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贾传奇(一)商人出世

 gcwl 2012-03-31
  话说秦始皇时,有一天,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举行了一个迎接客人的仪式,被迎接的是一位女客人。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能够成为他的座上宾,这个女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她既不是来访的国家元首,也不是出身高贵的皇族贵妇;既不是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更不是怀揣长生不老药的天上仙女。谁能想到,女客人竟是从巴山蜀水的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一个平民百姓,她的名字叫清,是个寡妇,人称寡妇清。当然,寡妇清和普通老百姓略有不同,因为她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工商业者。 
  这个故事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里边。秦始皇是惟我独尊的千古一帝,寡妇清终究是一个平民百姓,她怎么可能成为秦始皇的座上宾呢?(图1) 
 
 
  “货殖”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货”就是资财,财货的意思,具体地讲,有金钱、土地、粮食、矿产,还有牲畜等等物资财富。“殖”就是增加、增值的意思。货殖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资财能够不断地增值,不断地增加。资财的增值,离不开人的经营和管理。可是,是否有了人的经营和管理,资财一定会增值呢?司马迁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是说,发家致富没有一个固定的门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豪。资财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主人,“财凳”轮流坐。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即使白手起家,也可以积累万贯家财。反之,即使坐拥金山,也可能土崩瓦解。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专门给善于经营、善于管理的工商业者写的传记。《货殖列传》提到的人物总共是52个人,其中有十几个人记载得比较详细,另外三十几个人写得就比较简单了,有些人只是提了提名字而已。以从事的行业看,大体可以把他们分为3种人。(图2) 

 

 
 

 第一种人,专门经商搞贸易。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贡;越国的政治家范蠡;还有战国时代的大商人白 圭。 
  第二种人,主要从事大规模商品生产。比如,寡妇清,她家经营的产业是开采朱砂矿;另外还有开采铁矿的;煮盐的;从事大规模畜牧业的。 
  第三种人,从事服务业。比如,专门经营金融借贷业的;开饭馆的;作兽医的等等。 
  司马迁把各行各业的人集中在一起,专门为他们写了传记——《货殖列传》。 
  列入到《货殖列传》里边的人,都是一些富豪。可是,司马迁为这些人树碑立传是有条件的。 
  司马迁写的《太史公自序》,是《史记》里边的最后一篇。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谈到写《货殖列传》的出发点,总共5句话。原文说,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这5句话,就是司马迁给工商业者写传记的条件。可以把它归结为3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布衣匹夫之人”。讲的是,工商业者发家致富的时候,是普通百姓,不是当官的,他们发家靠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是政治权力。 
  第二个条件,“不害于政,不妨百姓”。讲的是,工商业者能够发家致富,靠的是守法经营,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坑害国家的利益,尤其不坑害老百姓的利益。 
  第三个条件,“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讲的是,工商业者发家致富的经营之道,值得后人学习,能够对后人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只有符合以上3个条件,才有资格被司马迁载入史册,才能名垂青史,留名百世。 
  因为《史记》中有对商人的记载,今天,我们才能知道中国古代早期工商业者的故事,才能了解中国古代商人和商业发展演变的轨迹。经商做买卖的人,为什么叫作商人?专门从事贸易的行业,为什么叫作商业?在这些词语演变的背后,又包含了哪些中国早期的商业故事呢? 
  在现代汉语中,“商人”这个词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的。狭义的商人,指的是专门跑买卖、搞贸易的人。广义的商人,是指所有经营工商业的企业家、老板。在这里,我们用的是它的广义。而广义的概念,又是从狭义的概念引伸出来的。 
  在中国,专门跑买卖、搞贸易的狭义的商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传说,是《周易》里所写的,“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是说,神农氏在都城里,投资开发,建设了一排排的店铺,每天中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带着各自的货物云集而来,在这些店铺摆下摊位,互相交易。交易完成,又带着各自需要的东西满意地回家了。 
  神农就是炎帝,在中国,神农是个了不起的大发明家!传说农业生产,打井取水技术,耒耜等农具,还有治病救人的医药等等,都是神农发明创造的。(图3) 

 
 

