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意象里流浪

 xjjk雅儒 2012-03-29

xjjk雅儒

在意象里流浪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弦商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3-29 15:59:37 
编者按:作者从小时候读《三毛流浪记》的感悟说起,以充满感情的笔调,饱含思考的文字,将人生感悟融入“意象”之中,语言精致优美,欣赏拜读!
  小时候读过《三毛流浪记》,依稀记得其中泛着一些辛酸的泪花,然而并不感到沉重。后来,真有一个三毛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里流浪,掠着风景,唱着歌谣,那份孤独却很凝涩。这两个三毛,两种流浪,一个是为了生活,被动地、无目的地游荡,一个是为了灵魂的本真,主动地、有目的地漂泊。但生活和灵魂往往并不谐和,生活需要水和面包,灵魂则需要将水和面包分解出自由和爱才能加以享用。这很艰难,附在灵魂上的思想流浪得再远,也很难了断生活的牵扯。所以后来的那个三毛选择了自杀,抛离了肉体,让灵魂彻底自由地去流浪——她真的是太痴,太勇敢。
  回头看看走过的岁月,总会生出很多嗟叹。浮生若梦的感觉,源自内心层层累积的落寞。我们常常去缅怀,追忆,大约是因为现实的逼迫,不甘心根植在心里的理想被风雨打弯了生长的躯干。一个幼儿,尽可以在人前要,赖,哭,笑,那是一个自然的生命,不必有所顾忌,没有谁去指责。但到渐通人事,就得收起那些率性——不许要,不许赖,不许哭,不许笑!他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是就为了黄金拼命啃书;他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于是就不能露一丝矫情的脆弱。再后来,终于懂得了对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学会了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做到了言不高声笑不露齿,规规矩矩地走在生存的定律上。可是,当某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按别人的眼色生活时,早已经挣不出习俗的束缚,生命在与生活的貌合神离中,开始了孤独的流浪。
  一、远方
  如果没有远方,就无所谓流浪,如果没有信仰,也就无所谓远方。信仰在遥远的地方,以神的姿态肃穆在心里,给流浪的背影镀上了玄秘的庄严的色彩。什么是远?地理上的山长水阔,云汉邈邈,虽然浩远,总可以用脚步去丈量与圣地的距离;时间上的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浑沌幽远中,也能够手把黄卷续接古人的想象。但在意识里,却有那么一缕向望,也许是一声召唤,一丝光亮,一种存在,似有若无地牵絷着不安的情绪,无法明晰,又难能割舍:转头四顾,它无从寻觅;闭上眼睛,似乎又觉得它在胸膛里温热地颤动,清香沁入肺腑,歌声润上耳膜,情愫万种都虔诚地柔和地汇成一条坚执的河流,暗自奔涌。于是,在半梦半醒的世间,就有了一个时时让人酸楚的远方,一个时空所不能定格的地方,横亘在现实与虚无之间。若稍不留神,不是没入世俗,就是融进幻灭。
  每一双眺望的眼睛里,都映存着一个美丽的远方;每一双翻飞的翅膀上,都挂着一串燃烧的希望。站在深秋的窗前,不怕寒风萧萧,屏山万里,怕的是一衣之隔,你却看不见我的惆怅。
  二、距离
  距离造化了错落有致的风景,成就了神秘莫测的世界;距离吸引了求知的目光,催动了探索的脚步。五岳之间若没有距离,就不能见到峻利的峰刃和孤傲的绝顶,只会是一片呆板的高原。如今,站在时间的岸边,或许应该感谢光阴从遥远的源头冲刷而来,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那些山峰般林立着的圣贤。
  知道了山与水的距离,就知道该选择奔马还是行舟;明白了古与今的距离,也就学会了依仗文字在历史里游荡。可是,心和心如果有了距离,要拿什么支撑着来赌一次渺茫的征旅?我们知道身体终会化作一抷黄土,所以对待生命,存在就是最高理想。我们自以为灵魂不灭,所以在精神上,浪漫又常常成为不懈的追求。因而在一生里,我们经常会陷入存在和浪漫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在身体和灵魂的距离上疲倦地奔波、超越。
  母亲在电话里说:天冷了,要多穿点,多吃点,争取胖一些,忙好自己的工作,也别太累了。原来,牵挂有了距离,却更能熨帖心灵。整理抽屉,不经意滑出一张褪色的照片,一群少年肃立在校舍前昂然远瞩——于是体会到,记忆有了距离,人生才更丰富。既然身在此地,就注定了与彼岸的距离,在你转身的刹那,那一段岁月已经枯为落叶,在背后的夕晖中随风飘远。
