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岭的一些老习俗 如今变得鲜为人知

 窗前有树905 2012-04-01
温岭的一些老习俗 如今变得鲜为人知
www.      2011年10月23日     12:31:11     星期日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本人祖籍温岭新河长屿,从小生活在农村,儿时见过饶有风趣的陈年习俗,虽然在世事沧桑中烟消云散,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如今拿出来晒一晒,倒蛮有意思。

打生

旧时,大凡结婚满3年的新媳妇,如果肚皮还不见大起来,人们就要采取独特措施——“打生”了。当时我们是一个人口四亿的国家,没有像现在那样要求避孕节育,生小人的“门头”是开着的,一对夫妇生七八个是平常事,而3年还不生小人那就是大事了。当时农村落后,卫生知识贫乏,怀不上孩子不去看医生,而是归罪于肚皮不争气,想用“打生”的办法打出孩子来。

我家对门的春嫂,婚后3年还未怀孕,她的家人十分焦急,请求邻居帮忙“打生”。于是,我们四合院里的大嫂们就“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记得那年时逢三月,春嫂后院那棵桃树的花开得特别鲜艳,而桃树脚下又是选择打生地点的最佳处,据说在桃树脚下打生的成功率最高。

我家嫂嫂和邻里的6位年轻媳妇(未婚女子和年长妇女不能参加)组成的“打生队”,浩浩荡荡来到春嫂家。春嫂是乡里出了名的大美人,一见“打生队”上门, 羞羞答答,脸孔红得胜似桃花,更显得楚楚动人。此时,她佯作逃跑,但又迈不开腿,好让“打生队”逮个正着。“打生队”“抓住”春嫂后,由4人抓着她的四肢抬着走,2人手拿桃木枝,一边问“你生不生?你生不生?”一边在她肚皮上轻轻拍打,同时向她家后院方向前进。在问一句打一下的路上,害羞的春嫂“我生我生”这句话很想说,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这时,四合院里的男女老少都围拢来看热闹,见春嫂不开口,有的就代她回答:“我生我生!”其中平时爱开玩笑的堂兄还高叫“我生我生,马上生!生他七个八个!”,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打生队”把春嫂抬到桃树下时,又问她“生不生?”见还不回答,就把她高高抬起,又迅速放下,如此一上一下不停地闹,直到春嫂禁受不起折腾说出“我生我生”时,才放下来。这时,累得面孔绯红的春嫂和“打生队”的嫂嫂们,站在桃树下,组成一幅绝妙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粉墨画……

说也奇怪,“打生”结束不过几个月,春嫂的肚皮真的鼓起来了。难道真的是“打生”打出来的?我想应该是个巧合吧。

春嫂头胎生了个女娃,以后又先后添了两个儿子,如今已是子孙满堂。每当我回到老家见到86岁高龄而风韵犹存的春嫂时,就会想起当年“打生”那些陈年往事来。

递(赶)贼神

“递(赶)贼神”,是解放前我们新河民间的一种习俗。“贼神”,是指贼走后在人们心头留下的阴影。其实,这是人们心理作怪所致。我在七八岁时,一天夜里小偷撬门入室,我爷爷听到响声,大喊“有贼!有贼!”,当大家从睡梦中惊醒出来时,小偷已逃之夭夭。

虽然,小偷仅偷走了一件新制作的簑衣(用棕榈毛编织的雨衣),并已经逃走,但贼的影子一直在我们心里挥之不去,特别是我们小孩子晚上更是心惊胆战,总觉得贼还在家里晃悠,大人们也心有余悸,夜里睡不好觉。于是爷爷决定实施“递贼神”行动。

按照“递贼神”风俗,爷爷事先制作了一个象征“贼神”的稻草人。将稻草人的头部包上一层白纸,画上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并将其捆绑在上间前的廊柱上。然后再请来七八位男性邻居到我家,由一人扛起“贼神”飞快往外逃跑;再由一人敲响大铜锣高喊“拔(抓)贼神呀!拔贼神呀!”众人在后面紧紧追赶,及到把“贼神”抓获。最后,大家围拢来狠狠踩踏“贼神”,并点火烧毁将草灰丢入河中。

拜水

拜水(祈雨),是人们遇久旱无雨,祈求降雨的一种民间风俗。

在“种于地,成于天”的靠天吃饭的旧社会,旱灾是威胁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种田人在旱灾降临时,就会举行“拜水”仪式,以求天降甘霖,泽润苍生,禳解灾害。

旧社会,农田灌溉靠的是江河和水塘。那时,称靠近江河的水田为“驻河头田”,如不遇大旱,这些农田还有水灌溉,尚能保收;而远离江河的则称“里垟心田”,因这些水田靠小水塘供水,只要老天爷半个月不下雨,水塘即见底,稻苗就会枯死,颗粒无收,故又叫“里垟心田”为“靠天田”。因此,在大旱天,靠天吃饭的种田人就会被活活饿死的。

那时,人们迷信降雨属龙王管辖,我们长屿晋岙里有白龙潭,相传白龙娘娘十分显灵,每逢大旱,都会向她求雨。记得在我12岁那年夏天,近一个月没有下雨,人心惶惶,于是就向白龙娘娘“拜水”。

“拜水”队伍以村为单位,一户一人,由主持人带领向晋岙里出发。一路上,不准戴草帽,光着头,赤着脚,顶着烈日行进在滚烫的石板路上。各村还有一人负责唱《拜水歌》:“天昭昭,地熬熬,红猛日头像火烧。河底瓜裂,水稻枯灭,芋头卷叶,泥鳅拔直,求四方大龙王行雨呀!”唱毕,大家即下跪合掌对天参拜。如此唱唱拜拜来到晋岙里后,大家集中白龙潭前举行祭拜仪式。仪式十分隆重,四张八仙桌上摆着猪羊鸡鸭水果糕点五谷等丰盛祭品,主持人口中念念有词,焚香祈祷,绕场做着各种动作,中间还多次指挥大家集体顶礼膜拜。

“拜水”回来后,各村都在大树上挂起了写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求四方大龙王行雨”的“水旗”。我们下章村的水旗,就在离我家200米地大土墩上的千年古樟上高高飘扬。求雨心急的农民们把希望寄托在水旗上,因为水旗是干旱的标志,据说龙王见到就会前来行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兴农田水利,河网交叉,渠道贯通,并兴修了太湖、湖漫等大小水库。“靠天田”、干旱饿死人早已成为历史;“拜水”习俗,也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逐渐销声匿迹。

作者:章文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