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养生

 wangliya 2012-03-30
.中医讲立春时节的养生经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中医讲立春时节的养生经

中医讲立春时节的养生经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一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首乌干片([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虾仁韭菜([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导读: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因为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讲春天养生:牢记多甘少酸原则

多甘少酸是饮食原则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


立春时节的中医养生经:咬春

导读:现在已经立春了,那么在立春时节的中医养生经是什么呢?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吃多了肉类、海鲜等高蛋白、高脂肪类菜肴的人群,不妨学一学古人“咬春”的习俗,吃些应景的蔬菜,特别推荐韭菜、萝卜等时蔬,可帮助你升阳气、清肠胃、助消化。

立春时节的中医养生经:咬春

立春时节的中医养生经:咬春

我国民间在立春当天有吃萝卜或以韭菜为主要原料的春饼的习俗,称为“咬春”。“细究起来,这两种蔬菜都比较应时,与中医提倡的顺应天时的养生观念十分吻合。”从功效来看,这两种时蔬也各有保健特色,是名副其实的“养生菜”——

韭菜:

初春时节的韭菜鲜嫩可口,民间称作“起阳草”,用现代人的通俗说法,是不可多得的蔬菜“伟哥”。初春时节,自然界春阳升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旺,此时吃韭菜,除了具有独特的壮阳效果外,还可帮助人体阳气回升,增强抵抗力。另外,韭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一些杀菌消炎的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通畅,素有“洗肠草”之称。年节期间受美味诱惑多食而引起消化不良的人群,适当食用可帮助清肠胃。

温馨提醒:

韭菜味甘辛,性温,有口舌生疮、咽干喉痛或是手脚心发热、盗汗等阴虚内热症状,或是患有眼疾(结膜炎)的人慎食。另外,韭菜的粗纤维含量很高,虽然有助于通便治便秘,但对出现腹泻、消化功能较弱或患有肠胃炎的人,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或加重病情,也应慎吃。普通人一次也不宜进食过多,以免加重消化负担。食用方面,韭菜最好现做现吃,久放或者隔夜不宜食用。

萝卜:

新鲜多汁的萝卜是行气醒胃的“能手”。春节期间,饭局连连,美味吃不停,不少人的肠胃因负担过重而“造反”,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腹泻或是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高发。陈瑞芳建议家中可常备新鲜萝卜或老萝卜干,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和出现的症状,妙用萝卜可将一些早期消化不良的疾病“镇压”下去。比如:对于吃得太饱出现食滞的普通人群,可取适量老萝卜干煮水喝以消积食;而对于阴虚内热、实热体质的人,可适当用排骨煲些萝卜汤吃;但脾胃虚寒者,吃萝卜最好用焖煮。

温馨提醒: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萝卜性寒,有助行气,脾胃虚寒或气虚的人群不宜多食。此外,有慢性肠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忌食萝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鉴于萝卜有破气之效,服用人参、首乌等补气药的人群也应戒口,以免“一补一破白忙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