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转]第三帝国1939年年鉴【申精】

 皖林 2012-03-31

推荐[转]第三帝国1939年年鉴【申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希特勒于1923年的留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希特勒在1939年于慕尼黑的留影

  一月六号  波兰正式拒绝将旦泽交给德国管理

  一月十号  判处政治家Ernst Niekisch终生监禁

  一月十四号  发动纳粹青年团投身伟大的国家建设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青年团的军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青年团的宣传画  Auch du 你也是一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希姆来为青年团员讲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纳粹青年团的军事训练

  一月十九号 德国总统Hjalmar Schacht 宣布辞去职务,权利移交给了经济部长Walther Funk.

  一月二十六号 西班牙将军Francisco Franco 在德国的全力支持下取得巴塞罗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朗哥的照片于1939年

  一月二十七号 前德国皇帝Wilhelm II.在荷兰庆祝80岁生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威廉2世陛下于1905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德国皇帝威廉2世于1938年留影

  一月三十号  元首在议会上对阻止犹太人在欧洲蔓延的讲话

  二月2日 德国共产党宣布组成人民联盟对抗*主义

  二月十日 教皇Pius XI. (1857-1939)死于罗马

  二月十四号 战舰"Bismarck"下水,一个星期后,英国皇家海军的"King George V" 服役

  二月二十四号 匈牙利加入德国的反苏计划,意大利,日本也参与了联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天报纸对反共会议的报道

  三月一日  从此日起,只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才能成为公务员

  三月二号  新教皇Pius XII.宣布继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月十号  斯大林针对反共阵营发表讲话

  三月十三号  全德总工会被禁止活动

  三月十五号  德国占领捷克全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开进布拉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在布拉格市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在布拉格市政厅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守卫布拉格大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对全捷克公民书  捷克语同德语

  三月十六号 德国外交部提出了 大德意志蓝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希特勒50岁生日的纪念邮票

  三月十七号 英国首相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提出德关系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张伯伦先生和希特勒的合影

  三月二十号 法国对德国入侵捷克表示抗议和愤慨

  三月二十三号 立陶宛希望加入德意志大家庭,立陶宛一直都是普鲁士的领土

  四月七号到八号 意大利袭击了阿而把尼亚 并追捕其国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墨索里尼于1937年

  四月二十六号 Me-109加入德国空军

  四月二十八号 德国取消和波兰的互不侵犯条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时波兰危机时候的德国海报

  五月二号 东普鲁士征召妇女加入钢铁厂

  五月七号 汉堡庆祝开港750周年

  五月十七号 德国总人口打到七千万人

  五月二十二号 德国和意大利建立轴心同盟

  五月二十六号 法国和英国第一次向苏联发出信号,希望一起对抗纳粹的暴行

  五月三十号  墨索里尼写信给*,说意大利已经做好战争准备了

  五月三十一号  德国于丹麦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六月六号 德国自愿军从西班牙撤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自愿军海报六月十六号 国家银行宣布为*直接领导

  六月十八号 维也纳队9比0战胜沙克尔04队,夺得德国足球冠军 ^_^

  六月二十八号 民用飞机正式建立欧洲到美国的航线

  八月二号 爱因斯坦和美国总统会面时提出了原子弹的构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八月二十三号 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国外交部长在签字仪式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条约的副本

  八月二十五号 英国和波兰签署了防卫合作协定

  八月二十六  法国总理达拉第于教皇会面,交换了对欧洲局势的看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国总理

  八月三十号  波兰进行总动员

  八月三十一号  德军化装成波兰军队袭击了德国一个小城

  德国与波兰开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波兰骑兵的帽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在波兰的边境哨所清除路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国对华沙进行了空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波战争时期的宣传海报

  九月三号 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德国海军袭击了英国舰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货船被击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国沙恩霍特号军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邱吉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波兰内河上的大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俘的波兰士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象鸭子一样被德军俘虏的波军士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波兰市民在华沙空袭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轰炸后的一家医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元首在华沙检阅军队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这三个月屁事没有,等明年吧!

  ```````````````````````````````````````````````````````````````````

  ``````````````````````````````````````````````````````````````````

  
在来看看二战期间军机的发展

  浴血蓝天

  尽管各主要航空强国早有战争预感,纷纷在30年代初开始加

  速空军装备发展,但相对于他们的对手而言,这一动作实在

  是开始的太晚了。战争比预期的更早降临了。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军用飞机进入了

  一个佳作辈出的大发展时代,但惨重的伤亡却给这一时期的辉煌抹上了一片刺眼的血色。

  螺旋桨决定制空权

  自德国Bf.109出现以来,活塞式战斗机发展迅速。短短数年

  间,发动机功率迅速提高,涡轮增压技术逐步成熟,在结构上完全取消撑杆结构,包括尾轮在内全部改为可收放式起落架,坐舱密封增压技术开始得到应用……一系列的技术进步

  使得战斗机飞的越来越快、越来越高。到二战末期,活塞式战斗机的最大速度竟达到了750千米/小时,升限超过1万

  米。此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典战机,如德Bf109、Fw190,英“喷火”,美P-51野马,苏雅克-3、拉-5,日“零”式等

