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吕田镇位于从化市东北部,北接新丰县、龙门县,南临良口镇和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距广州市115公里,105国道贯穿全镇南北。全镇总面积3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0万亩,其中水源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10%。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8487户,总人口31293人。其中农业人口7049户,2.632万人,居民3088人,外来人口1885人。
吕田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有从北(吕田)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三村村;有从化县委成立地,并素有“小延安”美誉的塘基村;有从化县革命政权吕田乡人民政府、从化县人民政府旧址所在地——吕田墟等,整个吕田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21条村中有17条村是老区村。现有优抚对象261人,其中,老游击队员(含东江纵队三支队老战士)134人、在乡伤残、“三属”人员20人,参战人员65人,五老人员42人。
吕田镇也是绿色生态旅游胜地,有亚洲最大的广州抽水蓄能水电厂及其旅游度假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有广州后花园生态景区响水峡漂流生态度假区,有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香蜜山生态果庄等景点。
二、村居情况
莲麻村 莲麻村位于吕田镇北部,距广州约120公里, 离吕田镇14公里。全村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3350亩,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200亩)。下辖11个经济社,农户378户,总人口140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27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5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3人。 莲麻村村年集体的收入26800元,主要靠承包电站,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 莲麻村下一步的发展是利用本地生态优美的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进广州市石谷度假村项目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具体规划七步走: (1)农业主要以三华李、水稻种植为主。将逐步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三华李、水稻种植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 (2)同时改善村容村貌,搞好城乡工程,增加40个垃圾桶。 (3)建设好村文化广场,让老人和小孩有一个悠闲娱乐的饭后场所。 (4)搞好各社的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5)在三水,中一,村委附近,车步各建一座公厕。 (6)计划打古岌社,三二社,三一社,车一社,车二社,丙石社,黄沙坑社二次改水工程。 (7)利用村旧礼堂改建成小型农贸市场项目,通过销售本村产品和吸引外资,增加农民收入,尽早脱贫致富。 (8)同时积极规划和申报“一村一品”政策,再通过网络推广,将本村的农产品和特色生态旅游的优势宣传出去。 力求将吕田镇莲麻村打造成广州北大门,引领由北向南广州第一村,让莲麻村走出吕田,走出从化,拉近城乡一体化,搞好新农村建设,提供农民的文化素质,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坪地村 坪地村位于从化市吕田镇的西北部,距广州约160公里,离吕田镇约20公里,过境公路只有一条吕东线(X262), 地缘优势较弱,是吕田地区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村委会位于吕东线(X262)旁原东明镇政府大院内。全村总面积约24.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37641亩(其中生态经济林15687亩,商品林21954亩),耕地面积780亩(其中水田720亩,旱地60亩)。下辖8个经济社,分别为坪地社、太平社、白水社、吉星社、网形社、新田社、水口社,各生产社较为分散。农户290户,总人口110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40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7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1人。 坪地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高山番薯、砂糖桔、水稻等特色农产品。村委会下一步发展思路是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经济,以生态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以及通过输出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
五和村 五和村位于吕田镇西北部,距广州约160公里, 离吕田镇20公里。全村总面积约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200亩)。下辖5个经济社,农户230户,总人口89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28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5名,全村有正式党员39人,预备党员2人。 五和村村年集体的收入约八万元,主要靠农业林业增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耕种、种植、养殖等。五和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经济,以生态为基础,发展高山腊味等农副产品,以种植沙糖桔、红柿、水稻等农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
东坑村 东坑村位于吕田镇西北部,距广州约170公里, 离吕田镇16公里。全村总面积约2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8万亩,耕地面积1487亩(其中水田1137亩,旱地350亩)。下辖15个经济社,农户476户,总人口1547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40户。 东坑村具有的特色: 有丰富的山林资源,还有优质的的农作物产品,例如番薯、沙糖桔、丹竹、三华李等。 村年集体的收入2万元,主要靠国家政府扶贫补贴、财政补贴。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养业,外出务工收入,国家政府扶贫补助,耕地出租。
