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上埕村

 哥我珍惜眼前人 2012-03-29

永泰县梧桐镇上埕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上埕村系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行政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大樟溪中游)203省道贯穿我村,东与中埕村相接,距福州市116公里距县城20公里,西与坂埕村相邻,南与仙游县交界,北与明灯村隔溪相望,水陆交通比较方便。

[村落与居民]上埕村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9000多人,居住着1000多户村民,分布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上埕村境地南靠牛笼山山峰,北与隔际头瀑布隔溪相望,今日的上埕村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新式楼房拔地而起,电视、电话电脑普及。

[历史人文]上埕村旧称文波境,现改为上埕村。今居住着黄、张、柯、林、汪五姓族人,人口最多的为黄姓族人,黄姓祖先由河南开封府迁往闽清六都后有六兄弟(旧称六叶祠)、宋朝末(虎丘黄氏始祖)敦公迁上埕文波境。子子孙孙相传不息。

战国时期,黄氏后裔中出了一位誉满全国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前238年),楚国黔中(今常德市)人,史称其“游学博闻”。在楚顷襄王时,他上书秦昭襄王,巧妙地制止秦国联合韩、魏两国伐楚,被用为左徒。顷襄王病重,黄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作为人质的楚太子逃出秦国继承王位。黄歇在楚国任相国25年,广纳贤士,礼贤下士,号称门客三千,为楚国重新强盛起了很大作用。春申君的封地原在黄国的地方,后来改为江苏苏州一带。据《客家姓氏渊源》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他有13个儿子散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形成庞大的江夏黄氏。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又以孝悌传誉天下。黄香9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加之,汉时的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出之江夏黄氏。故此,大多数黄姓子孙都认为江夏是黄姓的发祥地,以“江夏”为堂号。

至汉代始,黄氏后裔开始向南、北方向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氏在会稽繁衍为当地名门望族。会稽余姚的黄昌,字圣真,“晓习文法”,办事又十分严厉凶猛。他为宛县县令时,“政尚严猛,好发奸伏”。部下贼曹偷了他的车盖,被他发现后,他“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执法严明。他当蜀郡太守时,前任太守李根年老办事糊涂,许多百姓被侵害蒙冤。黄昌一到任,“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黄昌后来官到大司农,地位显赫。会稽黄氏尊黄昌为其开基始祖。东汉建康之乱后,河南固始的黄道隆弃官避乱入闽,迁居仙游,为最早的入闽黄姓。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黄终的第十六世孙黄元方为晋安郡守,迁居侯官;其后裔分衍福州黄巷、南屿岭东、莆田石庭、泉州五安等地。

东汉末,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随父迁居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黄盖,字公覆,为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他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黄盖以苦肉计,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溃不成军。黄盖以火烧赤壁的盖世之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黄盖后裔世居零陵,繁衍为当地大姓。零陵黄氏尊黄盖为开基始祖。

唐总章年间(668-669年),河南固始黄守恭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基闽南黄氏一族。唐末,又有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福建建阳之东。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在唐代,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氏成了入闽的黄氏的一个重要源头。如宋代税课司益府典仪黄椿的祖先是“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黄振龙的祖先是“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差不多同时,江夏黄氏在江西也繁衍成一个名门旺族。唐天宝五年(746年),原籍江夏安陆黄孟偻(字德崇、广成,为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出任西台御史。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时,病逝于江西盱江,后就近安葬。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落籍于盱江。后来繁衍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以“安陆”为郡望,奉黄孟偻为始祖。从魏晋至唐代,黄氏共出现过12个郡望。兴于魏晋的有:江夏郡尚书令黄香族裔,会稽郡后汉大司农黄昌族裔,零陵郡吴将黄盖族裔,巴东部蜀将黄权族裔,江陵郡后汉司徒黄尚之族裔;兴于南北朝的有:洛阳郡黄氏、晋安郡(福州)黄氏;兴于隋唐的有:濮州濮阳郡黄氏(为当地六大姓之一),婺州东阳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一),括州松阳郡黄氏(为当地四大姓之首),泉州南安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首)。