  均可堪称航空史上的杰作。有意思的是,美国的经典战斗机

  多系“歪打正着”。象P-38“闪电”原是作为截击机设计的,但后来在远程作战和对地攻击中表现出色。而P-51本来

  是一种设计不成功的俯冲轰炸机,最后却在战斗机的行列中出人头地成为二战后期最好的战斗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

  早在不列颠之战以前,就有人提出随着飞机速度的增长,飞行员所承受的机动过载将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因此空

  战机动将会逐渐被淘汰——这是第一次出现空战机动过时的论调,但不是最后一次。不列颠之战很快证明了这种说法的

  错误。除了主流的单发战斗机外,双发重型战斗机在二战中也有较

  大的发展。最早,这种双发重型战斗机主要用于轰炸机的伴随护航。因为单发轻型战斗机在航程上的差距,使之无法为

  执行远程任务的轰炸机提供近身护航。典型型号是德Bf.110早期型,其航程超过1000千米,和同期研制的Bf.109(航程

  略超过600千米)相比,确实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不列颠空战却以残酷的事实证明了这种战术思想的错误,当Bf.109被

  “喷火”缠住或因燃油不足而被迫返航时,Bf.110根本不是性能平平的英“飓风”战斗机的对手,更谈不上为轰炸机护

  航了。不过随着盟军对德国的夜间空袭日趋猛烈,本已显得过时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又找到了他的表演舞台。由于没有护

  航机,抗击夜间轰炸的截击机不需要优异的性能,却需要良好的传感器和强大的火力。双发重型战斗机在这方面具有先

  天的优势。特别是在机载雷达实用化以后,这类战斗机更是如鱼得水。德国发展出了夜间截击机的经典之作He.219“雕

  鹄”,盟军方面也有“蚊”式夜间战斗型,P-61“黑寡妇”等代表作。

  战略轰炸压倒对手

  二战也是轰炸机大发展的时代。美、英空军成功的将朱里奥。杜黑的《制空

  权》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战绩。为了实施战略轰炸行动,强大的

  重型轰炸机部队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国力雄厚,且有安定的后方,为研制先进

  的重型轰炸机准备了物质基础。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以后也才有余力大力开发各

  种新型作战飞机。一大批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空中重锤”及其最新改型相继

  问世,如英国的“兰开斯特”、“哈里发克斯”,美国的B-17“空中堡垒”、

  B-24“解放者”,B-29“超级空中堡垒”。其中B-29又以实施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核弹轰炸而永载史册。这一时期的轰炸机除了飞行速度、升限、航程、载弹

  量等性能大大改善外,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开始装备先进的航电设备,可以在夜

  间实施电子电子领航轰炸以及实施在今天看来水平相当低劣的电子对抗。

  德国和苏联也看到了战略轰炸的威力,但限于国力、战争形势以及技术基础,

  始终无法研制出自己的重型轰炸机,因此在东线的空中战役基本上是属于战术

  层次,而少有战略攻击行动。斯大林曾经多次要求美国将B-24列入援苏物资清

  单,但美国人坚决拒绝,只同意提供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此后才有了

  苏联扣留在其境内迫降的B-29事件,才有了B-29的异国兄弟——图-4。

  对于战术支援飞机而言,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当属德Ju.87俯冲轰炸机和苏伊尔-

  2强击机这对冤家对头。Ju.87实际上是和Bf.109同时发展的,其设计特点是静

  稳定度大,俯冲性能好,轰炸精度高。二战初期由于德国空军牢牢掌握了制空

  权,Ju.87得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给盟军部队造成极大的震撼和伤亡。但在不

  列颠之战中,Ju.87机动性能差的缺点暴露无疑,没有护航机就只能任人宰

  割。苏德战争前期,Ju.87也有上佳表现。但到了1943年以后,随着制空权易

  手,Ju.87被迅速淘汰。伊尔-2则是以装甲厚,火力强著称。在1941年下半年

  内,苏军节节败退。遭到重创的苏联空军不得不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动用所

  有可出动的飞机支援地面作战。在这种几乎是自杀性的出击中,伊尔-2以其顽

  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考验。而在苏军夺取制空权之后,该机强大的火力更成为

  德军装甲部队的致命威胁。

  喷气时代的曙光

  二战期间,一种革命性的动力装置——喷气式发动机开始登上航空舞台。德国

  航空部在第一架喷气动力实验机He.178试飞成功后,边迅速决定研制实用的喷

  气发动机。在此基础上,实用化的喷气式飞机开始设计。梅塞施米特的Me.262

  首次登场。这是世界上第一中实用的喷气式飞机。如果说He.178率先打开了喷

  气时代的大门,Me.262则成为进入这一扇大门的第一架飞机。因自身原因而落

  伍的英国此刻也紧紧追赶。1943年6月,世界上第二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

  —英国格罗斯特“流星”试飞成功。不久,“流星”装备部队。但为防止该机

  被德国人俘获,“流星”一直没能参加一线空战,也就失去了和Me.262交手的

  机会,1944年,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Me.262改型不算)——德Ar.234试飞成

  功。但该机尚未定型,德国就战败投降了。

  战后,利用从德国获得的先进航空技术,加上自身的研究,同盟国中几个航空

  大国都迅速研制出一大批喷气式飞机,这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喷气时代已经到

  来。而此时距人类航空进入活塞式单翼机时代不过十几年时间!

