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谈高效课堂(六)

 IIOVEREADING. 2012-03-30

【原创】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谈高效课堂(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23 22:47:29 / 个人分类:教学改革

八、“大单元教学”的流程

大单元教学的流程一共六步。

一、整合教材:假期统揽三年教材,整体“消化”进行“个性模块”整合;学期初以学科为单位集体研讨,确定本学科“大单元模块”;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授课模块”。

二、整合教师:以学科为单位,对所有同学科教师进行个性分析,筛选强项,根据教师情况进行“强强联合”组建教学模块;教师根据单元组合进行单元备课,自行选择“授课模块”,确定本教学单元的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

三、集体备课:我们把集体备课叫集智备课,集体备课做不好,导学案就编不好,导学案编不好课堂就进行不好。

四、编写导学案:编写导学案是决定了课堂成败的关键,课堂出现问题80%都在导学案上,导学案编得过简,对孩子没有导的作用,导学案过难,孩子没法用导学案进行学习。

现在导学案存在三类问题,一个是简单化,列一个提纲;一个是剪切化,从各个资料上剪切一切东西;一个是习题化,把一些习题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一罗列就成导学案了。导学案没有体现方法植入,没有学习路径的引导,没有学习扶手的搭设,这样的导学案没法让孩子作为学习的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起不到导学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导学案失去了作用,教学将无法进行了,所以我们对导学案有严格的要求,一是要编好,一定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编制一份含金量高的导学案,课堂才能有效的进行。

感悟:由于现行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所以教师要编写导学案(也称学案),我们常把导学案比作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编写导学案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把学生从“已知领域”引向“未知领域”。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已有知识,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就能掌握一些新的知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清楚为什么要编写导学案以及如何编写导学案,如果习题化或编成提纲式就不能实现引领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完成自学的任务。

五、上课:分为几步,一是预习展示课,也叫寻法课。利用1-2节课的时间把导学案预习透,预习展示课不到位,下一节课将无法进行,要求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完成ABC三类目标。学习目标分为四类A类、B类、C类、D类,A类目标属识记类,如英语的单词、语文的字词、理科的定理、定义、公式,B类问题通过对子组来完成,C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D类问题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可能经过小组讨论也完不成,但完成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个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呈现。“预习展示课”中的展示内容要少而精,要对“提升展示课”有指导和铺垫意义。

感悟:本环节对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目标的划分比较明确,基础知识通过独学完成,基本应用通过对学或小组合作完成,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二是提升展示课,要叫展法课。是高效课堂最精髓的一部分,为什么高效课堂要展示?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发表出来,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把研讨的内容通过展示的过程提升出来;第二个作用就是利用展示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和探究欲是天生的,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对什么事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天性。我们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让他把知道的和想要表达的在课上说出来,说的过程实际上看孩子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思路,老师要捕捉到孩子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学习当中哪里出毛病了,教师在点拨指导的时候就有了抓手。如果不通过展示的过程,孩子做错了我们只知道结果错了,应该怎么做才对,那么这个孩子就没有思考和学习的历程,这个学习永远是不深刻的。再一个通过孩子展示,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孩子就有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对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强化,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

感悟:很多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展示环节存在异义,认为学生讲不明白,浪费时间。实际上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一些教师常常终止学生的展示,取而代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展示的目的和意义没有理解。

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展示就是让一部分学生给另一部分学生“灌输”,目的是为了讲明白,既然这样还不如由老师“灌输”效果好。所以,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把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满堂灌,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教师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满腹牢骚,认为“模式”有问题,其实是他自己不求甚解并且错误地操作。

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用胡校长的话说就是“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发表出来,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把研讨的内容通过展示的过程提升出来”。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没有学生的展示,教师将无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果教师将知识再讲解一遍,自主学习便失去了意义,课堂有限的时间也不允许。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表现能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点拨和精讲提供参考。

第三是巩固展示课,叫用法课。这种课型重点体现的是老师对习题的设计能力,我们这种课堂,一是孩子的活动多了,孩子在课堂上动口时候多了,动手时候少了,发现过了一段时间,一到考试的时候,孩子就错误百出,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提升,反而下降了。原因就是让孩子动手的时候少了,给孩子设计的练习题发散度不够。巩固展示课设计的练习和传统的作业是不一样的,传统的作业老师没有目的性,留的作业就是课后的第几题到第几题,哪页到哪页,出现大量的重复,同一个题目做了一个,第二个就没有必要再做了。重复的作业只强化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应付老师,因而错误百出,实际上是强化了孩子在作业当中的错误,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精心,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题的发散性要强,包容性要强,设计的练习题要一题多解,孩子通过对这道题的练习,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能起到连贯的作用,能够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种展示课上,孩子的练习过程当中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时展示给其他同学。

感悟:改革之初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学生“讲”的多,动手练的少,在前面讲的头头是道,一动笔就错误百出,这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巩固训练造成的结果。

在巩固训练上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熟能生巧,认为题做的越多越好。其实,熟也能生厌,大量的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考试出现错误不一定是因为做的遍数少,可能是由于学的不透,第一次做时稀里糊涂,第十次做可能还没弄明白,不断的练习只是强化了错误。

第四是单元论坛课,叫验法课。这是给老师的一个出口,我们限制了老师讲,但老师总是不放心,总是怀疑不讲学生是否能会,憋不住,最后根据实际设计了单元论坛课,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让老师充分发挥讲的作用,要好好讲,你认为一个单元当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二次提升的,二次挖掘的,要引领学生再提升,再挖掘,要进行精讲,领着学生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脉络,建立知识树,让学生做好单元笔记,做好单元测验。在此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精讲作用”,挖掘深层次,提升层次,“二次补充”。

感悟:教学改革很容易走向极端,我们既不能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无限地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认为学生无所不能。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该全盘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恰当的点拨和适时的精讲能起到“助推”的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讲不是一对“冤家对头”,而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主辅”关系。

郭思乐在《杯子边的智慧》一文中对教与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杯子装水,平平常常,却隐藏了智慧。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边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它的“体”——杯子本身(边)越来越薄,而杯子的“用”——装水的功能,越来越大,同样的杯子,可装更多水了,这对教育教学是有启发的。教学的“体”就是教本身,教是为了使学生学起来,所以教学的“用”——功能,就是学生的学。这样,教学就像是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也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

然而,杯子的边再薄也要存在,否则如何能装水呢?

六、下课: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下课的总结分教师层面和教师层面。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教学回顾,写出反思,总结经验;要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归类,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性等做出恰当评判,不合格的要当面批,问题多的要通过巩固展示课解决。

学生要进行自我回顾,反思展示的效果,今后改进的措施等。对本课了解不透彻的,通过对子组,小组合作或询问老师及时解决,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