齐心协力,将主梁平稳地拉升至房屋顶部,切忌主梁两端高低倾斜。主梁升顶后,不钉不卯,嵌放在事先设计好的凹槽中。

伏以:脚踏楼梯步步高,荣华富贵起今朝,脚踏一层梯,一代子孙踏金阶,脚踏二层梯,二代子孙出宰相。脚踏三层梯,三神送上福禄寿。脚踏四层梯,黄金白玉落华堂,脚踏五层梯,五福盈门家吉祥,脚踏六层梯,六六大顺人丁旺。脚踏七层梯,七位仙女配令郎。脚踏八层梯,八仙过海来捧场,脚踏九层梯,九亲六眷福寿长呀!

伏以:手持金绳提金龙,金龙挂在半空中。摇头摆尾真威风,我问金龙归何处?金龙奔向紫微宫,龙子龙孙万代官。

6、抛梁:主梁安放好后,工匠师傅在屋顶开始边喝彩边抛梁,俗称“抛八仙馒头”。工匠先抛下主梁中间的五谷袋,由东家用红被单“接宝”;然后四处抛撒馒头、粽子、寿桃、糖果、花生、钱币等“抛梁团”,任由亲朋好友哄抢,寓意丰收喜庆。

伏以:东家公婆心肠好,手扯绫罗接财宝。接了财宝心欢喜,夜里做梦笑嘻嘻。

伏以:抛梁先抛中,当中一对紫童红,童红接着千年发,手扶南山不老松。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抛梁抛得处处有,四方邻居带喜归;主家量大福气大,八方美名传佳话。

 7、晒梁:抛梁结束后,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至此,“上梁”喝彩全部结束。

伏以:鲁班师傅下“金梁”,各位神圣回本宫。从此来龙风水应,世世代代永其昌。

 

疑点探寻:一句众说纷纭的导语

“上梁”喝彩过程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彩词就是“伏以”,它是喝彩的导入词,喝彩者张口第一句往往就是“伏以”。该彩词的各地发音都差不多,但是写法各有不同,有“伏以”、“伏意”、“伏乙”、“伏义”、“佛意”、“佛爷”、“福来”、“福也”等等,不一而足。

“伏以”究竟以哪个词为准?又是什么意思?人们众说纷纭,各有说法与出处。目前至少有三个版本。

民间版本:

民间传闻,伏以是鲁班大徒弟,“上梁”喝彩之所以开头一定要喊“伏以”,而不喊木匠鼻祖鲁班,是因为鲁班内心有愧于伏以,因而尊徒为师,先喊伏以的名号。

据说鲁班的众多徒弟中,数伏以悟性最高,不管什么木工活儿,只要鲁班稍稍点拨几句,就能做得像模像样。加上伏以为人诚恳,礼数周到,师娘最为疼爱。

一天,师娘见伏以茶饭不思,闷闷不乐,便问伏以怎么回事。原来鲁班要考量众弟子技艺,让他们三天内交出作业,明天早上就要交验了。伏以说:“可是我做的木马不会走。师傅做的不但会走,还会腾云驾雾。”师娘笑道:“你这个楞头青,不懂不可以问师傅啊?”“问过了,师傅让自己琢磨,以示公平。”师娘爱徒心切,便说:“这样啊,那晚上我来帮你问清楚,你躲在床底仔细听。”

晚上睡觉前,师娘问鲁班:“你那帮徒弟学得怎么样?”“都不错,尤其是伏以呀,绝顶聪明,说不定过几年都超越过我了,后生可畏啊!”“哪有这么厉害?听说他做的木马也是呆头呆脑,连动都不会动?”“你知道为什么不会走?那里面可是大有诀窍。”“什么诀窍?”“木马做好后,必须在每个关节处用斧头敲一下,念个符咒才行……”

半夜里,伏以趁鲁班睡着了,溜出房间,如法炮制。果然,木马立即会走了。鲁班知道后,满腹狐疑:这个诀窍从来没跟别人讲过,只是昨晚娘子问起,与她说了。莫非伏以与娘子……

不久后,鲁班在给人“上梁”喝彩时,趁伏以不备,口念咒语,用五尺杆一比划,令伏以跌下屋顶,摔死了。谁知伏以因冤气太重,不能往生,整天纠缠着鲁班。后来,鲁班从娘子那里了解到前因后果,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徒弟,懊悔不已。为化解伏以冤气,鲁班在上梁喝彩时,尊徒为师,先高喊一声“伏以”,以示歉意和纪念。后来这个规矩,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今天。

伏以是鲁班的徒弟的说法仅仅存于民间,而且名字写法不一,“伏意”、“伏乙”、“伏义”、“佛意”、“佛爷”皆有,史料中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记载。明代古籍《鲁班经匠家镜》中载有“伏以”一词,但并非是人名。因此,从史实上来说,伏以是鲁班徒弟应该只是一个幻化的传说。

专家版本:

部分研究专家认为,“伏以”一词最早见于道教和佛教语,伏,指俯伏下拜;以,指下面有事陈情。

“伏以”一词在古代史料中并不鲜见。如道教疏文中,主要为信徒向神明祈告时使用,有“躬身俯地”之意:“伏以,伏以青玄御运,敷慧露以流滋;黄开图,耀庆云而飞洒。金简焕龙符之秘,瑶图开凤笈之奇……”再如古时官员向皇帝上奏折,“伏以皇帝陛下,浚哲文思,含宏光大,智周万物,日辟四方,既容能改之非,许降自新之恕,将功补过,舍短从长,矧兹近代相持,岂足深机远料……”(摘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韩愈《论佛骨表》:“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从以上情势来分析,民间“上梁”请求神灵庇佑时套用“伏以”一词,是极好理解的,也是说得通的。伏,本是状词,意思指像狗一样地趴在地上,引申为“依从或服从于”。它表现了百姓对神明的一种敬畏,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表达了喝彩者代表东家虔诚地向天上神灵和鲁班祖师祈祷,请求赐福施恩、庇护保佑的意思。

地方版本:

江西、浙江一带,民间“上梁”喝彩时也有喊“福来”、“福也”的。据调查推测,“福来”、“福也”之语应该是由“伏以”一词演化而来。这其中缘故,有两层因素。

一方面,缘于发音相似。江西、浙江两省交界,地域相连,民间往来频繁,语言发音上有些相通。“伏以”的发音与玉山、常山、江山、衢州等地方言中的“福来”、“福也”非常相似。由于早前民间工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喝彩词大多采取口口传授的方式,“伏以”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常见,以讹传讹,“伏以”变成了发音相似的“福来”、“福也”可能性极大。

另一方面,缘于寓意吉祥。“伏以”的谐音词有许多,人们选择了“福来”、“福也”,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福来”与“福也”寓意福气多多、幸福美满,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观。上梁吉时,华堂之上,工匠一句又一句的“福来”、“福也”彩词,仿佛在召唤五福临门,定然令东家喜笑颜开,心花怒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