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bdcxrh 2012-03-30

 陇县河北乡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现状与思考

                          薛 强

核桃是山区百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抓好核桃产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掌握我乡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理清思路,掌握指导全乡核桃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深入各村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和策略措施,现综述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自然条件

    河北乡位于陇县北部山区,距县城20公里,土地面积209.2平方公里。海拔1000—1400米,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规划区内丘陵、沟壑、梁峁及沟谷阶地广泛分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温湿区,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气温10.7℃,全年日照2033.8小时。土壤以红沙土、黄褐土和褐土为主,是陇县核桃生长的适生区和丰产区。

    (二)社会经济状况

河北乡辖10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11736人,耕地7.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6.5亩。林业用地13003.6公顷(其中有林地3507.4公顷,疏林地150.1公顷,灌木林地2036.6公顷,未成林地4685.6公顷,宜林地2623.9公顷),森林覆盖率17.08%,林木绿化率27.12%。是陇县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年粮食总产量1647.5万公斤,其中夏粮222.5万公斤,秋粮1225万公斤。核桃、烤烟、畜牧、劳务输出是本乡四大经济主导产业。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057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其中核桃总产量达740吨,产值8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6%,仅核桃一项人均增收780元。

    (三)发展历史

河北乡发展核桃历史悠久,据《陇县县志》记载,“核桃生产可追溯到汉代中期。清宣统二年(1910年)《陇州新续志》载,南山,茸蔚然可观,东北隅有人造之核桃、梨、枣,西北隅皆荫天然林……绿荫四布,望之可爱。若再求官林之……当劝农民推广种植核桃等果类。又能以无多之劳费而收最大之效果也”。另据记载,大谈湾村西山和庙坡村门前各有一棵核桃树,高达27.2米,枝叶繁茂,单株生产干核桃210公斤,据传树龄约500余年,可见核桃历史之久远。1958年后,全乡掀起了大种青皮核桃的生产热潮,当时“水利水保,青皮核桃”的口号,成了河北乡盛行一时的山区建设方略,相继建成了山区5000亩核桃林和半山区地埂核桃林带。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了大谈湾村、庙坡、石岭梁等隔年核桃林带。1986年—1989年,全乡年均生产核桃200吨。

    (四)发展现状

2003年,乡党委、乡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当年新建优质核桃园2700亩。2008年,干部群众自筹资金110余万元,在黄龙县统一调运优质早实核桃苗9.56万株,栽植优质核桃2897亩。2009年借助全县上下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强劲东风,着眼长远,结合实际,提出了打造“陕西核桃第一乡”的宏伟目标,投资214万元完成秋季核桃建园6890亩。2010年投资200万元,新栽优质核桃6100亩。对1.2万余株老品种核桃树实施了低产改造,提高了产量和效益。目前,全乡核桃面积达4.3万亩,其中早实优质核桃2.2万亩,已建成千亩示范园4个,500亩园3个,300亩园3个,人均达到1.76亩,年产优质核桃600吨,实现产值730万元

(五)品种分布 

1、乡政府以西的底渠、庙坡、韦家堡、白石四个村主要为香玲、中林、西扶、清香等品种。

2、乡政府以东的东坡、大谈湾、兰家堡、权家下、岐家塬、西凉湾六个村主要为辽核、香玲、鲁光、中林等品种;

二、前景和效益

    (一)发展前景

1、核桃是我国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少数农副产品之一,特别是核桃油价格可达8-15美元/公斤,加之,核桃生产成本低,投入与产出比是1:5,核桃果加工成仁能增值0.25倍,加工成油能增值2.5倍,加工成饲料能增值8倍,且收获期长达60多年,产量稳定,所以,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核桃是一种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保健食品,内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养颜健脑,具有通经络、润血脉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核桃高档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对其消费量日趋增强,市场一直供不应求,2010年市场上优质核桃均价达到30元/公斤,而且价格还在不断攀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发展优势

通过实地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全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河北乡发展核桃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现有核桃面积4.3万亩,比黄龙县界头庙乡发展规模还要大,只因产业化起步较晚,产量、产值、效益优势暂未显现。与其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潜力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全县及周边地区竞相发展核桃,影响和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二、土地面积大。全乡现有耕地面积7.6万亩,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三、核桃资源丰富。拥有低产老核桃2.1万亩,通过高接换优、强化管理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河北乡核桃产业协会和2009年安宁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相继成立,使产销一体化模式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全乡核桃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初步完善,乡村两级果树管理站、信息网络、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发挥,使核桃生产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与应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三)效益

1、生态效益

核桃植株高大、枝繁叶茂、根系发达。项目实施后,将大幅度增加坡塬地经济林建园面积和项目区林木覆盖率,并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防风固土作用。

