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浅谈(2)

 修和 2012-03-30

中医治疗浅谈(2)--治病原则

(2008-05-07 14:36:40)
二、中医治病原则

 

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本,指疾病的根本、本质。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以中医观点认为,当一个病症出现在某个部位的时候,并非是单纯的,而是由一定的病变因素诱发,在气血阴阳层次上形成一定的病变形态,这就是病变的根本原因:病因病机,医圣张仲景说:“谨守病机,治病求本”就是这个原则。也就是说这个部位出现症状的原因,有可能是相关联的脏腑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某些经络气血运行不顺畅等等导致的,是由一定的病变因素引起的有一定结构和广泛联系的病变形态。所以中医治病,是根据病变形态(即病机),排除病因,从整体、联系的角度调和阴阳气血,抑制病变的发展趋势和改变病变的形态。一旦这个根本问题得到解决,病症便会自然消除。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西医的研究是把每个脏器独立分割开来,逐渐深入,缺少广泛联系的所谓实证方法,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哪里出现症状就医哪里,不考虑脏器之间互相的关联与影响。这样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病源体和病变组织虽然损伤或消除了,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损伤严重,甚至不治。

 

    中医治病还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是中医的特色之一,在许多时令疾病中,只要对证准确,取效甚至比西药还快,这是被实践所证明的。但在许多实质性病变的治疗中,如癌症肿瘤,从表面看好像中医慢西医快,西医的手术和放疗、化疗,确实能迅速消除病灶,但是体内导致病变的致病因素和易病内环境并没有改变,所以不久后,其他部位还会相继发生病变,直至全身广泛病变,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加速了病人死亡。

 

    而中医的治病求本,是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的,内服药中有宣、通、吐、下等多种方法,使毒邪通过各种渠道引出体外,令不通畅的经络运行通畅,以同时利用药力温、润、补、养促使体内的正常细胞强壮,加强免疫力,祛除外邪、修复被伤害的脏腑组织。针与灸的治法也是这些方法的化生,也是通过补泄顺逆的手法,调节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祛除病邪,使人达到健康。如隔物温灸即通过药气熨入特定穴位,经过相关的经络向体内输入治疗的信息(补或泄),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如无菌疱疮,诱生抗体,从而达到特异性的祛邪效果,如消除体内的肿瘤,还不产生副作用。也许,这个过程是逐步而缓慢的。

 

    因此,针对比较重大的疾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中医治疗浅谈(2)--治病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