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泸溪现象”的解读 近几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奋发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泸溪特色的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富民强县之路。2007年以来,该县先后获得了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等10多项荣誉称号,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在全州8县市排名第一,呈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中央、省级和州市级党报党刊先后推介了“泸溪现象”。 一、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科学大跨越的首选。泸溪作为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没有优势可言,没有模式可鉴,只能自力更生。为此,我们抓住解放思想不放松,开放心灵,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敢向“旧的”说不,敢把“老的”摒弃,敢对“陈的”革新,结合上情,把握实情,全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新”的发展方略,强化“三个创新,三个发展”的要求,按照“突出‘四大建设’,推进‘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开辟出了一条“以城补工,以工养老,以农促工,以工兴城”的路径,切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了事业的大发展。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长166.1%,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2.6%,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0%,财政收入比2005年增长2.58倍,农民人均收入比2005年增长9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长68%,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05年的26∶39∶35调整为2010年的13∶61∶26。其中,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排全省前列。今年1月至8月,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0.0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2%;财政收入增长68.5%。其中GDP、财政收入增速与增幅位于自治州第一。规模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的增速位居全州前列。 二、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科学大跨越的引擎。确立了“四个第一”,即锰产能做成世界第一,铝粉做成世界第一,椪柑精深加工做成世界第一,不锈钢生产做成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三抓”、“三调”的思路,“三抓”,即抓项目建设,扩张总量;抓园区建设,推进集约发展;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三调”,即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调优生产要素;调高科技含量,顺利完成了国企改革改制,建立了武溪工业园管委会,筹建了浦市经济开发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壮大了锰锌产业,研发了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前,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5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9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0.80亿元增至2010年的60.11亿元,增加值由2005年的2.90亿元增至2010年的20.52亿元。 三、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科学大跨越的支柱。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突出做大做强椪柑产业,助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坚持基地规模化,夯实产业基础。三年来,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坚持“四统一分”原则,新开椪柑面积10万余亩,农民人均面积达到1亩左右。2010年,全县椪柑总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农民人均创收达800元。二是坚持生产标准化,提升产业质量。着力推进种苗繁育标准化、果园建设标准化、果树培管标准化、果品包装标准化等。三是坚持营销网络化,确保产业效益。新建了年交易量30万吨的金圆果品批发市场和3000吨椪柑气调库,新建了35个椪柑集散中心、80多个营销网点,形成了椪柑销售市场网络。泸溪椪柑进了超市、出了国门,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四是坚持加工精深化,拉长产业链条。我县富泰公司已开发出椪柑果糖、果肉卷、含片等新型产品。引进了发展8家粒粒橙加工厂,解决了鲜销难的问题。五是坚持投入多元化,形成产业合力。近年来,我县财政捆绑资金7000万元,各扶贫包村单位投入600余万元,招商引资4000余万元,广大农民自筹1.5亿元以上,为椪柑产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方式,发展了“兴隆场辣椒”、“五里洲无公害蔬菜”、“浦市荸荠”等特色经作生产基地,培植了农民致富产业,有10万农民通过种植椪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四、坚持把人才战略作为科学大跨越的根本。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按照“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原则,一是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大力推行了挂职锻炼、人才引进等方式,一批年青优秀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一批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实现就业、一批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到机关任职,基本做到了“寒门也能出贵子”。二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行了公推直选、公开招考等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出了县物价局局长、一中校长等,考录了副科级干部及村主干到乡镇站所任职,选拔了一批“读书回来的文人、打工回来的能人、退伍回来的强人”充实到村级基层组织当中,最大限度地把选举权、决定权交给广大群众、交给社会,真正做到了“还公权力于公”。三是按照“突出实绩、科学公正、量化考核”原则,对全县137名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实行绩效考核、对6900余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750名农村基层干部实行实绩考核,形成了凭实绩定奖惩、凭实绩用干部的管理机制。 五、坚持把环境优化作为科学大跨越的保障。我们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作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作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环节来抓,采取了在思想上“放”、政策上“宽”、措施上“硬”、机制上“活”、服务上“优”的举措,在全州率先成立了“三维”担保公司,实行了“逆境时加以补贴,顺境时加以激励”措施,着力破解了资金瓶颈,落实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以服务为重点,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一票收费制、检查报批制、责任追究制,有力地整治了不作为,打击了乱作为,鼓励了真作为,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以诚信为重点,开展了“诚信泸溪”创建活动,推荐一批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每年免费为规模工业企业主体检一次;政府给连续两年上交税金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代表买养老保险,并安排1名子女就业,营造了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