东联村 东联村位于吕田镇西部,距广州约140公里, 离吕田镇19公里。全村总面积约9.9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万亩,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地500亩)。下辖9个经济社,农户350户,总人口120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39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8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2人。 东联村内只有一条过境村道,路旁两边居民集中,山峦叠嶂,环境优美。自2010年来致力于协助镇引入生命谷养生保健度假区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正在协助镇建设当中,争取尽快完工,提高村集体收入。 目前东联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发种养;村年集体的收入为21800元,主要靠电站补偿。同时在荔湾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正致力于开发辣椒基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份田村 份田村位于吕田镇中部,距广州约120公里, 离吕田镇5公里。全村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2万亩,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500亩)。下辖12个经济社,农户310户,总人口116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16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6名,全村有正式党员34人,预备党员4人。 份田村2011年村集体收入11.25万元,主要收入有电站分红,三级补助收入以及出售农产品的收益等,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农业、“一村一品”(高山番薯)的收益。
竹坑村 竹坑村位于吕田镇中部,距广州约100公里, 离吕田镇5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万亩,耕地面积861亩(其中水田725亩,旱地136亩)。下辖9个经济社,农户196户,总人口72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11户、低收入户(“双低户”)5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5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4人。 竹坑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内环境优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竹坑村委利用本地优势吸引了许多商家到来投资。1999年1月广州市缤纷花卉公司承包我村土地约200亩,进行花卉种植,解决我村的劳动力三十多人。同时我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水稻、水果、蔬菜种植。桂花种植基地是我村近年来新兴起的项目,经过实践之后种植桂花也成为竹坑村的特色之一。村年经济集体收入大概4万多元,主要靠政府三级财政补贴。
水埔村 水埔村位于吕田镇中部,距广州约117公里, 离吕田镇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000亩,耕地面积1850亩(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800亩)。下辖10个经济社,农户365户,总人口180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36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7名,全村有正式党员50人,预备党员1人。 水埔村辖内有狮象岩洞,在狮象岩洞内发现7000多年前人类活动的足迹,狮象岩洞是水埔村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另外,水埔村现有一个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从土壤、气候、水源和产值、市场等,充分论证“绿色蔬菜”种植的可行性。水埔村年集体的收入2万元,主要来自两个小的水电站的承租,但收入的两万元又要用于支付村所欠96万元外债(90年代村贷款50万元用于开发商铺亏损所致)的利息。从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来看,目前全村村民从外出打工中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占57.7%,家庭经营性收入占31%,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份额很小。这一现状说明该村主要收入来自外出打工所得。同时,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仍然是该村的经济支柱,该村很少有在本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反映出村民立足当地资源发展家庭经济和地方产业的能力较弱,缺乏长期稳定的增收项目。
狮象村 狮象村位于从化市吕田镇中部,距吕田镇政府6公里,距从化市区约60公里,距广州100公里。村庄东与水埔村接壤,西邻北星村,南临塘田村、安山村,北接北溪村、东坑村,狮象村道从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行政村。 狮象村下辖15个经济社,常住户数495户,人口1786人,户均人口约为3.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54户。狮象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较弱。狮象村的第一产业主要为水稻、番薯、毛竹等的种植。村内耕地以水田为主,家禽、家畜均为自家圈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少数务工收入,大部分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100元人民币左右。 狮象村行政区域面积44052.5亩,其中林地37391.32亩,占村总面积的84.88%;耕地3074.04亩,占村总面积的6.98%;园地1322.15亩,占村总面积的3%;水域1093.76亩,占村总面积的2.48%;村建设用地914.48亩,占村总面积的2.08%;其他地类面积256.75亩,占村总面积0.58%。狮象村四面群山环绕,村庄坐落在山边平地,呈东西向的带状,有优美的山、林、田自然环境,古老特色的民居建筑,静谧、祥和的乡村氛围;村内有大片耕地,稍加利用能成为村庄的农家景观之一;村中有数个池塘,多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总体景观较好。
塘基村 塘基村位于吕田镇北部,距广州约120公里,离吕田镇墟约15公里。全村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495亩,耕地面积360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80亩)。下辖3个经济社,农户121户,总人口384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20户。 塘基村地处群山围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保留着最早的中共从化县委所在的小屋,被认为是从化“小延安”。村年集体的收入12000元,主要靠铺位出租,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
