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著名盲人青年钢琴演奏家的奋争历程

 花落会开 2012-03-30

一位著名盲人青年钢琴演奏家的奋争历程

——记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孙岩

陶继新

一位著名盲人青年钢琴演奏家的奋争历程

——记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孙岩

陶继新

正当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热评之际,记者赴京采访了作为候选人的孙岩同学。这位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因其成绩优异,近日又被决定保送为该校2007级的研究生。由此,孙岩不仅打破了中央音乐学院史无盲人大学生的先例,而且也即将破天荒地成为该校第一位盲人研究生。

其实,早在1997年春节过后,在我所主持的“全国十佳少年齐鲁行”活动中,我和众多观众在他的十几场演讲中,就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如果说十年前为其深深感动的话,那么,今天再次采访孙岩,就不只有了感动,还有为他近年来所取得突出成绩的特殊欣慰。当他的演出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的时候,了解他成功背后更为深邃的内容就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特殊的乐感

1983年41,吉林省长春市,一个男婴的第一声啼哭,为进入而立之年的孙富强和沙彦华夫妇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可是,不长时间,巨大的悲痛便陡然而生——小孙岩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竟然对外界没有任何感知。

他是一个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四处求医,几经周折,最后满怀希望地到了北京一所大医院,可是,手术失败。休说视力没有任何好转,即使原有尚且明亮的双眼也已完全瘪了下去。痛不欲生的父母,呼天抢地地回到长春。

3岁的孙岩,难道一生就要与黑暗为伍,与健全孩子享有的幸福无缘?

父母为孙岩买来各种式样的玩具,试图给这个小生命增添一点儿乐趣。

小孙岩用手不停地摆弄着那些玩具,专注而快乐。有时,他还会用两块积木敲出和谐的节奏来。

“邦邦!”

 “邦邦!”

孙岩快乐地笑了,似乎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特殊的音符,有着与他生命维系的美质。

下雨了,窗外传来雨滴击打脸盆的“叮咚”“沙沙”声。

刮风了,窗外传来树枝摇曳以及枝叶碰撞的“吱吱”“沙沙”

这些在人们看来如此平常而又单调的声响,在孙岩听来都是如此的神奇而美丽。他凝耳静听,整个身心都融入其中。那份专注与快乐,引起了细心的奶奶的关注。于是,老人家哼起了节奏舒缓而曲调优美的歌。

小孙岩听得如痴如醉,几乎忘却了一切。

他有音乐的天赋!

父母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若狂。

是的,小孙岩有音乐的天赋。不管什么样的有节奏感的声响,都会令他神往。即使正在哭闹着,如果这种声响一旦出现,他也会立马停止哭闹,快乐很快写在他那白嫩的脸上。声响一停,旋即,他便大声哭叫起来。

于是,5岁的孙岩拥有了父母买来的一个玩具电子琴。

它成了孙岩形影不离的伙伴,他没白没黑地弹起来。即使外出,他也会带在身边,即行即弹。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小孙岩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您弹一首歌,好吗?”

妈妈并没往心里去。她在想,整天弹呀弹的,不就是玩吗?但是,她不会拒绝孙岩的请求,半是敷衍地说:“弹吧,妈妈听着呢!”

一串柔美的旋律突然从孙岩的手中流淌出来。

“你弹的是《妈妈的吻》?”妈妈惊叫起来。

“是。”孙岩小声地说。

“跟谁学的?”

