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胜对联·江苏(4) 本组收高淳、泗洪、盱眙、邗江、兴化名胜联 筑室访陶朱,春学老农秋学圃; 登亭怀李白,朝谈善政夕谈诗。 *高淳劝业亭 翠柏苍松,绮亭若画,载酒我来谈风月; 青畴绿野,学稼方勤,荷锄人去话桑麻。 *曹宜宪题高淳劝业亭 最爱夕阳时,潭影山光,此间俨然图画里; 欣逢明月夜,花香酒热,良明满座笑谈开。 *傅廷佐题高淳劝业亭 红尘吾看破,破鞋破衣破帽,以破就破,破破破; 黔首尔当修,修身修性修心,要修早修,修修修。 *高淳斜阳共话亭
绝顶一呼,众山皆应响; 宏图再造,大厦总还魂。 *王嘉宾题高淳戏楼,东岳庙的附属建筑,是纪念东岳庙神黄飞虎的卒日,每年三月廿八日举行庙会的地方,该楼建于清同治年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朝金粉无愁曲; 十里银林不夜天。 *王嘉宾题高淳戏楼
聚会潮音喧阁北; 星随月色映桥东。 *邢源题高淳聚星阁大门。聚星阁,原名水月阁,始建于明代,清代几度集资重修,阁高十 仰座上英风,犹余白面; 看阶前皓月,尚照丹心。 *高淳童家东平庙,又名茶亭庵、老降福殿,在高淳青山乡。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规模雄伟,庙内供奉张巡神像 歌正气,风云变色; 赋秋声,金铁皆鸣。 *高淳东平庙
聚藏佛法三千界; 星照宝鼎第一光。 *高淳东平庙神像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施文熙题高淳东平庙斋房 镜物悟真空,师能脱俗潜修,便成鹫岭; 熙春回浩劫,我亦随缘小憩,来眺鸥波。 *施文熙题高淳东平庙斋房 大丈夫,誓与城亡,舍身就义,十里江淮成乐土; 古遗爱,允当妙计,劈疫消灾,功同社稷慰蒸民。 *胡齐佳题高淳东平庙大门
想当年,困守孤城,咸称铁汉; 幸今日,鼎宁四境,益颂金汤。 *胡齐佳题高淳东平庙中柱 功名富贵一时事; 离合悲欢千古情。 *邢鹤题高淳沧溪戏楼,在沧溪镇东,为三元观的附属建筑,相传三国周瑜曾驻屯于此,孙权于赤乌二年(239年),立三元观以褒其功,1982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留白鹿遗踪,庙垂千古; 溯赤乌霸业,观号三元。 *张自超题高淳三元观前厅。 白鹿遗踪: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将军张抗筑围成田有白鹿行迹的故事
转二轮,旋二轴,二气氤氲杨柳岸; 排八阵,舞八风,八音嘹亮杏花天。 *吕潮声题高淳定埠长春楼戏楼,在胥河北岸,是定埠祠山庙的附属建筑 二月刚逢,杨柳共青旗一色; 八音迭奏,梅花与白雪同赓。 *高淳定埠长春楼戏楼 寻真古柏传千载; 许井甘泉遗万年。 *高淳寻真观前进大门。寻真观,位于古柏乡,始建于晋太康二年(281年),寺中古柏相传为晋朝许真君所栽,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是高淳四宝之一,寻真观是因许真君而命名。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曾为旌阳县令,故又称许旌阳,后人尊为神仙。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为高淳四宝 寻水问源开觉路; 真诠妙道指迷津。 *高淳寻真观前进大门 赤脚踏龟蛇,万法总归三尺剑; 披发过南北,五云现出七星旗。 *高淳寻真观后厅 象教重施金,好依我佛幽栖,三藐三空,色相庄严焕异彩; 龙城今卓锡,犹怅蜀僧远去,一瓶一钵,沧桑因果话前尘。 *施文熙题高淳保圣寺大佛殿,位于双塔乡,相传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僧贯休建造,原名龙华寺,寺后浮屠,俗称四方宝塔,为高淳四宝之一。蜀僧远去,一瓶一钵:蜀僧往南海故事,参见彭淑端《为学》 玉磬金钟敲佛地; 泉声松钧锁禅门。 *胡齐佳题高淳玉泉寺,位于城东南的花山,始建于明代,因山泉穿寺而过,故得名,玉泉寺之所以闻名,与奇花白牡丹有关,每年花期,游人如织。白牡丹亦被视为高淳一宝 鸟鸣竹里笙歌雅; 人读花间字句香。 *高淳玉泉寺僧舍 殿前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高淳玉泉寺僧舍 彰善瘅恶,莫非为导民向义; 教忠行仁,也只要任职无私。 *韩邦宪题高淳彰教寺,在风山乡,唐大中七年(853年)建,原名报恩寺,宋政和年间改今名,现已不存 龙兴盛世; 华见明章。 *铸钞时题高淳龙华寺,在东坝胥河南岸,周围皆土城,相传于胥疏河篑土于此。唐狄梁公 毁江南淫祠时被毁,后人又重建,现已不存 龙德昭彰,须秉纲独断,力拨云雾开日月; 华基永固,正天道好还,痛除弊政定乾坤。 *王嘉宾题高淳龙华寺 社鼓咚咚,宣传盛典循春社; 功歌九九,藉表崇封治水功。 *王廷耀题高淳茅城戏楼,乃茅城祠山殿附属建筑,为纪念张渤治水有功,每年“春分”演唱社戏三日。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殿对面建戏楼,1977年改建成混凝土结构 半垣遗迹千秋业; 千古知心一剑酬。 *泗洪半城徐君墓。春秋时,泗洪半城镇为徐国旧都,吴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末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剑挂徐君墓前树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泗洪川城镇茶馆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盱眙瑞崖观,位于宝甲山附近,四周山势起伏,淮河与河汊纵横,风景绝佳 甘味从苦中领取; 泉声自远处听来。 *姚挹之题盱眙甘泉山寺,在城东北廿里,滨淮河,风景秀丽,山上有泉法井 杰江镇层城,看山雨江云,朝飞暮卷; 淮流当佛面,对春风秋月,汐去潮来。 *邗江城楼 龙归法坐听禅偈; 鹤傍香烟养道心。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位于扬州城南三叉河西岸,大门临河,是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殿洒杨枝水; 炉焚柏子香。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 蜀冈云淡山光近; 江渚潮分水脉清。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 松梢香露滋瑶草; 庭畔薰风和玉琴。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 笔架书签宜永日; 波光林影共清机。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 潮涌广陵,磬声飞远梵; 树连邗水,铃语出天中。 *康熙题邗江高旻寺。 广陵:扬州古称。 天中:指高旻寺天中塔,今废 众水回环蜀冈秀; 大江遥应广陵涛。 *乾隆题邗江高旻寺行宫,在高旻寺西侧,今废 法云回荫莲花塔; 慈照长辉贝叶经。 *乾隆题邗江高旻寺天中塔。 莲花塔:即天中塔。 贝叶经: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后可以代纸,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故佛经亦称“贝叶经” 塔铃便是广长舌; 香篆还成妙鬘云。 *乾隆题邗江高旻寺天中塔。香篆:香柱,点燃时烟上升织绕如篆文,故称,苏轼诗:“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绿野农欢在; 青山画意堆。 *乾隆题邗江高旻寺天中塔 碧汉云开,晴阶分塔影; 青郊雨足,春阳起田歌。 *乾隆题邗江高旻寺天中塔 盖世红尘飞不到; 满前花蕊契无生。 *邗江水阁凉厅 蒲团竹几通宵坐; 扫地焚香向昼眠。 *康熙题邗江化城寺,原名息浪庵,在瓜洲城南江口,后坍入江中 锦水云岑标道趣; 轻荑嫩花缋春光。 *乾隆题邗江锦春园,原名吴园,乃安徽歙县吴家龙别墅,在瓜洲,今废。 缋:同“绘”,一般指绘画 镜里林花舒艳丽; 云边楼阁隐神仙。 *乾隆题邗江锦春园 文秉枢衡; 武存嗣荫。 *阮元题邗江阮氏宗祠,乃清阮元家祠,在扬州北乡公道镇,今废。 文:即联文,每字均系阮元世系之谱 恩传三锡; 家衍千名。 *阮元题邗江阮氏宗祠,联文每字均系阮元之家谱 甓社湖光从北至; 甘泉山色自南来。 *阮元题邗江湖光山色楼,又称“阮公楼”,一在赤岸,一在公道镇,今已不存。 甓社湖:又称“珠湖”,位于赤岸,公道之北。 甘泉山:位于赤岸,公道之西南 三朝阁老; 九省疆臣。 *阮元题邗江阮府,在扬州城内及北乡公道镇均有阮元住宅,都写过此联 入夜涛声,秋尽犹闻淮子涧; 隔江山色,春来先上阮公楼。 *张安保题邗江木犀园,为清袁秋岳别业,在扬州城北下雷圹,今无存。 淮子涧:指淮子河。 阮公楼:阮元所筑,与木犀园相近
春雨有时寻蠹简; 秋风相约饭雕湖。 *吴锡麒题邗江雕菰楼。 雕菰:即雕湖,又称雕菰米,可食 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 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曾国藩题邗江瓜洲盐栈
道在迩不求诸远; 学之古以迄于今。 *徐嵩峻题兴化拱极台,为昭阳十二景之一,明嘉靖十四年筑台游观,名曰“玄武灵台”,十七年知县傅佩易名“拱极台”至今。元代兴化知事詹士龙建书房于此,清康熙国子监博士孔尚任曾住台上“海光楼”,续写著名文学曲本《桃花扇》 望氛祲,察灾祥,亦以余闲,领诗酒莺花三胜; 备游观,节逸劳,谁谓此地,无烟波鱼鸟之情。 *兴化海光楼。 祲:盛,《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祲威盛容”
废者兴之,缺者补之,县既敝而来,应须整顿; 楼则高矣,城则深矣,事将成而去,不能留连。 *白钟麟题兴化海光楼 六七月间无暑气; 二三更后有渔歌。 *俞稚平题兴化绿波亭 常倚楼台瞻北极; 每逢烟雨忆西湖。 *兴化绿波亭 隔水问名园,竹坞花滩,往日画图安在; 登台望虚邑,茅檐土爨,此时烟火都稀。 *陆震题兴化绿波亭。 爨:灶 遵祖宗一脉传流,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派正路,唯读唯耕。 *郑燮题兴化施耐庵神牌 有舍己为人义骨侠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 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 *李忠海题兴化施耐庵墓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修万间广厦,莫若修身。 *郑燮题兴化李家花园五角亭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 *郑燮题兴化中堡沙湾村,郑板桥回故居访亲戚去中堡沙湾,应地方名士之邀撰写此联,联语中嵌地名“沙湾”两字 祠宇倚春城,绿草碧波南浦地; 墓地邻古寺,白云黄叶晚秋天。 *兴化百花洲堂前塑像。百花洲,位于兴化城南,为昭阳十二景之一,邑人明嘉靖稽勋员外郎宗臣之墓地,其构典雅别致,竹桥幽静,风景秀丽,游人留连忘返 古松峭似老名士; 初月媚于新嫁娘。 *兴化百花洲堂前塑像 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直到秋毫颠。 *魏克三题兴化百花洲堂前塑像 近文峰塔,邻百花洲,开几面窗棂,饱看四围环树木; 出中正门,饮沧浪水,话半村烟景,何须千里访湖山。 *石绳武题兴化南公园,为邑人沈赞臣创建,沈为兴化小学教育界前辈,热心于地方公益,迄今人争誉之,园临沧浪亭,建筑古朴典雅,园内设有茶点,可供游客品茗饮食。 中正门;即今小南门。 沧浪水:指大南门外南津河,溪水清彻,烹茗味美,故有沧浪水之称,范仲淹在此任县令时,曾在此建亭,名曰“沧浪亭”,为昭阳十二景之一 有水无山真恨事; 以茶当酒为陶情。 *海曙题兴化南公园 渤海镇军,压六国而霸楚; 阳山食采,留三户以诛秦。 *兴化山子庙,位于兴化城西郊,为纪念楚将昭阳,构庙于此,名曰“山子庙”,乃昭阳十二景之一。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的秦、齐、燕、韩、赵、魏。 三户:指楚国昭、屈、景 陋巷箪瓢,好学深思追复圣; 泥涂轩冕,高风大节接严陵。 *汪芳藻题兴化韩乐吾墓前石坊。韩若吾,原名韩贞,字以中,江苏兴化戴窑镇韩东村人,明代哲学家,里入誉为“东海贤人”,并悬匾城中。 陋巷:狭窄之街巷,亦指贫家所居之处。 箪瓢:箪,食器,瓢,饮器,箪瓢喻生活简朴。 泥涂:泥泞的道路,比喻卑下的地位。 严陵:即严子陵,名严光,会稽余姚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有高名,秀称帝,光不应召,隐于富春江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兴化文殊院宝光寺