三村村 三村村位于吕田镇北部部,距广州约100公里, 离吕田镇9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7.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900多亩,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600亩)。下辖11个经济社,农户420户,总人口1588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47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7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5人。 三村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村民靠山吃山,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沙糖桔、三华李等,每到二、三月份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一片的李花,为村里的自然风光添上了一道美丽的景色。 三村村年集体的收入61000多元,村级集体收入主要靠三级财政补贴,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水稻、三华李、青梅、家丹竹为主)。 三村村近期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将在广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将村空置小学改建为村民文化活动中,为村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建设五保安居点,修建垃圾屋、公共厕所等。并将村小学、村委会、五保安居点等建筑按统一风格进行整饰,同时将村委对面的池塘和竹林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将村委周边打造成风格统一、具有现代气息、符合农村简约风格的扶贫示范村。
吕新村 吕新村位于吕田镇北部,距广州约116公里, 就在吕田镇附近。全村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8000亩,耕地面积1780亩(其中水田1006亩,旱地774亩)。下辖14个经济社,农户576户,总人口211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51户。吕新村村年集体的收入80000元,主要靠三级财政和电站分红,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果树和养殖禽畜。
塘田村 塘田村位于吕田镇南部,距广州约100公里,离吕田镇约7公里。全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万多亩,耕地面积2200多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1000亩)。下辖14个经济社,农户512户,总人口2000多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50多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6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7人,预备党员4人。 集体的收入约拾万元,主要靠电站承包款。农民收入来源于种养,村辖区内建有四座小水电站,一家木器工艺厂,村内的长滩河是流溪河源头之一,广州响水峡生态漂流度假景区就位于该河的本村范围内,广州市科誉有机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水稻种植生产基地也成功落户本村。辖区内没有任何有污染的工厂企业,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得较为完好。 农作物主要生产水稻、黄豆、花生、红薯等,水果有三华李、青梅、水柿、红柿、沙糖桔等,特产有本地鸡、本地鸭、吕田山水豆腐、吕田大肉、吕田大芥菜、菜干、高山茶、竹笋干等。村内四面环山,山青水秀,有美丽山溪峡谷,有名山靓水,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安山村 安山村位于吕田镇南部,距广州约100公里,离吕田镇4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7.0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805万亩,耕地面积1286亩(其中水田940亩,旱地386亩)。下辖18个经济社,农户407户,总人口146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37户,低收入户24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5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4人,预备党员3人。 安山村年集体收入13.8万元,主要靠电站发包收入。枇杷作为本村“一村一品”,著名旅游胜地响水峡旅游区坐落其中。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种植水稻、沙糖桔等农作物。村委会着重利用本地水资源发展水电站,引进外地商人到村租地种花苗,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和发展优质水果业方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缓坡种植水果,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花生、黄豆,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的发展模式。
草埔村 草埔村位于吕田镇西南部,距广州约110公里, 离吕田镇约5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16000亩,耕地面积921亩(其中水田646亩,旱地275亩)。下辖11个经济社,农户450户,总人口148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28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6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3人。 草埔村是广州市农机示范村,并正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适宜种植、养殖的特色。村年集体的收入约22000元,主要靠租金和水源林,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耕种、养殖及外出务工。草埔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继续以生产发展为抓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在龙津街、彩虹街两个街道的对口帮扶下,一是将传统种植、养殖业转变为高价值的种植、养殖业,例如鼓励农户种植药材、果树、生姜、淮山及养殖乳鸽、芒鼠等;二是推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例如腐竹、竹制品等;三是创造吕田草埔的品牌产品,例如腊味、头酒、腐竹等,鼓励“集体+公司+农户”方式经营来带动全村集体致富。
小杉村 小杉村位于从化市吕田镇的东南部,距广州市区120公里,距吕田镇政府10公里。小杉村是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移民村,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十四个经济社,全村有356户,总人口1730人,其中户籍人口1349人,农业户口130人,低收入家庭47户,低保户51户(含五保户1户),有山林面积23000亩,所有耕地被征用。
