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航空瓶颈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8

突破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航空瓶颈

政协提案

  国际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重,是评判一个国际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是否发达成熟的重要参照数据。参加政协海南省五届五次会议的朱鼎健委员,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政府和航空机构联合发力,加快突破海南旅游业发展航空瓶颈。

  海南境外旅客到访量亟待跃升

  朱鼎健告诉记者,世界上目前比较著名的国际旅游岛,国际游客占有较大比重,一般占到60%以上。数据显示,2011年海南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为80万人次,国际游客虽然比2010年有19%的增长,但无论总量还是所占比重都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地区,如近邻广西去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03万人次,同比增长21%。而泰国的普吉岛一年接待境外游客320万人次,马尔代夫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次近200万。朱鼎健说,相比之下,海南的国际游客太少了,这说明我们离真正的国际旅游岛还有很大差距。

  航空瓶颈制约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

  朱鼎健认为,作为岛屿型旅游目的地,岛外境外游客“飞入”海南最为便捷。据统计,从2003年海南省开放航权至今9年间,已有38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执飞海南国际航班,海南已开辟了57条国际航线,其中定期航线16条。开通国际航线的仅仅局限于新加坡及香港、台北、高雄等极少数传统旅游客源市场,欧美等大宗客源市场至今未开通一条航线。

  朱鼎健说,旅游业界人士和境外游客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进出海南的行程总不如其他同类旅游目的地畅快。以普吉岛为例,从香港到普吉岛的航班,现在一天已经达到17个航班,客源大国德国到那里的国际航班一天之内更有30班之多,瑞士也每天都有到普吉岛的直航航班。反观海南,国际航班成了稀缺资源。

  朱鼎健认为,航空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最现实、最突出的障碍。

  多管齐下为国际旅客铺设方便快捷之路

  朱鼎健提出,解决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瓶颈问题,需要海南省和海口、三亚两市政府和航空运营机构以全球视野、超前思维和竞争姿态,充分发挥航权开放特殊政策的效应,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分步骤、有重点地构筑服务国际旅游岛的国际航线网络。他建议从四方面入手破题:

  第一,在成熟客源地开设充足的定期航线。在俄、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对海南旅游度假认同度高、有较广泛客源基础的地区及时开设或增开定期航班,既有利于在重要客源地积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能保障客源市场的持续稳定,是海南拓展国际旅游市场通路的长久之计。

  第二,针对潜在客源市场灵活开设包机航班。针对欧美等重头客源地,先开设旅游包机积累人脉和口碑,同时针对季节性游客提供灵活包机产品。如德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客源输出国,每年出境至少4天以上的游客高达7000万人次,海南应不失时机地及时开通柏林到三亚和海口的过渡性包机航线。

  第三,充分发挥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桥梁作用。加快琼港空中快线建设,增加海口、三亚至香港的航班密度,让更多的国际旅客经由香港到海南旅游度假,把海南休闲度假形象推向全世界。

  第四,政府加大力度激励航空机构在海南开辟国际航线航班。国际航线对带动城市旅游和区域经济的拉动力是巨大的,同时国际航线特别是洲际航线运营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具有一定经营风险。要迅速改变目前执飞海南国际航线明显偏少的状况,省市两级政府应推出有吸引力的奖励措施,提高奖励标准,鼓励和扶持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开进出海南的国际航线航班。 (本报海口2月8日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