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农民工文化生活不再“孤岛化”

 三组 2012-03-28
让农民工文化生活不再“孤岛化”
2012年3月13日 11:09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朱海滔

  “有调查显示,八成农民工的工余时光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像关注农民工讨薪那样,关心维护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权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不能让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沦为“孤岛”、荒为“沙漠”,要关切他们的“文化低保”问题。
  
  当前,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农民工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他们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 但农民工身在城市,心灵却难以栖息。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少有人关注,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项针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调查显示,我国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工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连一本书都没有。“干活累,没事睡”可以说就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造成农民工文化生活“沙漠化”的根源,一是经济因素,农民工收入有限,舍不得用于文化消费。一张几十元的电影票或一本二三十元的图书,对农民工来说已经价格不菲。北京城建集团曾做过一个农民工业余生活状态调查,发现10年没有看过电影的农民工占到了60%以上。二是社会原因,包括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重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单位、社区、家庭“三不管”的“孤岛化”状态。
  
  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增强精神力量、提高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缺乏健康的文化生活,长年累月重复“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模式,没有精神寄托和排解苦闷、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导致一些农民工容易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上,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甚至“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有着更多、更高的文化需求,他们的精神生活不容忽视。关注和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不但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对于农民工这个在城市建设中功劳巨大的特殊群体,我们的城市应义不容辞地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一些公共资源,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在文化公共服务上的均等化。只有给农民工饥渴的精神生活以“文化甘露”,改变农民工文化生活“孤岛化”的状态,才能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觉到城市的温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于洁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