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蔚蓝色淼 2012-04-03
  肠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一般都由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继发所致,但也有不少是没有肠外结核灶,则被称作原发性肠结核。本病根据形态学表现而分为溃疡型、增殖型和混合型(又称溃疡增殖型)肠结核,整个胃肠道均可发病,但以回盲部最为多见;其次是升结肠部位,罕见于直肠与胃。发病年龄以21—40岁为最多,女性多于男性。
自测|:
1.腹泻特点:一般起病较缓慢,早期可无症状,有些肠结核是在其它原因开腹手术时被意外发现。若继发性肠结核,其临床表现更易被肠外结核征象遮盖而被忽略。肠外结核活动时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本病。
肠结核病人的典型症状为大便规律性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腹泻数日继而便秘,两者相互循环而作。本病腹泻常与腹痛相伴随,大全每日数次致数十次,半成形或水样,常有粘液。重症而溃疡广泛者可伴脓血便,量较多,有恶臭味,并因发生吸收不良而见脂肪泻,且清晨多发,故也称之为“鸡鸣泻”。其腹痛则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也可因进食而诱发。
2.伴随征象:本病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少、腹胀等症状。病变明显者因消耗过度、吸收不良往往体重明显下降,发生贫血。结核菌在体内可产生毒性症状,如发热、盗汗、虚弱等,体温多在38度左右,呈不规则型,有时亦可见持续性高热。腹部可见压痛、右下腹肿块等,严重者可致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及脓肿等病证。
西医治疗:临床上以抗痨治疗、手术治疗为重点,配合维生素类、钙制剂及高营养剂等。
抗痨治疗:诊断明确后,应速往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积极抗痨(抗结核)治疗。常以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为主。一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2—3种药物合用及有序更换,以减少耐药性。药量应充分,用药时间一般在6—8月短程治疗后维持2—3年。常用注射药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等,口服药物有:异菸肼(雷米封)、乙胺丁醇、利福平或利福贲丁、吡嗪酰胺、氨硫脲等。乙胺丁醇、利福平等一般可晨间顿服,其他药物多分2—4次服用。
手术治疗:对结核溃疡穿孔、脓肿、瘘管、肠梗阻等还应配合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