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南疆(三)

 人类情深 2012-03-31

 情系南疆(三)

 第三章 群英谱

    在对越作战中,全体参战同志战胜种种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团结一致,密切协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他们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辉史册

    为了加强英雄事迹的宣传,我在这里整理了一部分我市群英的事迹。

    二等功臣陈贵富、邢玉华

    陈贵富, 山东邹城市郭里镇人

    邢玉华,山东邹城市城前镇石泉村人

    1985年7月19日凌晨,在我六号哨位多次打退敌人冲击的同时,激烈的战斗也在二号哨位进行着。守卫这个哨位的是新战士陈贵富和不久前才由兄弟连队调来的新战士邢玉华,两人都是十九岁。这个哨位,是一个长刚过两米,高、宽都不过一米的天然石洞,离越军阵地只有八米远。白天两人只能侧着身子躺在洞里,晚上才能出来透透风。

    洞里的温度经常在摄氏四十二度以上,热得象蒸笼。下雨的时候,洞里便满是水,外面的雨停了,洞里石缝的渗水还要滴上好几天。

    陈贵富的双腿被蚊虫叮咬后溃烂了,脚肿的鞋都穿不上。他看到几十名越军怪叫着冲上来,便嘱咐邢玉华在洞里守住报话机,和排长保持联系,自己抱上一箱手榴弹和几根爆破筒走出洞去。他在山坡上选了一个人能够爬下来的凹部隐蔽着,等敌人离他只有十七、八米远的时候,猛地站了起来,把三根爆破筒接连投到到敌群里,只听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十几个敌人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不动了,余下的哇哇哭叫着滚下山去。看着敌人的狼狈相,陈贵富拍拍手上的土,哈哈大笑:“小子们,认识认识吧,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士!”

    二号哨位的下面,多是陡崖,易守难攻。敌人的步兵吃了亏,便疯狂地打起炮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早在几天前,陈贵富就在二号哨位的右后测设了一个假哨位,敌人的几百发炮弹都打在这个假哨位上。敌人以为阵地上不会有人了,两个越军扛着一箱手榴弹爬了上来。陈贵富和邢玉华见越军只有两个人,便想抓活的,等到越军走到洞口时,邢玉华猛地一下抓住了一个越军的腿,另一个越军吓得怪叫了一声,扔下肩上的手榴弹箱,调头就跑。邢玉华由于几天没有吃东西,手劲不足,让敌人挣脱了。望着敌人逃跑的背影,眼疾手快的陈贵富,投出两枚手榴弹,两个敌人便躺倒不动了。

    从19日凌晨到25日傍晚,陈贵富和邢玉华,以惊人的毅力,打退了敌人从班到排规模的进攻几十次。我英雄的二号哨位岿然不动。这两名年轻的战士,以惊人的毅力,为确保2号哨位,立下汗马功劳。

    三等功臣王守锋

    王守锋,山东邹城市城前镇后瓦村人

    在收复211高地的战斗中,王守锋同志在配合六连进攻受阻,伤亡不断增大的紧急时刻,只身绕到敌后,闯入敌阵,选择地型迅速跃进,正当他观察敌情敌火力点时,发现一个敌人正举枪向我们的战士瞄准,王守锋先敌开火,击毙了这个敌人,他选准有利时机发射82无座力炮弹10多发,消灭敌火力点2个,为六连攻击占领211号高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等功臣刘召海

    刘召海,山东邹城市张庄镇西柳峪村人

    刘召海在211高地守卫着2号哨位,可以说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是十分危险的一个阵地,既要忍受蚊虫的袭扰,又要密切监视敌人动向。发现情况及时向后方报告。中午,烈日当头,烤得人们透不过气来,而且又饥又渴,后方供应很难送上来,一壶水要保证喝一个星期。在收复老山211高地的战士中,刘召海被敌一发炮弹落爆炸的气浪将他掀出两三米远,耳膜震破,昏了过去,苏醒后,他怒火满腔,趁着烟雾爬出洞口,对着冲上的越军,他投出了几颗手榴弹,轰轰隆隆响声,把3名敌人送上了西天。他又向炮兵报告敌情,准确打击目标。他一直坚守在这个哨位上。配合增援部队上来,夺取了211高地的全部胜利。

    三等功臣 秦幸福

    秦幸福 山东邹城市郭里镇人

    秦幸福同志在老山作战中,机智灵活,勇敢歼敌,和全班战士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和偷袭。后阶段担任军工任务中,沿途要穿过敌人两道炮火封锁线、两道步兵轻武器封锁区,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沿高地运送弹药给养一百五十多余次,在班上其他同志的协助下,抢运伤员五人次。在7,11战斗中,他三天二夜没有休息,并发高烧的情况下,坚持把弹药和食物送到最危险的高地,该同志冒着弹雨,穿行在地雷密布的丛林中……

    二等功臣段宝安

    段宝安,山东邹城市张庄镇小烟庄村

    在一次战斗中,我某高地上牺牲四名烈士,为了把烈士的遗体以最快的速度抢下阵地来,由八连组织四名“敢死队”员,他们冒着牺牲的危险去抢救。段宝安积极申请,加入敢死队,支部批准了他的请求。

    天蒙蒙亮的时候,在见度良好,趁着早雾未散,他们还得看好路形,防止走入雷区。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前进,“敢死队”接近某高地,他们贴着山脚慢慢往上摸,对面敌人的高地上弥漫着硝烟,四周偶尔传来几声尖厉的枪声,他们在小心中寻找着牺牲的四名烈士的遗体,四名烈士的遗体终于找到了,然后他们慢慢互相传递,一人背着一个遗体送到了船头方向等待的军车上,胜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卜凡贵烈士事迹

    卜凡贵,石墙镇江庄村人。

    1985年6月11日,收复211高地战斗打响。卜凡贵烈士不顾敌人的火力阻击,奋勇杀敌。在前进的途中,一颗罪恶的炮弹击在他身边爆炸。王国友身负重伤,倒在地上。战友们跑过来,要抬他下去急救。但是,王国友满脑子想的是夺取高地,坚持不下火线。他说:“战斗中多一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胜利。”说完,自己简单包扎一下,忍着剧烈的伤痛,艰难地站了起来。然后端起冲锋枪向敌人猛射,卜凡贵却永远地倒下了。

    |

    宋传振烈士事迹

    宋传振烈士,中心镇中四村人

    在5.31战斗中,他发现敌人一个较大的屯兵洞,他抗起82无座力炮准备瞄准摧毁时,越军的炮弹在他的身后爆炸,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又抗起82无座力炮发射了2枚炮弹,摧毁了敌人的屯兵洞后,他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壮烈牺牲。

    王成排烈士事迹

    王成排烈士,城前镇后瓦村人

    王成排所在的连队,在军工期间,担负向前沿各阵地运送弹药和生活供养。在一次战斗的紧要关头。前沿阵地急需弹药,但通往前沿的道路上,被越军猛烈的炮火封锁,他英勇无畏,肩上扛着手雷弹送往阵地的路途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有多少故事,散落在星光里。有多少传奇,埋藏在岁月中。

    还有很多很多在对越作战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只因时间关系,在以后文章中慢慢去写。

    “碧血洒老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身居猫耳洞,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这就是当年我们前线指战员们的高尚情操。

    一代风流,功垂千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躯的英烈永垂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