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江南人与淮扬人性格的文化成因

 茶香飘万里 2012-03-30
首先,我在开篇中指出,这里分析与对比的是这两个地域范围内的人群的总体性格,不是讲所有的这两个地域中的人都是这类性格,这也不是我写此文想要表达的主旨。其次,这里所指的江南人,是指惯常我们称之为江南的苏锡常地区,而不包含现今被重新定义的宁镇两市,广义上这里的江南指称的就是吴文化地域;而淮扬人,可以理解为淮安与扬州两地,广义上这里是指江淮文化地域。
5 A5 C: p- I& d(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2 @3 j* N# h3 F: Q) V
/ I+ Z! ?6 p% R8 t& u1 z(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0 h7 c- i3 w# T- l我先来谈谈这两地现在经济文化状况的成因,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促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世界工业化接上了轨。1843年上海开埠,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就此开始,在上海成为超级都市的这个过程中,江南人与淮扬人都参与到这个都市的建设中,只是他们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线:与上海同属同一文化地域的江南人在外国资本主导下的工业化的过程中,因为地域方面的优势,在早期的洋人开办的工厂中承担的是产业工人这一角色;而在稍后来到上海的淮扬人,在这场资本的原始积累中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比如烧老虎灶(开水房),理发修脚,从事家政服务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江南人与淮扬人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两个地域之间又都讲究族群意识,其结果是,江南人越来越多的来到上海成为产业工人,淮扬人越来越多的成为服务性人员。时间一长,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微妙的变化:作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江南人,掌握了一部分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与原始资本,因而他们开始走向自己办实业的道路,进而随着一部分人的成功,更多的江南人参加进这种转变中来,最终不但成功的在上海立足,也进而回乡创办企业,带动了江南地域的工业化进程,这方面,无锡就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教科书。而再来看一看淮扬人,他们在这场工业化改造中,并没有学会什么新鲜技术,会的依然是那些烧老虎灶,理发修脚等等的老行当,因而他们在这场工业化过程中就不可能发生像江南人那样的工业化思想上的头脑转变。因而我们在讨论这两地的经济文化现状时,是绕不开历史的这一面的。
  u; H% o+ E& N2 s(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G  A) s5 `6 F  c( s
" B4 Y7 x1 o: T; |(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8 F+ U' M1 p5 a4 }现在我再来说说这两地人性格的文化成因,先来讲讲他们的共同点,隋炀帝(公元569-618年)开凿连接的京杭运河,使得这两地都搭上了京杭运河这一经济的快车道,甚至可以说淮扬文化的繁荣期要比江南文化更早成熟,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两地的富足与繁荣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两地的发展都肇始于这场交通的变革。
6 ^' R0 M; `9 J: C(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7 U# v/ S5 D
3 `9 [7 N/ K( D$ b(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Y  Z3 d3 R# W* y但是在繁荣的成因上,尤其是明清时期,两地走的却恰恰又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我将这两种成因的文化本质称之为:书文化与盐文化。我举个例子,中国自科举制度诞生以来总共产生了504个文状元,而仅苏州一地就诞生了55个文状元,占到总数的11%。再来看看淮扬地区,在明清时期,盐业成为关系社稷民生的国本,是国家的垄断行业,因而淮盐是不能私卖的,私卖淮盐是要受枭首灭族的重刑的,因为全国人都是要吃盐的,盐业又是垄断的,因而这个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因而会诞生那么多的富甲一方的盐商,品级那么大的盐官;因而我们现在去看瘦西湖上的五亭桥,那是盐商建的,扬州古城中的豪宅大院也都是盐商的。
. N0 x1 l+ w+ ~" l(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q& S) c% o! q6 `* M
+ n7 j" i( \- r) ~6 r; }(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l. t! k0 A; \我举以上两个事例,就是想说明这其中所能看到的书文化与盐文化对两地人性格上的影响。首先来说说书文化,其实它就是科举文化,它诞生出一种相对平等的自由竞争意识,而盐文化,它诞生出一种垄断的特权主义。因而江南人普遍的思想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自己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荣耀乡里。而淮扬人普遍的思想是:垄断盐业的贵族就在那里,你如果通过权力与关系做不成那样的贵族,拿不到一本万利的盐兑,那么就去给这些富贾豪绅服务吧,从他们的金山一般的利润中去分取一杯羹,即使一杯羹都足以养活自己的家人了。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江南人,热衷于科举与功名,飞黄腾达后不忘造福乡里,并且将书中的文化积淀与底蕴带回到江南,因而在文化上,江南的文化积淀是这样一层层积累下来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淮扬人围绕着盐商这一特权阶级大做文章,因而即使你有朝一日变得富足,你多半想着的是如何去享受生活,享受那种悠闲自得的安逸,而那些不富足的多半想着如何通过为这些特权阶层服务,去达到分一杯羹的目的。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1843年上海开埠后,这两个地区的人为什么会选择了这两条不同的道路。进而中国开始工业化后,运河沿线的城市,有的开始没落,有的主动搭上了铁路的快车,这也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深刻联系有关。
$ F7 ~# c& v: \9 `(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2 s" o' K& ]! F0 R. K
# Y" E3 k2 Q* B! R(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H* q8 B3 n& i正是因为这两条道路的影响,盐文化发展下来的淮扬人,普遍具有包容性的特征,而书文化发展出来的江南人,普遍具有竞争与抗争的特征,也因为科举,他们的阶层优越性也会比别的地域的人来的强烈。因而也就会产生所谓的埋在他们骨子里的地域歧视的劣根性。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淮扬人多半在闲暇时间打牌,喝茶,泡澡,懂得去享受生活,去感受生活的每一点一滴的真谛。而江南人,则更愿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在时代背景下转变自己的一些思维。
0 r6 H" K6 U8 {(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w  |( B7 x8 D! \
: X( k1 P, u# u1 w5 N4 ^(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 Z/ g8 s* ?3 G文章就写到这里,算不得一家之言,只是一种例行思考而已。当然这两个地域的两种人的性格与文化的形成还离不开地理与历史的成因。因而,也就有更多的假设条件值得我们展开有趣的思考:假如黄河当年不与淮河并流入海,造成经年累月的洪灾,而京浦铁路最终穿过淮扬,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假如,鸦片战争敲开了国门,将中国的被动式工业化与原始资本积累首选地放在了淮扬,那又会是怎样呢?
4 o/ z2 K+ a$ T$ Z(来自:濠滨论坛 bbs. - 南通濠滨网)9 W6 L* i) a0 [6 K6 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