2、经济效益

核桃是陇县传统的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品质好,生产开发潜力巨大。东坡村自2003年以来,共栽植优质核桃4600亩,其中1000多亩已挂果,每年实现收入70—9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837元增加到目前的4723元,核桃产业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到2012年示范园区建设实施后,全乡年核桃总产将达到2000吨,总产值达到24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且效益期可持续30—5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占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40%。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乡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明确定位,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

全面提升我乡核桃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建设省内外知名的核桃之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首先是基于对核桃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定位,就是把核桃产业培育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其次是制定了科学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并能严格按照区域布局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到地块。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严格考核,做到领导、责任、目标、措施“四落实”。

    (二)思想认识上有了大的突破

    “要致富,种核桃”已成为全乡群众的共识。广大农民偿到了脱贫致富“金果子”的甜头,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村对多年精心培植核桃这一富民兴乡的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乡形成了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实惠于民的良好氛围。过去种植核桃是在荒山荒坡上,箐沟里面,现在东坡、底渠、庙坡等村的群众,把核桃树种植到耕地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靠山养山种果致富。科学的发展观念使人们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实践上有了新进展。 

   (三)因地制宜,落实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利用本地核桃自然资源优势,分期分批嫁接改造,引进黄龙、杨凌等地新品种种植,引进优质苗芽嫁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获得效益,初步形成了发展优质核桃的新格局。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作为乡、村干部年终量化考核的一个指标,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四)核桃种植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户自觉性增强,大部分农户已开始意识到规范种植的重要性。在核桃种植中,认真按照“六个一”的技术要求种植,在复垦、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核桃成活率、结果数量逐年增多,种植管理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些种植大户利用生态农业原理,农林结合,林畜结合,共创高效,形成了核桃示范园,取得了多种效益。

   (五)核桃种植规模化趋势逐步形成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河北乡核桃已形成东坡、底渠、庙坡、白石为主产区,其它村为辅助的格局,逐步走上规模化、规范化道路。部份农民因种植核桃走上了富裕之路,东坡村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有60多户,超过2万元的有10多户,80%的核桃种植户年收入在0.5万元至0.8万元之间,白石村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30多户,超过2万元的有8户,0.5万元以上的有60户,0.5万元以下的有100多户。底渠、兰家堡、西凉湾村核桃平均单株产值在300-600元,东坡村的卢根生,卢军科等大户年收入达5万多元。这些种植大户在群众中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有差距,措施不到位

    乡村干部和群众都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村没有成立指导核桃生产的专门机构,没有长短期规划,措施不得力,人员、经费不落实,核桃产业底数不清。加之在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方面指导不够,造成很多群众在不适宜区、不适宜地块种植核桃失败,影响了部分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还有少数群众经济意识差,没有树立家庭经济发展的理念,认为种植核桃是政府的事,政府给钱就种,种了也不管死活,没有钱就不动,等、靠、要思想突出。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全乡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产业发展

近年来,市、县项目资金少,乡级财政无力投入。发展核桃产业方面投入的资金与其它项目相比,数量很小。没有专项核桃发展资金,农户也筹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到核桃种植和管理中,种植所需的后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重发展,轻管理,成活率不达标,实效不明显。由于缺乏资金,防治病虫害所需的农药、喷洒农药的先进设备等基本上没有配备,大多数种植核桃户只能等待观望,而对自己经济收入的这棵“摇钱树”重视不够,缺乏科学的保护手段,严重影响着核桃速成、优质、高效的发展。河北乡核桃产业协会和安宁核桃专业合作社,也因缺乏资金而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三)种植管理粗放,科技含量较低

我乡发展核桃历史悠久,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一支核桃发展专业队伍,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本地有些好的经验、核桃种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没有普遍推广。服务跟不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农户尚未掌握科学规范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迫切需要科技的服务指导。近三年是我乡发展核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时期。但是农户种植发展核桃,大部分没有完全按种植要求“六个一”标准栽植,存在坑小、苗小、覆膜率不高等问题。种植后有的农户不按要求规范化管理,不按要求修枝打杈,干旱缺水时不浇水,不按季节施肥,施用农家肥不发酵等,加上人畜破坏现象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弱

近几年来我乡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加上本地的乡土品种,现有几个品种,主要有野生铁核桃、鸡蛋皮核桃、圆菠萝核桃、泡核桃,还有优质香玲、中林、西扶、清香、辽核、鲁光等品牌,其中长势好、产量高品质好、受群众欢迎的有本地泡核桃、鸡蛋皮核桃、优质香玲、辽核、鲁光核桃。在引进新品种时,农户太过盲目,在不了解新品种生产所需环境特点的情况下就将此引过来,致使一些品种种植长势差,产量低。群众在种植过程中将不同品质的核桃混种在一起,品种之间不做任何标识,造成品种混杂,不利于管理。我乡至今还没有一个“打得出,叫得响”的品牌,现有的“关山月”品牌,也没有产生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较低,难以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五)后续产业建设滞后 ,服务跟不上