 神农以后,又出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领导人叫黄帝。传说文字、历法、制造车船、养蚕织布、做衣服、建房子等技术,就是黄帝和他的大臣们发明的。(图4) 
  在神农和黄帝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告别了野蛮时代,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坎。所以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 
  既然我们整个民族都是神农创造的,那么把中国的市场交换、商业贸易的起源,也说成是他的专利成果,这不过分吧。 
  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人集体劳动、集体生活,由于人口不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很少。因此衣食住行的事情,都由部落内部自己解决。 
  随着人口增加,部落活动空间扩大,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多了,物品的交换逐渐出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有一部分人不再务农了,他们从生产活动当中游离出去,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做买卖成为一种职业,这些人只搞贸易,不干别的。商人和商业,就这样出现了。 
  所以说,在人类历史上,交换是随着部落和部落之间建立的这样那样的联系,才慢慢出现的,并非是哪一个人的发明。 
  在中国,这种职业化的商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据研究,大致是在夏朝末年商朝初年出现的,距今大概三四千年。1990年,国外考古学家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一个墓葬里,发现了一些丝绸的碎片。根据考证,这些丝绸的碎片,生产年代在公元前1700年一公元前1500年,恰好是中国夏末商初的时候。肯定地讲,这些丝绸碎片是中国人制造的出口货,为什么这么说呢? 
  距今5000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国祖先,已经发明了用蚕丝制作丝绸的技术,在此后几千年的时间里,制作丝绸是中国人独有的“独门功夫”。 
  这些生产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绸,是什么人把它弄到遥远的中亚呢?即使今天从西安出发,坐火车去乌兹别克斯坦,也需要好几天呢。可以想像,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靠着几匹马,几匹骆驼,甚至就是一双脚,穿过漫漫的沙漠,越过千山万水,冒着生命危险,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把一些丝绸从中原内陆运到了遥远的中亚。如果不是专门靠做买卖经商赚钱的商人,又会是谁呢?所以说,我国历史上职业化的商人,在夏朝末年就出现了。 
  商人名称的由来,和商族部落以及后来的商朝有直接的关系。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时,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这带活动的一个部落叫商。商部落畜牧业比较发达,非常擅长经商做买卖,经常把本部落生产的皮毛和一些畜牧产品,跟其他部落交易。他们经常出门做买卖,走南闯北,最需要的就是交通工具了。于是,商族部落的人发挥了自己非常善于调教牲口,畜牧业又比较发达的特长,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由此,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相土乘马”、“亥作服牛”的故事。“相土乘马”中的相土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商族部落的一任首领。据说是他驯服了马,供人骑乘。人骑着马到处跑,是从相土开始的。“亥作服牛”中的“亥”,叫王亥,他是相土的后代,也是商族部落的一任首领。在甲骨文里发现的一些字,如应该的“该”,考核的“核”,根据研究,指的是王亥。王亥不仅在商族部落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上,也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据说就是他驯服了比马更难驯服的牛,用牛来拉车、跑运输。(图5) 

 
 

    牛,平时很老实、很温驯,但也有发脾气的时候。牛发起脾气是非常可怕的。而驯服了马,驯服了牛,供人们骑乘,拉车、跑运输,这些是我国古代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马的优点是速度快,牛的力气比马大,拉的东西比马多,用牛拉车跑运输,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王亥在经商做买卖中遭遇飞来横祸,被人杀死了。因为他的死,引发了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因为贸易引起的战争。 
  王亥驯服了牛,给牛套上车,赶着牛车到处跑运输、做买卖。王亥把一车一车的皮毛、畜牧产品运出去,再把其他地方生产的特产买回来,不久,他就发了大财。 
  一次,王亥赶着牛车渡过黄河,来到了现在的河北省易水河一带做买卖。易水河一带是狄族的地盘,当时在这里的是狄族的一个部落,叫有易氏。有易氏部落也擅长做买卖,不知什么原囚跟王亥发生了贸易纠纷。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看到王亥赶着一个牛车,感到非常新奇,又看到牛车上装满了各种值钱的货物,顿时起了图财害命的歹心。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纠结族人把王亥杀了,又把王亥的牛车、货物,以及随行的奴隶等全都抢去。王亥被杀的噩耗传回到商族部落,人们悲痛欲绝。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上甲微带领本部落的人,同时又联合了何伯部落,一起挥师北上讨伐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领死于乱战之中,有易氏整个部落的人被商族部落俘虏,当了奴隶。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因为贸易纠纷而引发的战争。王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名有姓的生意人,后来被他的子孙奉为高祖,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纪念他。今天,河南商丘人民还特地为王亥塑像。   后人为什么尊重王亥?纪念王亥呢?当然是因为王亥驯服了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王亥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因为他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品德:一个是勇敢,再一个是创新。例如,牛的力气非常大,从来没有人敢给它套上缰绳,让它拉车,王亥首先做到了。因为他勇敢,敢于尝试前无古人的事情,所以表现出了创新的精神。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勇敢,离不开创新,王亥是一个杰出代表。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牛的作用更大了。人们给牛套上缰绳拉犁耕地。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牛拉犁耕地。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见到牛拉犁耕地的场面。这是从王亥开始的。 
  到了王亥的第六代孙,商汤当领导的时候,商族部落更强大了,不仅商业贸易的范围更广,农业、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图6) 

