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说“一起去看”吗?

 淡然的图书馆 2012-03-30

你会说“一起去看”吗?

张丽钧 

    刘心武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一起去看》。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颇耐人寻味——儿子16岁那年,父亲搞到两张球票,跟儿子说:带你去看球!儿子听了,老大不乐意,晃晃肩膀出门去了。父亲无奈,便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富余的那张票退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中场休息时,他竟发现儿子也来了!儿子正和一帮同学在一起嘻哈说笑。气急败坏的父亲一怒之下没等散场就回家了。后来,儿子上大学了,某天母亲重提旧事,儿子说: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却把我当成了附属品,随随便便把我带来带去。再后来,儿子工作了,父亲坐上了轮椅。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父亲听了,老大不乐意。不等儿子下班开车来接,就独自驾着轮椅直奔赛场了。儿子赶到家,自然扑了个空。母亲对他说:你爸说他不要人带去,他说他又不是件东西,凭什么让人带来带去?在赛场,儿子找到了父亲。中场休息时,儿子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微笑点头……

    当父亲对儿子说“带你去看球”的时候,他话中没有歹意;当儿子对父亲说“带你去看球”的时候,他话中也没有歹意。但是,一个“带”字,却听得人心中生出万般不快。父亲与儿子,都曾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忽略了使用“一起去看”这样的词语;而彼时彼刻处于相对劣势的人,都敏锐地嗅出了这“忽略”中散发出的不平等气息,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用自身的悖谬行为进行了软抵抗。好在,这一对父子在分别犯了同样的错误之后,终于自觉摒弃了那句不招人待见的“带你去看”,也终于懂得了“一起去看”的无比珍贵。

    除了在屋檐之下,我们还在哪些时刻粗暴而流畅地说着“带你去看”之类的话却浑然不觉呢?

    占有优势话语权的人,往往容易犯“居高临下病”。走进课堂,我发现太多老师迷恋说“老师讲给你听”“老师做给你看”。站在讲台上发布正确答案,让一些老师上了瘾——以一个万能人的姿态矗立学生面前供其瞻仰膜拜,恰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似乎压根就不会说“我们一起……”这样的话,越是上公开课,越是要抢镜头,舍不得给孩子机会,顾不上让孩子精彩。当我走进山东杜郎口镇中学,我发现那里的每一间教室都没有讲台。校长告诉我们说:我们砸掉讲台,就是逼着老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师生一起去学。

    在一个笔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大家。他给了我一张个性名片,上面印有他手书的“永远是朋友”。我一直称他“X老师”,散会那天,却听到有人喊他“X部长”。我说:原来您是这么大的官啊!名片上怎么不写呢?他淡然一笑说: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我不愿暴露自己的职务,怕大家对我产生“职务歧视”。——“职务歧视”?好新鲜的说法!我问自己:我会“歧视”某些高职务的人吗?也许会吧。那些被我“歧视”的,多是不懂得与人平行对话的人,他执拗地热爱着与人垂直对话的感觉,高高在上,打着官腔,说着连他自己都不信奉的所谓真理。——这样的人,懂得“一起去看”的珍贵吗?

    占有优势话语权的人啊,你是否属于“居高临下病”的易感人群呢?那躲在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身体哪个角落里的优越感,会不会在某个时刻用一个刺耳的句子说出你致命的倨傲呢?当你带学生走向一个精彩世界,当你带民众走向一个繁荣明天,你会说“一起去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