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低处

 隐居求志 2012-03-31
        高消费不等于高品质,低成本不等于穷日子。
  CPI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一路走高。有没有可能过上既高品质又低成本的生活?
  许多人错把高欲望和高消费当成高品质生活。“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么去换钱?”(朱德庸语)若用理想、原则、闲暇、自我、爱好、自由、家庭去换,你换回来的钱也买不到生活品质和幸福。
  而低成本生活的关键词不是消费,是四个字:宅、绿、闲、乐。回归家庭,享受亲情;节能减排,亲近自然;保全自我,拥有闲暇;节制攀比之心,享受日常乐趣
  我们占有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指“南”,指向的是生活,不是欲望。
  生活在低处——一种低成本生活的价值观
  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价值观,它不会让你步入“上流社会”,但至少可以让你不至于坠入“下流社会”。
  
  现代人成功者的标准模板是:高收入、大房子、全私享。
  生活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前进,人生却向着“更猥琐更自私更有压力”一路滑坡。但是,这种生活密度不空闲却浮华、不放松却紧张、不舒心却忙碌。
  高调生产是为了低调生活
  若问问人们对生活的理想,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愉悦,人们正在经历着一个繁茂的“物欲时代”。物质使人们的心理期望值不再需要想象,而是有三六九等、明码标价的现实填充物,等待你去领取。
  这就是消费社会的可怕之处,数量取代了质量,复制取代了手工,升级取代了停顿,极品取代了耐用品。
  林语堂称:“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发明了工作。”动物只有在饥饿时才觅食,其他时间则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人类却饱受欲望支配和折磨。
  电影导演大卫-林奇说:“只有拥有闲暇,才能让好事自然地发生。”但大部分人已经享受不到闲暇的乐趣,且不具备让好事自然发生的能力了。
  哲学家罗素讲:“人类应用20%的时间工作,用80%的时间生活。”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多数人工作5天休息2天,也有工作狂全天候都在精神亢奋之中,美其名曰工作就是生活。而这,恰恰是舍本求末。
  低成本生活的可能性
  事实上,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感觉到“M型社会”的危机了。中产正在坍塌。经济危机之后的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收入。物价在上涨,CPI在上升,钱越来越多,而购买力越来越小。中产者的生活品质大受影响。
  以北京为例,许多上班族改坐出租车上下班了,因为停车费交不起,而且油价一直在涨。以前,人均一百元能吃到很好的大餐,而现在,人均两百元还不含酒水,才是请客的预算。
  至于生活品质的另外几个因素,比如住,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心病;比如时尚消费,则是永远追赶不上的美学法则。而大城市的环境污染、恶劣交通、无良食品则令人担扰。这一点,在熟人社会的二、三线城市,则要缓解许多,那里,人们的幸福指数显然要高很多,而生活成本,则显得不那么高企。
  渡边淳一在最新的著作《幸福达人》里说:“幸福与不幸福的判断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要想幸福,“不和周围的人比较就行了。”而这一点殊难做到,因为“我们总是在与他人的关联中生活、行动的”。
  学者余世存说:“在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这趟欲望号特快列车上,你不上车,就会被时代抛弃,你上车了,又会迷失自我。”
  既然高欲望释放的是人性中的自私、贪婪,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人既过上体面的生活,又不那么面临高消费的压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低成本生活就是一种选择。有人将低成本生活归结为四个字:宅、绿、闲、乐。
  “宅”是指回归家庭,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生活上,从而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绿”则是指绿色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多运动和亲近自然,不浪费少排碳节约能源。“闲”是指一定要拥有自我支配的闲暇时间,因为大部分人生的乐趣、业余爱好和成就其实是工作之外的“第二人生”产生出来的; “乐”是指乐活,一种有机的健康生活,这种生活并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就可以享受到积极的、向上的生活乐趣,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态度。
  朱德庸说:“真正有品质的生活反而是不太花钱的,看你对品质如何定义。”高欲望与低成本难以协调,但高品质与低成本并不矛盾。他的高品质生活有三件事:散步、音乐、绘画。而这,不仅不花钱,反而给他带来价值,散步让他享受闲暇,音乐让他修复人性,绘画让他取得成功。
  工作、消费与新穷人
  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
  一旦生活进入更低、更慢、更轻的状态,便会有自由而轻盈的状态,不再受到工作、社会的压力和束缚。而这,正是由低成本生活的选择所带来的——面对生活,你应该孜孜不倦、斤斤计较。
  当下的难堪是,你努力工作,积极表现,发现收入并未增加,时间却失去了。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警告说:“消费者的兴起是公民的没落,越是有技巧的消费者,越是愚蠢的公民。”
  在鲍曼看来,“消费自由”具有欺骗性,它表现在“消费欲望主导的自由、快乐和幸福都是虚假的,而且是永难满足的”。
  正如一位英国学者所说:“欲望并不渴望满足。相反的,欲望渴望依然是欲望。”
  深刻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尖锐地刻划出“穷人”的嘴脸,她说:“追求一夜暴富的知名激情绝不是感官邪恶,而是穷人的梦想;穷人秘而不宣的愿望不是'各取所需’,而是'各取所欲’。”她嘲弄说:“富足与无休无止的消费乃是穷人的理想:它们是苦难荒漠中的海市蜃楼。”
  现在,你明白了低成本生活的可贵与意义了吧:只有生活在低处,自由才在高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