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文化】图 场面壮观的四川安县雎水踩桥会 20万人闹春

 zhao501 2012-03-29

 

四川安县雎水镇太平桥建于清嘉庆年间(1799年),桥长24米、宽7.8米、高8米,桥身由一巨型单孔弧形石拱桥构成。桥的两头各有36级石阶,桥上有青石护栏,护栏上雕有栩栩如生的走兽、花鸟等图案,系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雎水是德阳、绵竹、茂汶三地之间的交通要道,然每到夏秋之际,洪水暴涨,百姓渡河,常遇船毁人亡,苦不堪言。乡绅林贤相倡修此桥,辛苦数载,大桥落成,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春社踩桥”原始文化是由民间祭祀活动产生,祭祀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活动表达方式。春社这天,大家涌向大桥,参加庆典、祭祀、祈禳,热闹非凡,由此演变成一方之俗,历经200余年而不衰。200多年来,每到春社日,成千上万的百姓汇集于此,进行踩桥弃秽、民俗表演、收干儿干女、丢药钱等民俗活动。据悉,在5.12地震前,省内外参与”踩桥“的游客每年高达10多万人次。
 
 
 

安县雎水太平桥的“踩桥”民俗活动因5.12地震停了两年后,2010年底,耗资360多万元加固修缮的太平桥,不仅恢复了古朴的原貌,而且结构更坚固。

据悉,为家人踩桥祈福,习俗是要在太平桥上绕行三圈。为了减少从桥上绕行的游客流量,今年在河滩上搭建了三处人行便桥。预计踩桥期间到卧佛寺祈福香客将逾万人,卧佛寺做了充分准备。从墩秀路进入太平桥,需经过一个斜度超过40度的陡坡。

 
组织“感恩祈福·春社踩桥”民俗表演、巡游活动的目的是利用“春社踩桥”,还原踩桥民俗盛况,体现人们对祖先、对智慧和勤劳的敬重和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的踩桥文化内涵,展现安县人民在灾后恢复重建后生活的巨变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全县人民感恩奋进、感恩祈福的无限情怀,引导“雎水春社踩桥”民俗文化健康积极发展,最终实现“雎水春社踩桥”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传承和“春社踩桥”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现参加者遍及川西北各地,主要来自绵阳各县,也有德阳、广汉、阿坝、新都、成都等地及省外、境外人员参加。
 
 
 
由于是震后的首次“踩桥”,今年踩桥活动提前一天,2012-3月23日至3月24日首次恢复。即3月23日下午举行舞狮、耍龙灯等民俗表演。3月24日召开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