“我自己弹出来的。”

顷刻,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

全家人都沉浸于无比惊喜的氛围里。

当天,爸爸便从商店里扛回来一架高档雅马哈电子琴;随后,又为小孙岩买来一台收音机。

从此,小孙岩既有了可听的“小匣子”,也有了可弹的电子琴。他常常一动不动地听着收音机里优美的乐曲,也常常全神贯注地弹着心爱的电子琴。不长时间,他已经无师自通地弹出了十几首歌曲。全家人都成了他的最忠实听众,同时也成了他最有力的支持者。每逢弹奏结束,不管弹得如何,全家人都会为之热烈地鼓掌,极力地赞誉。这个时候,小孙岩就会为自己的成功“演出”欣喜若狂。

吉林省拜师学艺

孙岩对弹琴的兴趣越来越浓,所弹的乐曲也越来越有韵味。可是,如此下去,仍只是一种爱好而已。父母感到,如果有名师指点,孙岩在钢琴演奏方面也许会有一定的造诣。

一、拜师成功

父母决定为孙岩请一位好的老师,而最佳的选择当是吉林省艺术学院刘尚昆教授。可是,教授是久负盛名的钢琴家,他会收下这个盲童做自己的弟子吗?

为了孩子,必须一试。

父母带着小孙岩来到了刘尚昆教授的家里。

教授桃李满天下,前来拜师者自是络绎不绝。当然,他的收徒标准也特别严格。

当一个盲童站在他面前的时候,这位大师犹豫了。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教过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

在孙岩的父母一再要求下,教授让孙岩试弹一支曲子。

一曲弹过,教授就万分激动地说道:“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孙岩的目盲是先天不足之处,可是,他的天赋,特别是他的真诚与毅力,却又是教授所见的很多学生不具备的。他是在没有老师指点,看不到琴键和乐谱,一切都只能靠摸字和记忆的情况下弹琴的。尽管这仍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个不小的问题,可是,他坚信,通过努力,这块璞玉自会雕琢成一块罕见的美玉。

每教一首曲子,教授必须先行一遍又一遍地弹奏,而且还要让孙岩摸着他的手指,感受琴键的位置,然后才让孙岩试弹。为了让孙岩体会每一个音符的力度,教授还要在一旁推动着小孙岩的身体。如此反复很多次之后,教授才放心地让孙岩回去自己练琴。

能够拜师于刘尚昆教授的门下,给孙岩带来的不只是能够学习钢琴技艺,更增添了他的自信。他暗下决心,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决不让父母失望。

二、苦苦练琴

真正进入弹奏钢琴的艺术天地,绝非自己随意而弹可比的。这不仅需要弹奏的技术,也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孙岩,从此便在这两个方面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为了练好一首曲子,孙岩要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弹练。妈妈为他想了一个坚持不懈练琴的方法,那就是让姥姥在桌子上摆上300根火柴,每弹完一曲,就拿掉一根,直到300根火柴拿完才能停止。

这样,一次就要弹上五六个小时!

两腿坐得麻木了,汗水浸湿了衣服,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超乎寻常的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而用力最多最大的还是他的那双手,连续五六个小时,不仅特别的疼痛,还会磨出水泡,浸出鲜血。

一天,妈妈无意间发现,孙岩的手指上竟然磨起了整整十个水泡。妈妈的心里一颤,泪水就溢满了眼眶。她让孙岩休息两天,不然手上的泡还会更多,甚至会出血。但他摇摇头,又一次走到琴前,让姥姥又一次摆上300根火柴。

琴声激扬澎湃,孙岩身心都走进那音乐的殿堂里。可是,妈妈和姥姥分明看到,他那手指上的水泡,有的已经撕裂,点点鲜血洒落在琴键上,和着那高亢的琴声,共同演奏出一曲悲壮而又崇高的乐章。

妈妈和姥姥泣不成声了。

不过,这里面也有欣慰。因为她们感到,坚强的孙岩一定能够获取成功。

天长日久,孙岩的那些水泡变成了血泡,而后又反复再反复,终于结成茧子。为了不影响指尖的敏感,需要不断地削去指茧,有时削得过了,指尖渗出了鲜血,孙岩还要忍着疼去练。人们常说,十指连心,这种疼痛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会用弹琴消减这种痛苦。渐渐地,他会彻底陶醉于这种艺术之旅中,忘却时空,忘却物我,当然,也忘却了疼痛。不过,一旦停下弹琴,他的手指就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剧痛。可是,他会一如先前地笑着,若无其事地干自己要干的事情。所以有人说,孙岩的意志是钢铁炼成的。其实,他说,他太爱钢琴了,这是他的全部生命。他不会为了全部的生命而计较区区小事,痛苦波折,都会在这种生命的挚爱中烟消云散。