  距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于过去,于未来,于人,于己。除了生和死的距离,都是我们穷尽全力想去抹掉的。但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缩短自己与自己间的距离。
  三、远望
  它是精神的一种张力,是希望的一种态势,蓄满了纯净的想象。从都市远望山野,从乡村远望城市,放眼的角度、未历的风景决定了价值的取向。尽管这种取向往往带着对传统的叛逆,而彼岸在别人的眼中也不过是一片沉闷的土地,但没有人可以断得是非,因为谁也不能背上你的理智和情感去体验。当那些信仰的小鸟在穿越着层层风霜时,肉体却还颓废在这里:这实在是可悲悯和羞愧的。
  登顶山巅,独上高楼,在凝滞的规律和秩序之上看向远方,向望着一种更高的生存时,人常常是沉默的。而在暗夜里踩着习俗和道德的台阶,觅向深邃的心灵时,就更不需要秉持语言的火把。在纯粹的远眺中,精神冲破了千百年意志的封锁,以独有的坚韧皈依原本的古朴,这时,作为万罪之源的文字,以及建立在文字之上的文明,只能在闹市里高声喧哗。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默默地望着远方;或者是多年之后,在远方默默地望着来处。没有远望,就不会有远行的决定,而走着,总会比等待有所收获:荒原中失忆的歌声,大漠里风干的传说,也许,还有烟雨中自己那踯躅了很久的影子。
  四、路
  地上本没有路,不管多少,只要有人走,那就是路。路有长有短,只要脚步不停,就是一种流浪。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路不是最终的目标,只是希望的承载,流浪的辙痕,疑问的唯一的解释。既然有了目标,我们要的就是行动,而动起来的脚步,永远是路忠实的信徒。幸福的路必定开满了信仰的花朵,散发着天然的善美的清香,可惜的是,许多人在花朵后无知的利刺下,在意志的苦痛的茧子前裹足而退。
  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走怎样的路,和怎样走这条路。我们经常拿自己的经验评说别人的路,或者因循众人的理念修补自己的路基,一旦有未知的急湍阻在面前,又被怀疑和迷惘抽走了力量。也许穿过河流是最好的捷径,现在缺少的,仅仅是一座勇气的桥梁。
  苏格拉底临刑前说:我去死,你们活着,到底谁更好,只有神知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悚。对于那条未经的路,那份未谙的流浪,可以举起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利剑来格杀勿论的吗?路不会有尽头,走在不同路上的人只要安心快乐着,不妨赠之以祝福,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五、流浪
  除去单纯为生活的流浪,对于流浪者,自己总是怀着一份虔诚的景仰。那流迹天涯、阅尽沧桑的背影,写满了宗教式的语言,平静了所有不安分的盲目的轻狂和烦忧。他从眼前浮云般无声息地飘过时,就象一个神秘的预言,带走了你关于生存的所有依恃,在灵魂的余颤中,你突然觉得,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倒催生了流浪的想象,正如迷惑鼓舞了思索的翅膀。那么,去不去追随前面的流浪者呢?不是追不上他的背影,因为你确定自己原本就是流浪的影子。可影子最大的悲哀,在于它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脚步。对没有思想的人,人们大多不会吝啬他们的鄙视;而对思想高深的人,又常常是收敛起谦虚和宽容。清高和孤傲虬盘在每个人的眼里,不断地给心灵输送着浅薄的养料,赘生出许多无谓的忿愤。
  但流浪者始终是平和的,没有万丈豪情,也不悲悲戚戚,洒脱与严肃永远是流浪的品质。他们从容地穿过世人审判的目光,忘我地顽执于生死的智慧。对于多数人来说,执钵云游或仗剑江湖,只是静夜孤灯上偶然飘起的一缕偷想的青烟,脱不开物质和欲望的火焰,但它却以飘逸的气息温暖着凝霜的悲观。这是一种有力的诱惑。人们在饱受冷漠围困的时候,会本能地依赖这种诱惑,围造一个只有自己的佛国,一个凌驾于世俗和准则之上的唯我的世界。在这里,我就是道德,真理,法律和主宰,我在这里的意志和权力,足以应对任何外来的侵略。
  因此,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坐拥流浪的天地;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崇拜。不管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跋涉了多远,只有过程,才能让生命更加饱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