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习惯成自然?

 舟人枫 2012-03-29

谁说习惯成自然?

(2012-03-24 08:09:11)

    富有阶层自然习惯多一些,贫困阶层相对习惯少一点,比如一日三餐,比如新儿出生,比如娶媳妇嫁姑娘,比如祭祀祖先……富有人家的习惯和规矩肯定要多,而穷人可没有那么多讲究,穷人会说那叫“瞎讲究”。然而,富贵人家毕竟有知书达理之人,懂得天地人和之道理,有些讲究是传留了几千年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是不能丢的习惯,虽然有些人指责那是“老一套”和“迷信”,但是只有坚持信仰者才晓得其中的意义。

    习惯的好坏影响着人的命运。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依某所言,顺应天道的习惯是好习惯,不符合天道的习惯都是坏习惯。

    小时候,父亲教育我们,吃饭有个吃饭的样,睡觉有个睡觉的样,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食不言,寝不语,有客人来应该出到大门相请,出门做客又该彬彬有礼,礼多人不怪嘛……很多规矩,对我们晚辈来说,是规矩,对大人而言,那是上辈人教导的,已经成为习惯。古代人有很多待人接物处世的生活习惯,传下来给我们,那就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过去,好象一般的人家,早上儿女起床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给父母请安问好!听父母教导,是作儿女的本份。儿女外出、从外面还家,都是首先问候父母。这是顺应天道之大事,百善孝为先,民间有句话叫做“七十岁要有个家,八十岁要有个妈”,儿女孝顺,天地神灵都来护佑,上天会恩赐他们隆重的福啊!

    现代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人伦道德可讲了,有的人“为老不尊”,有的人“忤逆不孝”,有的人“吃里扒外”,有的人“红杏出墙”……做长辈的,只想趁有点体力多享受一些,对儿女们的事已经“看开了”,忘记了自己还负有教导儿女的责任,儿女要离婚,老人家应该对儿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老人吃的盐比年轻人走得路还多哟——可是有的老人说,儿女自己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能在一起过就接着过,不能过就离呗!

    这世上很多事,除非你不会细想,一旦细想起来,你会心里十分压抑和郁闷。比如,一个教师,长年担任一个年级的主课老师,也就是班主任。教了好几代学生,都用同一种方法,甚至于一连多年用同样的讲课笔记,虽然他曾经教出一些得意门生,但后来多年没有成就。有人好心提醒他,说他的教学方式该改变了,可是他却说,那是我的教学习惯,是宝贵的经验。——也许在一个位置呆久了,人的脑筋断弦了,思维麻木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国家继续容忍这种教育者,那真是现代人的大不幸!

    不论是城里人,还是进了城的农民兄弟,对交通规则都有些不尊重。有人行天桥懒得去爬,有斑马线不愿去走,就是喜欢走捷径——很高的分道栏杆,人都能轻快地跃过去。许多胆量过人的,常常在车水马龙中穿梭,虽然城市的交通现状有一点不乐观,但是只要退一步想:珍惜生命不在于如此争分夺秒,忍一步,平安自在。养成这般“抢时间”的习惯,无异于践踏生命啊!每天马路上都会上演“生死时速”,有很多人命丧车轮下,但还是有人不以为然,还是要“前仆后继”,……

    有很多习惯会让人越活越累,有的习惯会让人遭遇不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