三、初获成功

巨大的付出,就有巨大的收获。

1991年7月,第三届全国盲童夏令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开营。内蒙古歌舞团的艺术家们为盲童们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当钢琴独奏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孙岩对领队说:“叔叔,我想给老师和小朋友们演奏一曲钢琴曲,行吗?”

这个时候的孙岩,学习钢琴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不过,他已经在长春市少儿器乐大赛上拿到了最高分。况且,他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演出一定成功。

当领队请这个毛遂自荐的小盲童走上舞台的时候,全场一片肃静。这个外加的节目,何以是一个小小的盲童为表演者?

孙岩演奏的是一曲《牧民热爱毛主席》。欢快的旋律在他那娴熟的指法下如行云流水般回旋,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在孙岩心里激情地回荡。

“他还不到9岁?太不可思议了!”不少人在热烈地鼓掌的同时,不住地赞叹。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孙岩又演奏了两个乐曲。掌声雷鸣般回响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当孙岩走下舞台的时候,内蒙古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唱家木兰一下子把他抱了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你为残疾儿童争了光!”

1991年,孙岩在长春市少儿器乐大赛中,获钢琴组特等奖。

1992年,孙岩参加全国部分省市盲校、聋校学生艺术调演,荣获表演二等奖。

1993年,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他获得表演一等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亲手将“维纳斯”奖杯颁给了这位年仅10岁的孩子。

1994年94,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隆重举行。孙岩浸透着民族之魂的一曲《黄河颂》钢琴独奏,不仅令在场的7万多名观众心潮澎湃,还通过卫星转播,传递给世界各地亿万不同肤色的观众。

1995年,他的一曲《南海小哨兵》,获得第二届全国盲聋校学生艺术汇演器乐类第一名。

1995年,刚刚12岁的他,由于特别的坚强和突出的才华,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和长春市“跨世纪十大杰出人才”。

深造于中央音乐学院

1998年,孙岩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推荐和钢琴大师杨峻教授的支持下,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成为这所著名音乐学校历史上首位盲人学生。2003年,他又以品学兼优的突出表现,被附中保送进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该院也由此开创了国内音乐学府盲人大学生的先例。

一、杨峻教授的提携与栽培

说起杨峻教授,孙岩和他的全家人都感动不已。他和他的妈妈沙彦华甚至说,如果没有教授,就没有今天的孙岩。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拼搏,同时,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提携。沙彦华说,教授在孙岩身上所倾注的精力与心血是语言难以表述的。他不仅破例地收孙岩为徒,他更是用身心来教这个盲人学子。从此,每逢周一,他都会和这位盲人少年相约于琴房。

杨峻教授说:“最初的教学,我是让他弹自己学过的作品,而我给他纠正。我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给他形容,他看不见,我就只能用声音来描述,所以我们的教学还要经常弄出点声音来,让他感觉到我的呼吸。”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楠讲道:“2002年,当我第一次见到孙岩的钢琴主课老师杨峻教授时,我的内心真是充满了十二万分的敬意。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看他们上课时的一幕:两台三角钢琴前并排坐着师生二人,谱台上摆放着同名的乐谱,而他们相互并不认识对方的乐谱,学生的手在盲谱上摸索着,杨峻教授对着钢琴五线谱讲解着,只见孙岩慢慢将双手离开盲谱。对于他来说,即使再高难度的乐曲也要背谱弹奏。当孙岩弹奏的贝多芬钢琴曲响起时,杨峻教授动用了所有肢体的和有声的语言。我甚至能够清楚地听到教授用呼吸声让孙岩感受音乐的变化,用身体的推送让他感觉音乐的不同幅度;把孙岩的手搁在自己的手上,让他感觉老师手部肌肉的鼓陷与运动,感受全身的力量传导到指尖所应有的力度。他不仅一次次示范,还与孙岩共同弹奏。当两台钢琴同时奏响起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时,我分明看到了盲人孙岩的目光和杨峻教授的目光一样明亮、深邃。”

