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对于这些突发事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巧妙科学的处理突发事件,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起到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的作用。
较常见的方式如下:
(1)爱心感化法。“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把要求和尊重结合起来,不可感情用事,用简单的训斥批评甚至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在这里,谁更有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2)巧给台阶法。“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让人接受”。可以用巧妙的暗示、个别提醒、重点提问、幽默调侃等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3)借题发挥法。这也是唤起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分心的有效方法。
(4)停顿休整法。当学生精神疲劳、将要分心、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可暂停上课,让学生休息几分钟,做做小游戏,唱一首歌,讲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再讲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忌讳:
(1)有偏见。不能对后进生批评再批评,然后在相同的问题上庇护优生。
(2)太急躁。遇到问题不冷静,大发雷霆,反而把场面弄的难以收拾。
(3)太主观。不可以只根据某些学生的只言片语和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处理问题。
(4)太粗暴。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侮辱、打击等做法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师生感情的破裂,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5)太绝对。很多话即便是再火头上也是不可以乱说的,说得太满了后面又兑不了现,弄得自己威信全无,学生难以下台。
(6)太冷漠。对于突发事件,不要以为这是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事情而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要关心、爱护学生。不然,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也会漠视你,甚至当你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