宋代,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当时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黄中庸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尤其是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繁衍了庞大的广东黄姓。黄氏最为显赫的还有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宗。金华黄氏的始祖是江夏黄氏的黄香第十代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原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为官,后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当时,金陵镇守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招他为婿。黄苾便隐居于浦阳,繁衍了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传至第十七代黄洪、黄浩兄弟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黄洪有3个儿子,秘、瑕、琰;黄浩有5个儿子,琛、璞、圮、琬、珍。因避战乱,他们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邵武黄氏的始祖是黄惟淡。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载: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率族人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永泰县上埕定居

[建筑景观]建筑雄伟壮观的黄氏祠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上下座三丈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各族亲代表欢聚一堂纪念祖先。历代祖宗家训:“六叶同开一样亲,莫因微小便相争,一回见面一回老,难得几时为弟兄”黄氏宗祠被列入福州十邑座名祠之一。牛笼山山峰上有高百丈的峭崖,清流从上而下,川流不息,是上埕村居民的饮水之源。

[物产经济]上埕村是李果盛产地,李干柿饼加工成产品销售全国各地,还有青梅、橄榄等多种水果,加工后的成品,深受群众喜爱。

永泰县梧桐镇上埕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上埕村系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行政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大樟溪中游)203省道贯穿我村,东与中埕村相接,距县城20公里,西与坂埕村相邻,南与仙游县交界,北与明灯村隔溪相望,水陆交通比较方便。

[村落与居民]上埕村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9000多人,居住着1000多户村民,分布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上埕村境地南靠牛笼山山峰,北与隔际头瀑布隔溪相望,今日的上埕村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新式楼房拔地而起,电视、电话电脑普及。

[历史人文]上埕村旧称文波境,现改为上埕村。今居住着黄、张、柯、林、汪五姓族人,人口最多的为黄姓族人,黄姓祖先由河南开封府迁往闽清六都后有六兄弟(旧称六叶祠)、宋朝末(虎丘黄氏始祖)敦公迁上埕文波境。子子孙孙相传不息。

战国时期,黄氏后裔中出了一位誉满全国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前238年),楚国黔中(今常德市)人,史称其“游学博闻”。在楚顷襄王时,他上书秦昭襄王,巧妙地制止秦国联合韩、魏两国伐楚,被用为左徒。顷襄王病重,黄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作为人质的楚太子逃出秦国继承王位。黄歇在楚国任相国25年,广纳贤士,礼贤下士,号称门客三千,为楚国重新强盛起了很大作用。春申君的封地原在黄国的地方,后来改为江苏苏州一带。据《客家姓氏渊源》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他有13个儿子散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形成庞大的江夏黄氏。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又以孝悌传誉天下。黄香9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加之,汉时的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出之江夏黄氏。故此,大多数黄姓子孙都认为江夏是黄姓的发祥地,以“江夏”为堂号。

至汉代始,黄氏后裔开始向南、北方向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氏在会稽繁衍为当地名门望族。会稽余姚的黄昌,字圣真,“晓习文法”,办事又十分严厉凶猛。他为宛县县令时,“政尚严猛,好发奸伏”。部下贼曹偷了他的车盖,被他发现后,他“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执法严明。他当蜀郡太守时,前任太守李根年老办事糊涂,许多百姓被侵害蒙冤。黄昌一到任,“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黄昌后来官到大司农,地位显赫。会稽黄氏尊黄昌为其开基始祖。东汉建康之乱后,河南固始的黄道隆弃官避乱入闽,迁居仙游,为最早的入闽黄姓。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黄终的第十六世孙黄元方为晋安郡守,迁居侯官;其后裔分衍福州黄巷、南屿岭东、莆田石庭、泉州五安等地。