新联村 新联村位于吕田镇东南部,距广州约130公里, 离吕田镇约6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89亩,耕地面积1695亩(其中水田1250亩,旱地445亩)。下辖9个经济社,农户333户,总人口124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43户。 由于村的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良、土地疏松肥沃、排灌良好, 十分适宜大芥菜的种植。本村农民都有种植大芥菜的习惯,并掌握了优质大芥菜的种植技术。新联村种植大芥菜历史悠久,种出的大芥菜质量特优,在2008年成立了“一村一品”芥菜村,现有复种面积600多亩,涉及农户200多户,年均总产量约150万公斤, 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清甜的桂峰山水造就了其菜质鲜嫩,味微苦口甘的特点,在粤港澳等地闻名遐迩。除此外,村民还种植了三华李、水柿、红柿、沙糖桔、山楂等水果以及节瓜,丝瓜,西红柿,豆角等反季节蔬菜。村的四面群山环绕,村庄坐落在山边的平地上,呈东南向的带状,有优美的山、林、田等自然环境和静谧、祥和的乡村氛围;村内有大片山林和耕地,在2009年被确为发展“蝴蝶谷”森林公园旅游业,现村的大部分山地已征用。村年集体的收入约3万元,主要靠吕田镇渔公洞电站的股份分红;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
鱼洞村 鱼洞村位于吕田镇东南部,距广州约110公里,离吕田镇10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0.4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6500亩,耕地面积365亩(其中水田358亩,旱地8亩)。下辖3个经济社,农户90户,总人口32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9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7名,全村有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4人。 鱼洞村的气候,地貌和土壤环境适宜多种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森林植被发育良好。鱼洞村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其中主要经济作物为毛竹,水稻。家禽,家畜多为自家圈养。村年集体的收入15000元左右,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收入,大部分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600人民币左右。近年,在市扶贫办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委会着重利用本地水资源发展水电站,兴办毛竹加工厂以及大力种植毛竹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以生态旅游为主打的发展路子。
桂峰村 桂峰村位于吕田镇东部,距广州约106公里, 离吕田镇约6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5.8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4479.80亩,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田1400亩,旱地100亩)。下辖6个经济社,农户326户,总人口1277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22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7名,全村有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4人。 桂峰村处于丘陵地带,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适宜三华李种植和沙糖桔等水果,桂峰村是从化三华李的主要产区,另外桂峰山上,此地红土质特别,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四季气温适和,雨量充沛,生长出来的茶叶清香、味醇,香气浓烈,甘甜回味持久,桂峰山茶是从化的第一名茶。村年集体的收入三万元,主要依靠上级拨付的补贴。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华李、沙糖桔、水柿等商品林主要种植作物,还有少量桂峰山茶。以后发展思路以桂峰山茶为切入点推进桂峰村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引进社会资金,打造长期造血项目,鼓励低保户、低收入户参与桂峰山茶生态种植产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水电站股改、农产品营销中心建设、廉租房建设完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目标。
联丰村 联丰村位于吕田镇东部,距广州约120公里, 离吕田镇3.5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6500亩,耕地面积2464.8亩(其中水田1464.8亩,旱地1000亩)。下辖13个经济社,农户553户,总人口2038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42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8名,全村有正式党员73人,预备党员3人。 联丰村具有的特色是本村私营企业老板租用联丰小学旧校舍建了间名叫“新聚鑫”手表带厂,给村的少部分人员提供劳动就业的机会,村年集体的收入5000元,主要靠三级财政补贴。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
吕中村 吕中村位于吕田镇镇墟附近,距广州约130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10亩(其中水田约1,510亩,旱地约2,500亩)。下辖20个经济社,农户570户,总人口2,27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34户。2011年3月完成村“两委”改选,村现任“两委”班子干部6名,全村有正式党员53人,预备党员6人。 吕中村村年集体经营收入约33500元,主要靠商铺出租收入,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务工收入。
吕田社区 吕田社区位于吕田镇中心,距广州约120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6个居民小组,住户830户,总人口1415人,其中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18户。2011年吕田社区集体收入10200元,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个体户经营。
东明居委 东明居委位于吕田镇西部,距广州约130公里, 离吕田镇20公里。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住户375户,总人口1500人,其中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双低户”)共3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