    核桃种植业是整个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加工业的增值和销售业的促销与之配套,核桃产业也很难发展壮大起来。到目前为止,全乡尚没有一家进行核桃深加工或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核桃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处于半瘫痪状态,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仍由农户自种自销或小商贩从农户手中收购后进行销售,没有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发展思路、目标及策略措施

发展核桃产业,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把这项造福百姓的绿色工程做大做强,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合理布局、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全力推进,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一)发展思路

全乡核桃产业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主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注重特色,形成布局合理,品种优良,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河北核桃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核桃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规划目标

 到2012年,新建优质核桃示范园3万亩,改造核桃低产林2.2万亩,使全乡核桃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000吨以上,年实现产值2400万元,使核桃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成以上,建成10个千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区,打造杨家寺至石岭、底渠至白石、东坡至权家下三条30公里核桃产业带,成立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建立10个分社,吸收社员1000人,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1个,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真正实现省内建园规模最大、品种品质最优、科技水平领先、服务功能健全的陕西核桃第一乡。

    (三)布局重点

     1、以10个村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建设东坡、兰家堡、白石、庙坡、权家下、大谈湾、底渠、岐家塬、韦家堡、西凉湾10个千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区;

     2、以通乡公路为依托,建设东坡、兰家堡2个5000亩以上核桃专业村,庙坡、白石2个3000亩以上核桃专业村。

     3、以陇清路、清堡路、底尚路为轴线,打造杨家寺至石岭、底渠至白石、东坡至权家下三个核桃产业带。

     4、以通村水泥路为重点,建成核桃路10条50公里。

    (四)策略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乡政府要成立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水利、林业、土地、交通干事为成员。各村也要成立本村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党员干部身体力行、靠前指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狠抓质量建设,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在乡果树站设立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技术服务,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负责对苗木、管理等进行统一协调部署,确保全乡一盘棋,整体高效推进。深入开展“干部进村帮千家”核桃产业发展互助工程,明确工作责任,整合建设资金,增强发展活力。并制定《河北乡核桃产业建设督查暂行办法》,将核桃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实行专项督查考核评价,对核桃管护、建园任务完不成、完成质量差的村及干部进行逐级问责。同时,建立乡领导及干部包抓机制,每个示范园确定一名乡领导和包村干部包抓,推动大户承包、集中连片建园,促进产业发展的进度和质量。

2、强化政策扶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优化农业投资结构,集中资金,支持本规划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科技投入,争取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为了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乡政府上出台有关苗木繁育、园区建设、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允许承包和转让。”原则,对承包大户优先流转土地,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有偿服务。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300亩以上集中连片园区,每亩补助苗木费100元。各村要制定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办法,整合物力财力资源,支持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二是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社会资金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投入新机制。鼓励核桃加工企业出资、投物,解决农户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与农户建立起长期的利益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原料基地。三是把争取项目建设作为扶持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以项目作支撑,引导和鼓励个人、集体和企业等多种经济主体参与核桃生产、加工和流通,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经营理念和产品市场等方面优势,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按园区化建设要求,对“果、畜、沼、窑、草、路”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安排。果园机械可享受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

3、强化科技保障,提高果业生产水平

    乡村两级要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人才、培训等支撑体系,由乡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优质核桃产业发展的职责,负责对全乡优质核桃园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更新工作。一是不断引进新优品种,推广核桃幼园高接换优和成龄老园低产改造等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摸索其生产技术,实行优质核桃保优栽培,不断提高优质核桃产量。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阵地,采取指导培训、现场示范、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生产技术培训,使全乡户户均有技术人员。通过现场示范、座谈讨论等方式,现身说法,开展经验交流,提高群众的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把新技术及时推广应用到生产的关键环节,切实提高作务水平,使全乡核桃园均达到优质园区标准。

    4、强化运作机制保障,确保核桃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选择有较好科技示范基础、农民积极性高、建设环境好、基础条件好的村组建立优质核桃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坚持市场运作机制,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中介,实施定单生产。按照优质核桃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要求,乡、村核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群众各自履行职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建立产业化运行方式。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核桃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果农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群众和企业更好地组织核桃产品生产和销售。在硬件设备和人员方面加强河北乡核桃生产信息网络建设,开设河北核桃信息专项网页,开展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促进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的转变。每年举办一次核桃生产大赛,邀请上级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知名企业代表、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核桃经纪人等光临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核桃交易市场,扩大营销范围,力争将其打造成全省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

    5、强化发展战略保障,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继续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核桃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原则,优化核桃品种结构,发挥河北核桃生产优势,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对核桃产业实施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