孙岩说:“8年来,杨峻老师用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当教授和我并排坐在琴凳上手把手地教我弹琴的时候,我都从他的讲述中汲取力量。我特别认同老师讲的一句话——‘名师就是明白的老师’。音乐有时候是很抽象的,而教授经常能够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化的语言讲述给我,把我没法看到的东西讲明白,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忘不了老师说的话:‘你不是不幸,只是不便。你要把这种特殊的不便变成特点,然后为社会服务。’”孙岩说,他并没有看到过他的老师,可是在他的心里,那是一个高大、稳重而又富有艺术气息的人。他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这份情谊,将一生镌刻于他的心里。

二、孙岩个人的勤奋与拼搏

凡是听过孙岩弹琴的人,都会为他那高超的艺术水平所惊叹。于是,就有人说,孙岩是一个天才。对此,沙彦华认为有失公正。孙岩确实在弹琴方面有一定的天分,但能够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90%以上则来自他的拼搏与勤奋。

由于看不见,开始的时候,孙岩学一个曲子就要几个月。先是由老师一个音一个音地念给孙岩听,他再记忆下来,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地练。但孙岩一点儿都不急躁,他有一个常人没有的定心。他一个音一个音地记,一个音一个音地弹,然后组成一个乐章。因为其间有着太多的心血,所以,他不只是用手在弹琴,也是在用心,用灵魂在弹奏。所以,他的琴声里就有一种特殊的东西。

后来,孙岩学会了识谱,但不是正常识谱。他必须先把普通乐谱制作成盲谱;然后,一只手摸着盲谱识谱,一只手在钢琴上弹;最后,还要将乐谱完全背下来。所以,他的所有演奏,无法看谱,全凭记忆。而盲谱的制作又非常麻烦。据杨峻教授说,孙岩用的盲谱都是在特制的纸板上一个孔一个孔地扎出来的。一个乐章,一般只要两三页乐谱,可他的盲谱摞起来就有5厘米厚,一首乐曲加起来就是厚厚的一沓。

孙岩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作业,但却要耗费很多气力。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上学前,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盲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他就用盲文记录下来;老师写板书时也特别会为他读出来。完成作业后,他再把盲文读给老师听。考试的时候,学校专门会为他采用读卷子口答的方式。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孙岩所得到的东西也和一般人不一样。人们可能有逛街和唱卡拉OK的时间,可作为孙岩来说,却要在这些时间里背诵乐谱。老师在上钢琴课的时候,对别人来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能暗示一种音乐的流程,可是,对于孙岩而言,却全然无效。老师必须用语言来表达,也只有语言才能传递到孙岩那里。比如说弹巴赫的《恰空舞曲》,老师跟他讲:“你要在中午的时候站在操场上去感受阳光照在身上的那种温暖,进而体会社会对你的关爱。”于是,孙岩就会在中午时分走到院中,独自享受阳光的恩赐。阳光的温暖流遍他的全身,进而流进他的心里。孙岩便犹如走进人们对他关照的群体中,从生活到精神,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直抵心灵的暖流。他说,这些,反过来又成为他练琴的一种内在精神支撑。于是,他又跑到琴房,激情洋溢地奏响《恰空舞曲》。乐曲如行云流水,容载着他的思想与感激,在空中回旋起来。

弹《月光》的时候,他会半夜走到院子里,感受月光下的那种特殊的宁静与诗意。回到琴房,那琴声里糅进的就不只是乐曲里的美妙音符,还有流淌于其间的那份宠辱不惊的淡然情怀。

