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与赣南旅游业的启迪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8
最近,我们沿海南省的东线往返于海口、博鳌、琼海、三亚等旅游城市体验海洋风光,一路上看了三次海和参观了热带植物园、黎族风情、红色娘子军曾经战斗过的琼河及东山陵文化古迹等十来个景区(点),感觉有些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借签。
一、 海南与赣南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的对比
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有8个月似夏季阳光日浴,冬季似秋宜人,给人留下海洋性气候的感觉。而赣南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接待四季变化的旅游者和考察人员,似如一日四餐菜不同,随季节变换旅游经营模式,发挥赣南旅游的长处。赣南的面积和人口略大于和多于海南省。海南有湛蓝的海洋、洁白的沙滩和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及黎族风情民俗。而赣南是丘林地带,山不高而峻险,处处有绿水青山,风光景致使人心情舒畅。赣州有客家族集聚地、聚居地和汉、苗、畲族风情民俗精彩多样。两地历史遗迹各有不同,适应于旅游者挑选旅游目的地探研,这是第一。
第二、两地旅游资源的多样化是旅游工作者技术操作探讨的问题,如何让旅游者尽情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奥秘神奇,是旅游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要做好的工作,想方设法使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强化美好的回味感。
第三、景区(点)的质优性。海南多数景区(点)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体现它的质量优良。而赣南的景区(点)建设开发有序,历史文物保存完好,平地和山区通往景区的交通十分便利,空气质量良好。在这里面有个探讨或是人们认识和正确对待保护与建设开发的关系问题。海南开发海洋资源旅游项目,就会有污染,关键在于治理。我们挖掘历史文化,目的在于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所以,应合理开发,持续利用。通天岩景区开凿新的摩崖造像区和开辟现代石刻区,就是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体现赣南和中国特色。
第四、两地民族风情各有独钟。海南省丛林中的黎族风情民俗与赣南的汉、苗、畲族风情民俗,同样能够满足渴望体验不同文化的游客,具有不同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们要重点弘扬和开发利用。
海南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乘车1-2小时就有一个景点。而赣南的旅游资源相对路程长些,这就需要我们从中整合各县(市)的旅游资源和安排好旅游项目,也是赣南旅游的潜力所在。

二、通过考察海南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海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己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悉,海南省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委、政府下决心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确定和实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产业发展战略。而赣南旅游业的发展比海南有差距,赣州市委、政府早己按照中央政府提出的实施发展旅游战略,进行了动员部署实施旅游旺市的战略,现在正在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其中实施旅游旺市有着一大篇文章。作为旅游部门应如何面对新的建设发展机遇和挑战,落实旅游旺市战略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此谈谈自己个人的想法。
(一)唱响赣州旅游品牌。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整合赣州旅游资源,旅游部门要分门别类向不同层次旅游者宣传促销,抓好口碑宣传工作,培训和培养好景点宣讲员和导游员。赣州自夏商周三代就有人类活动开拓居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文物层出不尽。唐代摩崖造像和题记的石窟群、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
4A级景区通天岩是祖先留下的遗产;另有宋代“四古”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是研究赣南历史的极好实证;“水上丝绸之路”梅关古驿道反映古赣南经济繁荣的象征;响彻世界的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是研究近代军事战争的好地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然氧吧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阳岭给人心情开怀舒畅;人间仙境的小武当山、水上明珠的陡水湖、中国风水地理文化村落使游人走进神奇梦想的天堂;还有客家人的集聚地和聚居地和东江源头的三百山森林等都是赣南旅游先绝优势。现在,赣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待于深挖旅游其内涵。
(二)调整赣州旅游产品合理布局,打造以赣州城区为世界客属追根溯源集散地旅游中心。整合虔东部以红色旅游区为主,其他旅游资源为辅助和虔西部以绿色度假休闲旅游区为主,其他旅游资源为辅助的整体格局。突出历史文化,熔入现代旅游文化,激发旅游者兴趣,开拓创造补缺旅游者心理烦躁等不利现象,建设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段和游段的新异景点,促使游人游览情绪高潮叠起,产生强烈的旅游回味性。
(三)打造旅游精品,营造敢为人先的旅游产品。赣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线路上的景区(点)要逐步成为旅游精品,不能成为精品和雷同的景点要实行淘汰制。要建设开发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相和蔼的特色景区(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和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多形式,全方位锻炼和造就爱岗敬业满足游客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四)形成建设、开发、挖掘通天岩景区潜力和历史优秀文化内涵的
合力。通天岩景区是赣南唯一的综合性强、历史景观最具代表性、自然森林茂盛树木参天,游客容量较大的景区,需要各个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力量,竭力做到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建设发展通天岩景区。该景区应在新老景区的基础上打造两个不同特点的观赏区,老景区突出古老,新景区突出新异,营造开发创新空间,走出国门开辟新的旅游市场。同时分层次迎接各类游客,既注重外地游客,也注意本地游客,特别要注重旅游群体的渠向,因为他们好奇好动好求新阅异。近年来,旅游团队逐渐成熟,中老年人旅游市场活跃,应竭尽全力开发新的旅游市场,吸引各种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招揽区内外游人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和促进社会发展是旅游业对社会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