东汉末,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随父迁居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黄盖,字公覆,为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他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黄盖以苦肉计,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溃不成军。黄盖以火烧赤壁的盖世之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黄盖后裔世居零陵,繁衍为当地大姓。零陵黄氏尊黄盖为开基始祖。

唐总章年间(668-669年),河南固始黄守恭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基闽南黄氏一族。唐末,又有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福建建阳之东。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在唐代,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氏成了入闽的黄氏的一个重要源头。如宋代税课司益府典仪黄椿的祖先是“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黄振龙的祖先是“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差不多同时,江夏黄氏在江西也繁衍成一个名门旺族。唐天宝五年(746年),原籍江夏安陆黄孟偻(字德崇、广成,为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出任西台御史。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时,病逝于江西盱江,后就近安葬。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落籍于盱江。后来繁衍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以“安陆”为郡望,奉黄孟偻为始祖。从魏晋至唐代,黄氏共出现过12个郡望。兴于魏晋的有:江夏郡尚书令黄香族裔,会稽郡后汉大司农黄昌族裔,零陵郡吴将黄盖族裔,巴东部蜀将黄权族裔,江陵郡后汉司徒黄尚之族裔;兴于南北朝的有:洛阳郡黄氏、晋安郡(福州)黄氏;兴于隋唐的有:濮州濮阳郡黄氏(为当地六大姓之一),婺州东阳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一),括州松阳郡黄氏(为当地四大姓之首),泉州南安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首)。

宋代,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当时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黄中庸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尤其是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繁衍了庞大的广东黄姓。黄氏最为显赫的还有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宗。金华黄氏的始祖是江夏黄氏的黄香第十代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原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为官,后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当时,金陵镇守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招他为婿。黄苾便隐居于浦阳,繁衍了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传至第十七代黄洪、黄浩兄弟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黄洪有3个儿子,秘、瑕、琰;黄浩有5个儿子,琛、璞、圮、琬、珍。因避战乱,他们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邵武黄氏的始祖是黄惟淡。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载: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率族人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永泰县上埕定居

[建筑景观]建筑雄伟壮观的黄氏祠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上下座三丈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各族亲代表欢聚一堂纪念祖先。历代祖宗家训:“六叶同开一样亲,莫因微小便相争,一回见面一回老,难得几时为弟兄”黄氏宗祠被列入福州十邑座名祠之一。牛笼山山峰上有高百丈的峭崖,清流从上而下,川流不息,是上埕村居民的饮水之源。

[物产经济]上埕村是李果盛产地,李干柿饼加工成产品销售全国各地,还有青梅、橄榄等多种水果,加工后的成品,深受群众喜爱。

永泰县梧桐镇上埕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上埕村系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行政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大樟溪中游)203省道贯穿我村,东与中埕村相接,距县城20公里,西与坂埕村相邻,南与仙游县交界,北与明灯村隔溪相望,水陆交通比较方便。

[村落与居民]上埕村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9000多人,居住着1000多户村民,分布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上埕村境地南靠牛笼山山峰,北与隔际头瀑布隔溪相望,今日的上埕村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新式楼房拔地而起,电视、电话电脑普及。

[历史人文]上埕村旧称文波境,现改为上埕村。今居住着黄、张、柯、林、汪五姓族人,人口最多的为黄姓族人,黄姓祖先由河南开封府迁往闽清六都后有六兄弟(旧称六叶祠)、宋朝末(虎丘黄氏始祖)敦公迁上埕文波境。子子孙孙相传不息。