三、骄人的成绩

进入音乐学院,投师于杨峻教授之后,孙岩的钢琴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这个钢琴王子,就不只在中国钢琴演出界展示风采,也在世界很多地方一展才华。

2003年9月,孙岩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美国演出,在台上弹奏了他演绎的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在5分钟的演出过程中,台下的上千名观众随着孙岩的琴声一起合唱。而当孙岩演奏完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10多分钟。

2003年9月,孙岩曾应摩门教总部的邀请,史无前例地以非教会成员的身份,在美国盐湖城摩门教大主教教堂弹奏全球最大的排管风琴。

在新加坡的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少女奔向孙岩请他签名。孙岩说:“目前我还不会写字,让刘露老师握住我的手为你签个名吧!”那个女孩顿时流下了内疚而又激动的眼泪。她说,她会记住这特殊的时刻,更会将孙岩作为榜样。因为在他那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取得不了的成绩。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永远有着它的价值。

他的老师杨峻教授,曾目睹了他以一曲《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曲》令观众如痴如醉的成功演出。当时,他流着眼泪对观众说:“今天的场面太感人了。孙岩不是‘不幸’,而是太幸福了!这么多人的爱托起了他的梦。别说是残疾人,就是健全的艺术家此刻站在这里也会感到幸福无比的。”

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弘扬盲人青年钢琴演奏家孙岩顽强拼搏、勇攀艺术高峰的执著精神,并帮助孙岩达成用音乐“感谢社会、感谢母校、诚报师恩”的美好心愿,中央音乐学院、MARK FAIRWHALE(马克华菲)、解放军歌剧院于2006330日晚在解放军歌剧院共同主办“孙岩·琴心涌动——2006马克华菲钢琴音乐会”。

泰戈尔说:“你的音乐的光辉照亮了全世界。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向前奔涌。”

他越来越充满自信

大凡见过孙岩的人,都会感到在他那灿烂的笑容里不仅有善待他人的美丽,还有那份流自心中的自我肯定。他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取得不了的成绩。他对记者说,任何成绩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而他比正常人付出的更多更大;可是,上苍是公平的,他的付出越大,他也就越有了很多人没有的自信。

一、从容自信地走路

在一般人看来,盲人走路,一定是手持拐杖,一边探测着前方有无障碍,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行走。可是,孙岩却一点儿盲相都没有。早在1997年春节过后的“全国十佳少年齐鲁行”活动中,我们便感受了他的神奇——戴着墨镜,昂首挺胸地向你走来,显得从容而又优雅。如果不知根底,怎么也想象不出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2003年初入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的时候,孙岩的行走方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所在的环境稍微熟悉之后,他便如摄像机录制现场一样,全部装在了自己的大脑里。上食堂、上厕所大多是一个人前去;从1楼到6楼,不但不需人搀扶,而且是一路小跑,如入无人之境。不管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给他打招呼,他会微笑着回应;同他说话,他会自然地与你交流;即使给同学、家人发手机短信,也是得心应手,令正常人自愧弗如。

于是,他的大学同学就不由得怀疑起来:“他真的看不见吗?”

是的,他真的看不见。

那么,是什么使他具备了这种“特异功能”?

其实,孙岩初学走路的时候,也如其他盲人一样。但是,他的母亲教会了他正常人走路的方法,更给了他勇气与自信。迈出这一步之后的孙岩,越来越相信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能行。

孙岩对记者说:“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走过三遍之后一定要熟悉。”

何须三遍!