 
 

  王亥驯服了牛,促进了商部落经济的发展,为商部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也给后人留下了“亥作服牛”的典故。 
  正当商族部落在商汤的领导下蒸蒸日上的时候,夏朝却在夏桀的统治下日趋没落。在我国历史上,夏桀和后来的商纣王,都被称为暴君。夏桀刚登上王位的时候,夏朝的力量已经比较衰弱了,很多部落不再服从夏朝的统治,纷纷闹起了独立。夏桀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和权威,带兵东征西讨。有些弱小的部落打不过他,被迫向他进献金银财宝、美女佳人。夏桀得到财宝美女以后,天天在家吃喝玩乐。夏桀在自己的王宫里挖了一个巨大的湖,湖里灌满了酒,叫酒池;他还在首都外建了一个巨大的行宫,方圆十几里的建筑都是雕梁画栋。在这个行宫里,夏桀建了一座高台,叫遥台。它全部用洁白的玉石砌成。夏桀穷奢极侈,榨干了老百姓的血汗,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一次,夏桀登上高高的遥台,俯瞰大地,得意忘形地说,我是天上的太阳,要永远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老百姓不敢公开议论,就私下诅咒他,“是日何时丧?予与汝偕亡!”说,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呢?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商汤看到夏桀不得人心,悄悄地做起了消灭夏朝的准备。他广施仁德,赢得了本部落以及周围很多部落的拥戴。之后,商汤在和夏桀斗争的时候,不仅采取了政治手法和军事手法,还采取了打贸易战的手法。(图7) 
  夏桀王宫里,从各地搜罗来的年轻女子多达上万人,夏桀要求她们个个身穿绫罗绸缎,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万多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冬天得有冬衣,夏天得有夏装,春秋也要有个换洗的,所以,供一万多人穿的衣服,少说是几万件,十几万件,多说就是几十万件了。由于高级锦缎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一路上涨。商汤发现有机可乘,组织本部落的人赶制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锦缎卖给夏桀。商汤还组织商队,买来各种珍宝奇玩,也卖给夏桀。交易时,商部落不要别的,只要粮食。贸易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长时间,夏朝就国库空虚、粮食短缺了。而同时商部落却是物资充裕,实力大增。商汤看到时机成熟了,在公元前16000年,亲自带兵,赶跑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建立后,立国600多年,工商业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当然,商朝后来又被周朝灭掉了,整个商族部落的人,上自王公贵族,下到普遍百姓,都成了周朝的奴隶。 
  商朝的遗老遗少,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不会种地,没有什么手艺,靠什么养活自己?他们被迫拣起了老祖宗的传统,经商做买卖。无论在商朝建立前,还是灭亡后,商族部落的人都善于经商做买卖,久而久之,专门经商做买卖的人就被称为商人了。本来商人这个名词指的是商族部落的人,或是商朝人。就像后来的汉朝人称为汉人,唐朝人称为唐人。由于商族部落的人很善于经商做买卖,所以商人就变成了生意人的代名词。现在,用于交易的物品称之为商品,专门从事贸易的行业称之为商业,商品、商业这些词都是从商人这个词派生出来的。 
  无论是商人还是商品、商业,这些词都跟商族部落以及商朝有直接的关系。这些词的演变以及它背后的历史兴衰,《史记》中都有记载。《史记》不仅记载了中国早期的商业发展,也记载了很多早期工商业者的故事。 
  《史记》里,占笔墨最多的当然是王侯将相这些大人物,而专门给工商业者写的传记《货殖列传》,只占比较小的部分,还是《史记》的倒数第二篇。但在司马迁之前,专门给工商业者写传记的历史书从来没有过,《货殖列传》是开天辟地的第一篇。 
  在整个《二十四史》中,除了班固的《汉书》模仿司马迁的写法,有一篇《货殖传》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三部为商人写传记的历史书了。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如果不是他,中国古代早期工商业者的故事,也就无从知晓了。 
  通过一些篇章,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绕有趣味的工商业故事,也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工商业者的传奇。寡妇清的故事,就记载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图8) 
  寡妇清的老家地处现在重庆市的涪陵一带,寡妇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可考的女企业家。寡妇清虽然是普通百姓,但她是一个女强人,才能卓越,一般的男人她瞧不到眼里。所以,丈夫去世后,她再也没结婚,一直守寡。因此司马迁称她为寡妇清,又因为她家所在的地方,在古代是巴国之地,所以又称她为巴寡妇清。 