战国时期,黄氏后裔中出了一位誉满全国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前238年),楚国黔中(今常德市)人,史称其“游学博闻”。在楚顷襄王时,他上书秦昭襄王,巧妙地制止秦国联合韩、魏两国伐楚,被用为左徒。顷襄王病重,黄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作为人质的楚太子逃出秦国继承王位。黄歇在楚国任相国25年,广纳贤士,礼贤下士,号称门客三千,为楚国重新强盛起了很大作用。春申君的封地原在黄国的地方,后来改为江苏苏州一带。据《客家姓氏渊源》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他有13个儿子散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形成庞大的江夏黄氏。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又以孝悌传誉天下。黄香9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加之,汉时的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出之江夏黄氏。故此,大多数黄姓子孙都认为江夏是黄姓的发祥地,以“江夏”为堂号。

至汉代始,黄氏后裔开始向南、北方向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氏在会稽繁衍为当地名门望族。会稽余姚的黄昌,字圣真,“晓习文法”,办事又十分严厉凶猛。他为宛县县令时,“政尚严猛,好发奸伏”。部下贼曹偷了他的车盖,被他发现后,他“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执法严明。他当蜀郡太守时,前任太守李根年老办事糊涂,许多百姓被侵害蒙冤。黄昌一到任,“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黄昌后来官到大司农,地位显赫。会稽黄氏尊黄昌为其开基始祖。东汉建康之乱后,河南固始的黄道隆弃官避乱入闽,迁居仙游,为最早的入闽黄姓。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黄终的第十六世孙黄元方为晋安郡守,迁居侯官;其后裔分衍福州黄巷、南屿岭东、莆田石庭、泉州五安等地。

东汉末,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随父迁居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黄盖,字公覆,为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他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黄盖以苦肉计,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溃不成军。黄盖以火烧赤壁的盖世之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黄盖后裔世居零陵,繁衍为当地大姓。零陵黄氏尊黄盖为开基始祖。

唐总章年间(668-669年),河南固始黄守恭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基闽南黄氏一族。唐末,又有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福建建阳之东。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在唐代,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氏成了入闽的黄氏的一个重要源头。如宋代税课司益府典仪黄椿的祖先是“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黄振龙的祖先是“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差不多同时,江夏黄氏在江西也繁衍成一个名门旺族。唐天宝五年(746年),原籍江夏安陆黄孟偻(字德崇、广成,为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出任西台御史。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时,病逝于江西盱江,后就近安葬。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落籍于盱江。后来繁衍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以“安陆”为郡望,奉黄孟偻为始祖。从魏晋至唐代,黄氏共出现过12个郡望。兴于魏晋的有:江夏郡尚书令黄香族裔,会稽郡后汉大司农黄昌族裔,零陵郡吴将黄盖族裔,巴东部蜀将黄权族裔,江陵郡后汉司徒黄尚之族裔;兴于南北朝的有:洛阳郡黄氏、晋安郡(福州)黄氏;兴于隋唐的有:濮州濮阳郡黄氏(为当地六大姓之一),婺州东阳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一),括州松阳郡黄氏(为当地四大姓之首),泉州南安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首)。

宋代,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当时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黄中庸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尤其是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繁衍了庞大的广东黄姓。黄氏最为显赫的还有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宗。金华黄氏的始祖是江夏黄氏的黄香第十代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原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为官,后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当时,金陵镇守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招他为婿。黄苾便隐居于浦阳,繁衍了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传至第十七代黄洪、黄浩兄弟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黄洪有3个儿子,秘、瑕、琰;黄浩有5个儿子,琛、璞、圮、琬、珍。因避战乱,他们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邵武黄氏的始祖是黄惟淡。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载: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率族人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永泰县上埕定居

[建筑景观]建筑雄伟壮观的黄氏祠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上下座三丈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各族亲代表欢聚一堂纪念祖先。历代祖宗家训:“六叶同开一样亲,莫因微小便相争,一回见面一回老,难得几时为弟兄”黄氏宗祠被列入福州十邑座名祠之一。牛笼山山峰上有高百丈的峭崖,清流从上而下,川流不息,是上埕村居民的饮水之源。

[物产经济]上埕村是李果盛产地,李干柿饼加工成产品销售全国各地,还有青梅、橄榄等多种水果,加工后的成品,深受群众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