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追寻宁海工业发展史迹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1-03 发布于浙江






追寻宁海工业发展史迹




文/应可军

宁海工业发端于手工业。据史料《宁海县赋》等地方史料记载,在南宋时期,宁海就有铁砂冶铁、海水置盐、陶土制陶和毛竹浆纸等手工业产品,有些笔者已专文介绍,距今均有近千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宁海工业的技术日渐成熟、规模逐渐壮大,至清宣统三年(1911)就有手摇铁机织袜。民国时期仅草帽加工户就多达1.2万户,占总户数的13.6%,年产15万顶;同时机器化生产广泛推广,机器碾米、发电、织布、卷烟等厂大量兴办,到194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3家,实现总产值103万元。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内外环境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当政者均以重农抑商为基本经济指导思想;民国时期虽然思潮涌动,可惜国家政局不稳,战事连连,工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但经过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发展实业、振兴国家”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而且经过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等改革创新,工业发展的基础初步奠定。由于本人材料不属官方统计,所以有一定的遗漏和错讹仅作参考。

 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九二年是宁海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50年到1978年的开始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架下,在战后“一穷二白”的物质基础上,全县工业依然实现较快发展,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23家发展到1978年的311家,工业总产值由103万元增加到9100万元,年均增长16.7%。二是1979年到1983年的稳步发展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工业企业的发展初步造就了一个适宜的经济社会环境。到1983年,全县工业企业有503家,实现年产值2.1亿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7.6%。三是1984年至1988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宁海镇属工业起步于1958年。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发展。为方便群众生活,解决闲散劳力就业,增加社员收入,始由集体筹资办厂。1958年7月创办的城关蔬菜加工厂,为最早的镇属工业企业。生产酱菜、淀粉、白酒、雨伞纸、油漆筷等。就地取材,就地销售。稍后,草包厂、绣花厂等相继开办。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遂撤并为1家,称宁海人民公社综合厂。之后,农业生产回升,东镇、巩安、杏树等大队始建轧米厂,全镇计轧米厂6家,农户粮食转由队办轧米厂加工。随着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北山、杨柳、东方三个大队兴办农机修配厂,全镇基本做到农机“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196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公社“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镇办工业又有发展。村办农机修配厂亦扩大业务,加工仪表螺丝、胶木制品。至1969年,镇属工厂13家。大多设备简陋,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经济效益不高,企业发展缓慢。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转批了当时农牧渔业部呈送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为随后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宁海紧抓机遇,把发展乡镇工业列为农村经济工作重点,提倡乡办、村办、联办和个体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通过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等政策措施,使得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到1988年,全县工业企业猛增到2677家,实现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37.3%。四是1989年到1992年的整顿提高时期。当时物价上涨、财政信贷失控,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国家从1989年开始整顿治理国民经济,对乡镇企业的政策有所调整。这一时期,全县乡镇工业利用宏观政策的倒逼机制求生存图发展,不断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引进外资,工业经济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从1989年起,全县工业企业家数连续4年下降,到1992年工业企业剩余2274家,比1988年减少403家,但产值逐年增加,4年间产值年均增速达25.3%。同时,在这一时期,外向型经济开始发展,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从1988年的66万美元提高到1992年的425万美元,年均增长59.3%。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国家扶持乡镇企业发展;二是市场需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商品大多属于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三是体制改革,1987年成立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87年至1992年主要进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着重给企业“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完善承包责任制,落实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和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工资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同时试行股份制、企业兼并等改革;四是区位优势,1988年,国务院将宁海列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一九九三年至今是宁海工业转型升级阶段

这一阶段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3年到2000年的深化体制改革时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行讲话,为市场经济正名。1993年,中央决定将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背景下,宁海先后推出加快发展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拍卖和有偿转让等17个政策文件,推动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成效即刻显现,1993年工业企业家数达到2919家,产值40.6亿元,比1992年分别增长28.4%和64.9%。通过兼并、破产、出让、拍卖和有偿转让等方式,大部分国营、集体企业转变为私营企业。2000年,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38家,转制为民营企业的有217家,占总数的91.2%。二是2001年至今产业集聚集群时期。2000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宁海“模具之乡”称号,并举行宁海模具城奠基仪式。至2002年全县已经形成模具、文具、灯具、五金工具、汽车配件等五大行业,实现总产值71.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3%。2004年,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六大行业成为宁海工业特色行业。2011年,六大特色行业实现产值258.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7%。传统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得力精品文具产业园建成运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扎实推进。这期间,宁海相继获得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中国汽车橡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文具产业基地和中国压铸产业基地4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同时,全县紧抓技术创新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6+6”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和市场的转型提升。主要有四个转变:一是改革,1993年后主要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阶段,其形式主要有产权整体出售、依法破产等,确立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市场,这一阶段我国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欧债美债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在经历市场考验中与市场同步发展和成熟;三是WTO,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随后全县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外贸依存度从2001年的28.8%提高到2011年的44.6%,十年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是上一个十年的5.9倍;四是上市,2010年全县有两家企业先后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宁海在资本市场零的突破,也预示着宁海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等领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宁海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其中既有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有企业家自身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一是抢占战略机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比较稳定,发展环境整体良好,发达国家引领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全球市场异常繁荣。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需求旺盛。全县中小企业紧抓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市场,迅速壮大规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服务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企业经营体制转换和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乡镇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为全县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之后,又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措施来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弘扬创业精神。宁海第一批企业家虽然大多出身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但身上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企业家们正是凭着这股创业创新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经管能力,逐渐具备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引领全县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敢闯敢拼敢争先的发展之路。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510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