  寡妇清家经营的产业,是开采朱砂矿。在古代,朱砂的用途很广,它可以把丝织品、麻布之类的纺织品染成红色。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红色,红色喜庆。所以朱砂是纺织业中非常重要的颜料。另外,朱砂还可以制作水银,用作药材。所以开采朱砂矿,是一个挣钱的大买卖。 
  寡妇清家的产业是她祖上开创的,到她这代时,已经是传了好几辈的家族企业了。大概因为家族里边的男子才能一般,所以寡妇清挺身而出,主持家业。寡妇清非常能干,把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她家的产品畅销全国。同时,寡妇清作为女企业家的名声四处流传,甚至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秦始皇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了寡妇清,还特地为寡妇清建造一座高台,命名“女怀清台”,以示表彰。在我国古代,女企业家本来就稀罕,而接受过皇帝接见和表彰的女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可是,秦始皇为什么要把寡妇清拜为上宾呢?(图9)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寡妇清的故事里,提了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寡妇清一直守寡,保持了妇女的贞节。 
  原因之二就是寡妇清有钱。 
  司马迁提出这两方面是有道理的。 
  关于守寡的问题。在秦汉时期,寡妇改嫁,不守寡,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比如秦始皇的母亲、汉武帝的母亲,都是改嫁的妇女。但是,秦始皇坚决主张妇女应该守寡,不应该改嫁。秦始皇曾经下过一道命令,原文说,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就是说,妇女如果在生了孩子后,因丈夫去世再改嫁,不仅对不起死去的丈夫,而且不守贞节,应该禁止。在这种政策背景下,秦始皇把寡妇清树立为道德标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说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号召妇女守寡的皇帝,那么秦始皇特地为寡妇清建造的女怀清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贞节牌坊了。 
  当时战乱,寡妇很多,守寡的不是一个,为什么秦始皇单单要表彰寡妇清呢?这就是司马迁提的第二个原因,因为寡妇清有钱。 
  寡妇清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的一把手,在秦国紧锣密鼓地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依然能把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创造了大量财富,可以说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名人。秦始皇接见寡妇清,会起到示范作用,产生轰动效应,既鼓励妇女守节,又表示了对寡妇清经商能力的重视和赞赏。寡妇清作为一个女性经商者,她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 
  除了寡妇清的故事外,《史记·货殖列传》里还记载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工商业者的故事。比如,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搞教育办学的人,他招生三千多人,号称弟子三千。学校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孔子办学的经费是怎么解决的呢?孔子经常坐着马车周游列国,人在旅途,总得吃饭、住店。那么,吃饭、住店的钱又从哪里来呢?原来,孔子有个好学生,叫子贡。子贡是个成功的大商人,他是孔子办教育的主要赞助者。现在经常把一些有学问的商人、企业家称为儒商,子贡是孔子亲手培养出来的商人,应是我国历史上最正宗、最地道的儒商了。 
  再比如,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灭了吴王夫差。功成名就之际,他却辞官经商去了,后人称其陶朱公。后来他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亲朋好友、邻里乡亲。 
  历史上,姜子牙,子贡,还有范蠡这些人,要么是以政治家为人所熟知,要么是以儒生为人所知晓。其实,他们都曾经当过商人、做过买卖。他们的人生大事,都体现出了商人独特的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些小商小贩,在新的历史机遇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开创了一个商人治国的新时代。 
  下期请看: 
  商贾传奇(二)贩夫治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