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文化创新是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 (2) ① ②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 (2) (3)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性作用: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要求: (1)人民群众的地位: (2)怎样做: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一方面, (2)另一方面, (二)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 2、是什么? 3、怎么做? (1) (2)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抛弃其腐朽、落后的文化。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反对两个错误倾向:即“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了解)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原因: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1)全民学习 (2)终身学习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女子十二乐坊”由十二位年轻的民族女乐手组成。她们使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乐、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出道几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站立表演,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文化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2】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袖,外观颜色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在奥运火炬征集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 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成果,使之成为跨文化的全球创新设计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A.①②③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A.①②④ 4.近年来,江苏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5.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中国画卷形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一“中西合璧”体现了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②③④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丽的奥林匹克》,折射出了不同文明互相了解、交流、融合、进步的过程,没有取代,只有互补。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伟大握手和雄伟交汇。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火炬凸显中华文化符号,其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造型的设计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文化的创新源于( A.创作者的灵感 2.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②③④ 4.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灵山论坛隆重开幕,此次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与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 5.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动和静的有机融合。他的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韵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与社会实践 6.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A.①② 7.2010年是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2年,展示以他为突出代表的元大都文化和中国戏曲文化,是“人文奥运”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可见 ①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A、①② 8.20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9.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10.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中国写意长卷使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尽情流淌出来,令世界惊艳。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纸”,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具匠心的构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体现了 A.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不需要接受外来文化 二、非选择题: 11.辨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要进行社会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2.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讴歌新时代和新人物,中国作协和有关地方作协组织开展“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组织作家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各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多出精品力作。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作家分为三个团组,赴长征沿途重点地区采访采风。采风活动历时一个月,6月下旬到达延安。 结合“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认识。 第五课 【合作探究1】(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女子十二乐坊在民族音乐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对民族音乐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从而风靡亚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了音乐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女子十二乐坊给民族音乐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弘扬了民族文化。 【合作探究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奥组委面向海内外征集火炬设计,就是要把火炬的设计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之上。 (2)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融入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文化创新还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北京奥运火炬设计以我为主的同时,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成果,使之成为跨文化的全球创新设计精品,也是对优秀外来文化借鉴和弘扬的杰作。 (4)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坚持与时俱进。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材料选用环保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利于大众传媒传播就是坚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6.(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根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简要谈谈你对不同文明“没有取代,只有互补”的认识。 (1)不同文明“没有取代,只有互补”体现了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不同文明“没有取代,只有互补”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以推动文化的创新,更好地促进文化发展。 (3)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反对“封闭主义”,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1)题目认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同时,由于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题目认为“只要进行社会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的观点是片面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要实现文化创新还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组织作家参加采风活动,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家通过采风活动,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跟踪训练: 13.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旨在依托新疆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舞蹈艺术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各国间的友谊。在11天时间里,共有来自俄罗斯、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希腊、墨西哥、朝鲜、法属玻利尼西亚、印度和中国的16个舞蹈艺术表演团体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的10个剧场进行了45场演出。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13.(1)通过商业活动、教育活动等多种文化传播活动,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2)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抛弃其腐朽、落后的文化。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5)要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6)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