  对整个人类而言二战是一场大灾难,但对于航空而言二战却是舞客或却的一个

  重要发展阶段。短短6年间,航空技术,空军作战理论,空战战术等诸多方面

  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褒也好,贬也罢,这个血色顶峰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从活塞式到喷气式

  二战是活塞式发动机的极盛时代。涡轮增压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大大改善了发动

  机的高速性能。为了提高发动机推力,有些飞机采用了引射喷管技术。尽管如

  此,活塞式发动机的缺陷也日益明显。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功率已经很

  难有大幅度提高。在提高功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要用于克服螺旋桨叶片的旋

  转损失,且这部分损失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大。事实证明,活塞式

  发动机已经不适合作为告诉飞机的动力装置。虽然尚在襁褓中的喷气式发动机

  在这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但其固有的燃油消耗率高的问题阻碍了自身的发

  展。加上当时活塞式发动机经过多方改进之后仍可以满足飞机的需要,使得研

  究新型动力装置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直到二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的优点才

  开始为研究人员所接受,各航空发达国家开始加速研制。但在二战结束前,只

  有德国和英国实现了喷气发动机的实用化。其中德国的成果最为突出,已经生

  产了5000多台喷气发动机,完成台架试车25000多小时。

  航电设备

  和二战之前的作战飞机相比,二战飞机一个重要改变是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航

  电设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机载雷达。在这方面英国和德国依然走在世界前

  列。英国首先研制出一种实用性机载雷达MK-III,并装备了“布伦海母”轰炸

  机,充做夜航战斗机使用。1940年7月23日该机首次利用雷达击落敌机。德国

  人的步伐就慢了一点,直到1942年才研制成功第一种实用机载雷达FUG-202,

  最早的雷达都是米波雷达,天线庞大,分辨率低、操纵不便。后来随着技术的

  进步,性能更好的厘米波雷达慢慢开始出现。在雷达具备了窄视场扫描功能之

  后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雷达的锁定功能,使得雷达可以自动跟踪目标,但这一功

  能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达到实用。

  空气压缩性问题

  二战时期战斗机的最大俯冲速度接近音速,开始遇到从未有过的空气压缩性的

  问题。当时的高速战斗机在连续俯冲之后,往往出现不受控制的剧烈摇摆,操

  纵杆力骤曾、机头自动下俯无法改出等问题。P-47在试飞时甚至因此出现倒俯

  冲坠地事故。虽然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是尾翼颤震问题,但却不能解释飞机无

  法改出俯冲以及俯冲角自动增大的问题。连续的事故为音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

  恐怖的气息。一位研究人员曾说:“音速……就像是前面的一堵障碍墙。”

  “音障”一词由此而来。追求更高的速度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喷气式发动

  机的出现使得高速飞行的成为可能。为了突破神秘的音障,众多航空先行者们

  顽强地向死神发起挑战。但在1947年这个决定性的日子(1947年10月4日人类

  首次突破音障)到来之前,人类注定要继续付出血的代价。

  后掠翼和三角翼

  早在1935年德国人布斯曼就提出了后掠翼的概念,认为该设计可以有效减小飞机的超音速阻力。

  二战期间,*德国率先在飞机上采用了逐渐成熟的后掠翼技术。

  其中典型的就是Me.163为火箭动力截击机。当然,该机采用后掠翼的初衷并非是减小阻力,

  而是为了提高飞机静稳定度和增大操纵力臂。

  当时研究人员尚未清楚地认识到后掠翼的真正意义所在,但这毕竟是现代后掠翼飞机的发轫。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三角翼也是德国人首先着手研究并试验的。这方面的先驱首推亚历山大。

  里普斯奇博士。他当时已经发现三角翼较后掠翼更适合于高速飞行。为了进行相关研究,

  他建造了DM-1无人驾驶研究机。该机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战略截击机F-102“三角剑”/106“三角标枪”系列的鼻祖

  薄翼型的出现

  除了对机翼平面形状的研究外,德国研究人员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薄翼型。

  当时无论是喷气式战斗机还是螺旋桨战斗机,机翼相对厚度多在12%-14%之

  间。而德国人发现减小相对厚度能够减小阻力,并延缓因激波引起的阻力增

  大。这项研究成果很快在Ta.183喷气式战斗机上得到应用。后来该机的技术被

  美苏瓜分,遗憾的是两国的航空师都只看到了后掠翼的优点,却忽略了薄翼

  型,使得薄翼型的真正实用又推迟了好几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