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润心香

 书剑酒香 2012-04-02

如酥的细雨润透了一颗期待的心,淋漓的雨滴叩开了春天的大门,在季节的变迁中我数着走过的日子,聆听着春的脚步,岁月又到了青山绿水的季节。柔柔的春风携着清新的香味迎面而来。在这阵阵的香气中,我的第一感觉便嗅到了兰的味道,那是淡淡的,幽幽的,仿佛于天外飘来,生于化境,出于天女散花的纤纤素手。兰香入鼻,通体清爽。
    
说起兰花的特点总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淡泊 高雅所以人们才把兰花称谓君子,但是我想,纵然是谦谦君子也及不得兰花的风度,即便是窈窕淑女又哪堪与兰韵秀芳,这种天地生就的丽质也就成了群芳竞秀的典范。孔子于兰曰《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所以便有了孔子咏兰,勾践种兰,屈原佩兰,板桥画兰。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也总是以兰喻事,以兰喻人,以兰喻景,以兰喻情。人们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把美女喻为兰芷。

世人爱兰,不分男女,不分老幼

男人爱兰不只是束兰成索于腰,执手把玩于扇,真正喜爱的是那种男性的坚贞和高雅的品性。孔子在《猗兰操》中,把兰花誉为王者之香;屈原在《离骚》中咏兰,诉说着自己的坚贞与骨气。在孔子和屈原的眼里兰花不再是娇弱的,而是强韧的,把惯常用兰花比喻为女性而改变成了君子、贤士的男性形象。明代的文人“方宇”更将兰花看作自己的挚友,曾在《兰馨传》中说:友,姓兰,名馨,字汝清,号无知子”。便是冠兰以名姓,赞兰以清高,结兰以男友。

女人爱花,世所共识。俗世的女子因为喜爱兰花的绝世清高,常把自己比喻为兰,也多在家中栽种一盆兰花,幽幽独处时,面对兰花品一阵清香,赏一番雅韵,诉一段心语,相对凝视中,恨不得立刻化身为兰,登瑶池,拜王母,与梅、竹、菊结为姐妹,序红颜芳龄,吟诗作画,吹拨于天地之间,徘徊于九霄之上。因为兰花的清香和秀丽,父母们在给女孩起名字的时候也喜欢把女孩叫做这个馨兰,那个惠芷,因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就都是兰花了,真的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以兰为荣。兰花,在田田荷叶中采莲,兰花,在灞桥的河边浣纱,兰花,在青青的山坡上放蚕,兰花也在广袤的草原上放歌。兰花可以是深山的一支独秀,兰花也可以是芳馨百亩的惠草,兰花可以是天庭下凡的仙女,兰花也可以是凡世红尘中的村姑,(一个不谙世事的清新亮丽的山野女孩)。
   
诗人咏兰、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从古至今,历代吟咏兰花的诗人和文章不胜枚举,从唐朝的诗风盛行开始,到现代的文人墨客,从远古的圣贤孔子,到现代的鲁迅,都以喜兰,爱兰著称。大诗人李白也曾写下了“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的吟咏兰花的诗句”从孔子的猗兰操开始便有了后来世人的风随,唐代韩愈有作“幽兰操”宋代曹勋有作“猗兰操”元代方回撰 有作“猗兰操 ”明朝 周瑛也有作“猗兰操”清代的陈廷敬亦有作“猗兰操”    可见兰花感人之深,历时弥久。
         画家描兰最喜把兰韵舒予笔下,正所谓妙笔生花。历代丹青圣手爱兰之心莫过于板桥,板桥有三绝:曰画,诗,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真意,真趣。他的书法自成一体,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他的诗反映生活,言之有物,又具形象化,通俗化的特点。以这样的诗书配在画兰的作品中,就更加体现了他的真气,真意,真趣。板桥的兰竹石画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其题画诗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郑板桥题画诗有“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清代蒋士铨评道:“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男人爱兰,女人喻兰,诗人咏兰,画家描兰都是因为兰花以其清幽独处,神形独具,它的气、色、神、韵”均属独特。一枝在室,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所以世人多于家中栽上一盆兰花,装饰着室内环境,清新房间空气,观之以赏心悦目,闻之以气定神闲。
       
俏丽的花形,淡雅的色泽,或浓或疏的叶子,无时不散发着似有若无的清香,娇柔羸弱中透出灵慧和高洁,绰约的身姿,蕴含典雅和婀娜。泰然自若的神态,淡泊于心的情怀,让人在观赏品味之时感觉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参悟着淡然与洒脱的内心世界。心领神会,物我两忘,一颗凡世的心渐渐归于宁静,眼中再也没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耳中再也没有了烦躁杂乱之音,心中只剩一片空灵如明镜。此时,兰已不在我眼中,心神合一之时,兰花在我的心中盛开着,浮动着,摇曳着,摇曳出一缕意境中的升华,正所谓心中有兰心自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