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路货运市场的现状分析 1.2、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2、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 (1)观念转变不到位,经营方式落后,是导致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铁路运输长期按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运作,卖方市场、垄断经营,“铁老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进行了大量货运营销的宣传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货运部门的干部职工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没有真正树立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输围着营销转的观念。 (2)过多的价外收费以及僵化的价格机制,削弱了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在货物运输市场竞争中,价格已成为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各种运输方式在价格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铁路货物运输的价费调节机制差,价格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很突出。 (3)货物运输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铁路的提速调图,铁路货运相继开发了“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新产品,但总的来看,与市场对接仍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满足不同货主、不同品类物资运输需求的产品系列。 (4)运力和需求矛盾突出,货物运输能力不足。主要干线和部分地区线路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车种、箱型结构不合理,运力配置不尽科学等因素制约着铁路货运的更大发展。 (5)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货运市场的开拓。随着“百点计划”的落实,货运服务质量虽然有所改进,但办理手续繁杂,环节多,运到时限没有保证,货损货盗理赔不及时等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为此,强化市场营销手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确定目标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铁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3 加快铁路货运营销与发展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层层建立专司营销职能、反应快速灵敏、运作高效的市场营销机构,并互相联结辐射,形成营销网络。一是进行广泛周密的货源调查。科学的市场分析预测是了解掌握货主需求、制定货运增收战略的依据。二是构建反应灵敏、运作顺畅的营销机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都应建立相应的营销机构,从而形成全路联网、上下贯通的分析决策系统,在全面及时掌握货源变化的基础上,对开拓货物运输市场,配置运力资源,开发运输产品等战略性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综合协调,对内避免无序竞争,对外保证兑现运输承诺。 (2)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营销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工作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专门负责营销工作的人员,一部分是货运窗口的服务人员。铁路货运营销人员应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熟知铁路运输业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公关能力。 (3)要有一个保证营销顺利运作的决策层与配合层。决策层要有真正具有权威性,能够科学决策的指挥人员。同时,激励、考核、奖惩、日常管理等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保证各项营销决策顺利实施。只有决策层与配合层有效运作,才能形成保证营销工作/顺利开展的运作机制。 (4)建立市场营销的激励机制。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货运市场营销的目的,必须把开拓市场的动力传递给每个营销人员,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加给每个员工,这是对货运市场营销的有效激励。 (5)运用货运营销策略,把握运输市场。在营销策略上,要从铁路已经失去垄断地位的实际出发,和其他运输方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在货源组织上,要准确掌握管内所有企业数量、产量和销售方向,与货主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巩固大宗货物运输市场,拓宽中长距离货运市场,积极争夺短运距货运市场和高附加值货运市场。 (6)瞄准目标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结构。目标市场是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点,企业能否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是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铁路货物运输瞄准目标市场,精心设计开发了“五定”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受到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今后,应在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大力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加强运价管理,形成良好的营销环境 3.3 优化运力配置,为市场营销提供可靠的运力保证 3.4 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努力为货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3.5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盈亏责任 综上所述,铁路货物运输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铁路货运改革已刻不容缓。铁路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建立卓有成效的营销体制,改革运价体制,调整产品结构,升华服务理念,转换经营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铁路货物运输的不利局面,使铁路货物运输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