记得当时与孙岩等十佳少年从泰山极顶下山时,一路“天街”,他却能够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健步如飞,甚至有的地方多少个台阶都一清二楚。我们无不惊诧于他那超人的记忆力。可他笑笑说,这也是锻炼出来的。他说,如果不记下来的话,你就永远不会熟悉,总有一种依赖感。这样的话,就没法独立生活了。

他的妈妈说,这种超常记忆力给了孙岩极大的鼓舞与自信。而这种自信,绝非天生就有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记忆潜能,只不过有的人将其投放于沉寂状态而已,而孙岩则有效地开发了这种潜能,使之有了特殊的灵性。

他说,他希望像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一样,敢于坦然地拄着双拐走到台上。在他眼中,这就是一种胜利的表现。

其实,他不仅拥有了帕尔曼的坦然,更有甩掉拐杖、自己行走的勇气与自信。

孙岩的自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的父母告诉他:“你能行!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完全可以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如果努力,就可以超过他们。”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他的老师杨峻教授对他大加赏识,经常对他说:“健全人做到的,你要努力地去做到;健全人做不到的,你也要努力地去尝试着做!”而做的结果,是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成绩,又反过来给予孙岩莫大的鼓励与自信。

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期的心理暗示,可以在生命个体的心里逐渐累积起一种“我能行”的自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即使他付出的努力与心理状态不佳的人同样多,却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

二、成功的演出使他更加自信

孙岩6岁首次登台演出,即获好评。而后的十多年来,每次演出都是掌声如潮。所有这些都会令他特别自信。他被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认同,他感受着来自他们的真诚赞誉。他感到,比起普通人,他甚至更加自信,因为他比正常人取得了更大的成绩。有人说,孙岩的自信成了燃亮其前进道路的一盏明灯,也成了孙岩心中一双明亮的眼睛。

当然,孙岩也偶有不自信的时候,但那是短暂的,紧接着的就又是自信。2000年,他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演出时,临上舞台,他突然对导演说:“我能不能不演?我很紧张。”他想,自己是个东方人,又是一个残疾人,而却要用西方世界的艺术去征服西方人,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其实,他更多考虑的还不是自己的成败,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他不能让自己的演出使祖国丢脸。当时,导演鼓励他说:“你能成功,绝对可以!”他终于走上舞台。当乐曲弹完时,持久的掌声在世界最著名的卡耐基音乐厅回荡不已。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来谢幕。连续谢幕十二次后,仍然是掌声雷动。今天提及此事,孙岩依然特别激动。他说:“我当时真的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我觉得自己非常的幸福。”

今天的孙岩显得更加从容与自然,那份自信成了最为珍贵的精神产品,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当然,只要是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偶尔,他还会有不愉快或者不自信的时候。可是,他有钢琴这一位“知音”,他会从那里获取力量与信心。孙岩说,钢琴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与感情皈依。他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弹贝多芬,在冷静的时候喜欢弹巴赫,在想唱歌的时候弹舒伯特,在感情丰富的时候弹萧邦……在他的心里,钢琴甚至拥有了感情,他与之歌,与之舞,与之唱,心灵相通,美不胜收。

对于未来,孙岩也充满信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复明!当这一天到来时,我将学电脑,学开车,我还要学做指挥家。”

对于自己,孙岩是这样评价的:“我最大的优点是自信,最大的弱点是过于自信,总是过高估计自己……”

孙岩并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他所说的只是谦辞而已。因为他一直在向着成功行进。尽管困难还会不断地出现,可是,正是在破解这些困难而又取得更大成绩的时候,他又增添了自信。

孙岩简历

孙岩,198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3岁学琴,6岁登台演出。199319972001年连续三次获得残疾人艺术调演一等奖;1994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199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年”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百名好儿童”称号;1999年被评为“跨世纪杰出英才”,同年应邀赴台湾参加“视障音乐周”,并举办音乐会;2002年与美国著名指挥家莫里斯·佩瑞斯先生和深圳交响乐团成功合作;2003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2004年与指挥家杨力和天津交响乐团举办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同年应邀担任“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亲善大使”;2005年获得“日本横滨第一届国际残疾人钢琴比赛”金奖。自2002年以来,在20多个国家演奏百余场,所到之处,反响强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