即境即安排,细针密线; 随时随造就,大冶洪炉。 *郑墨题兴化西寺大殿 习懒成真,满地落花未扫; 偷闲无伴,一庭舞鹤相亲。 *兴化桃李园,位地南门外(今兴化中学南门),园内花竹扶疏,亭堂雅致,缀以虫鸟游鱼,文人诗友多聚子此,毁于抗战时期
是前贤听政之堂,尚有风流余韵; 为后学会文之地,定多益友良师。 *兴化昭阳丞署,兴化昭阳十二景之一。宋仁宗天圣年间,范仲淹接任兴化知县时,设丞署于此,后称“昭阳丞署”,清末改为“昭阳学堂” 荔子甲天下; 梅妃是部民。 *王子勤题兴化府署 房中西对文峰塔; 屋阁东连古板桥。 *兴化郑燮故居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洲。 *徐石桥题兴化郑燮故居大门。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由李思诚所建,曾用明代兴化籍阁老李春芳的玉带做镇塔基。 才子:指宗臣(1525-1560),是宋抗金名将宗周的后裔,其文风豪放,被誉为“嘉靖七子”和“江北第一文士”,嘉靖七子又称后七子,即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竹、梁有誉、吴国伦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芯上寻。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中堂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鞠花茶。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厨房
课子小书斋,聊可借观鱼鸟; 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河山。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作画题诗双搅扰; 弃官耕地两便宜。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雷文古鼎*个; 日煮新茶三两瓯。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余事艺三绝; 狂吟月二分。 *王蘧常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燮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一生狂怪露灵府; 三绝孤高济世情。 *元湛题兴化郑燮故居小书斋 光明磊落超人处; 气宇萦回在道先。 *韩紫石题兴化石金声故居 东鲁雅言,诗书执礼; 西京明诏,孝悌力田。 *刘熙载题兴化刘熙载故居听事厅。 刘熙载:道光二十四年翰林院编修,累官中元上书房行走。曾主持上海“龙门书院”讲席,历十七年,著有《古桐书屋》、《艺概》等闻名于世之佳作 凛凛生气; 悠悠苍天。 *李鱓题兴化岳王庙大殿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知名节,积久乃成。 *兴化船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短椽屋,锁不住午夜书声。 *郑燮题兴化城隍庙朱道长书室 半笏石留山意思; 一帘花得月精神。 *赵北晖题兴化城隍庙朱道长书室 天有遗情,长送月波明俎豆; 代无长物,日收山翠与儿孙。 *张白齐题兴化木兰陂一佛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