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壶泡茶也不坏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4-02

                 大壶泡茶也不坏

昨天出门前照常用lock杯泡上茶,刚要出发接到电话,事情推迟一小时。于是回到沙发上打算看一小时电视。茶既然已经泡上,就先喝吧。忽然觉得同样的茶叶,用大杯泡的味道并不差,甚至比功夫泡法香气更舒展。平常没有时间在家慢慢喝茶的时候,在上班路上用Lock杯泡茶在车上直接大口咽,要么是太烫,要么是泡的时间过久,总之的确品不出什么味道,解渴而已。这回偶然用小杯喝塑料杯泡出的茶,才发现茶水的品质并不差。

于是今天专门做个试验:同等量的芝兰香单枞,一份用功夫泡法,另一份用大瓷壶按一份茶十份水泡。大瓷壶用的水温略低。我的舌头比较结果显示:大瓷壶泡出的茶更香。

得出这种出人意料结果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芝兰香单枞属于传统潮州峿崬茶,叶长且宽,这样在小盖碗里很难才充分的舒展开,而在大瓷壶里反而可以抻开懒腰,这样泡的也就更充分。

功夫泡法的目的是力求做到同一水的茶味道均匀,为的是分饮公平,并且能够细品每一水的差别。再有潮州本地人喝茶喜欢泡的很浓,一般人适应不了,而泡出这么浓的茶而又不出药味只能通过功夫泡法,大量投茶快进快出才行。

其实从清末到民国,江南一带是喝茶最讲究的,当时的茶具以锡器为多,就是大壶泡。福建、广东产的乌龙茶原先也是大杯大壶泡饮,没有太多讲究。现在说道最多的普洱茶当初是掰碎了用铜壶煮着喝的,包括进贡到清朝皇宫里的“贡茶”,因为这是满族人的传统喝茶法。功夫泡茶法的由来我没有考证过,据说是从潮州肇始的。那里的人除了睡觉整天都在喝茶,所以搞出这样的花样来倒也符合推理。这种复杂的喝茶法我觉得更多的是增加喝茶过程的乐趣,增加了同饮者之间的交流,而对于茶的口感,以我的感受,心理作用的成分更大。

花样更多的日本茶道基本是借着喝茶的幌子增加一门高雅的女优职业,茶的味道说的玄乎其玄,足以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就像音乐会增加了“专家讲解”以后听众一般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就像决定我们日常对一道新菜“口感”的,其实是品尝之前介绍者的口才。日本产的茶叶质量之差、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是中间有“文化”搭桥,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了。

可能是我这个人没啥情趣,太注重结果,而且非常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喜欢化繁为简。一旦我知道了有更直接达到目的的途径,就不愿意再绕圈子,哪怕这个绕圈子的过程多么能令人感动。所以我成不了艺术家,更与“茶艺”无缘。不过把许多结果连在一起,也是一种过程,多享受几个结果,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也许会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