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典诗词中的叠词运用探微

 千江共月 2012-04-03

古典诗词中的叠词运用探微

 

    古典诗词曲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用心的琢磨、推敲,使所用的字或词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① “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②古人很懂得炼字的重要性,也在作品中不断践行着。

    炼叠词是炼字的一个重要层面。叠字又称重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付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古典诗词运用各种意象,言志言情。叶嘉莹指出:“中国文学批评对于意象方面虽然没有完整的理论,但是诗歌之贵在能有可具感的意象,则是古今中外之所同然的。在中国诗歌中,写景的诗歌固然以‘如在目前’的描写为好。而抒情述志的抒情则更贵在能将其抽象的情意概念化,化为可具感的意象。”③叠词所修饰的人、事、物、景能生动鲜活地把意象具体化,可感化。如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深邃哀婉,天然浑成。最值得称道的是词中叠词的运用。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徐釚《词苑丛谈》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这些叠字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表达出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难以言传的无奈与痛苦。“寻寻觅觅”,寻是找寻,觅是深一层的找寻。四字看似写词人动作,实则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怅惘、失落、无所依托的心境。是在寻找如烟的往事,曾经的感动,还是找寻渐走渐远的年华,夫唱妇随的和美生活片段?我们能真实感受的是她在 “寻寻觅觅”过程中表露的心酸与落寞。“寻寻觅觅”四字,起起伏伏,如同李商隐对人生的感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试想如果仅用“寻觅”二字就没有这么缠绵跌宕的艺术表达效果。词人眼中是西风紧,“满地黄花堆积”,客观景物的衰败与萧条正衬托心情的“冷冷清清”,意蕴又深一层。“凄凄惨惨戚戚”细致入微地描绘内心感受,是她坐卧不宁、衷肠难述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凄凄”是眼前景致与内在凄苦心情相连结的关键,承上启下。“惨惨戚戚”强调内心的况味,一腔愁苦,更与何人诉说?词的下阕描写“细雨”运用“点点滴滴”两个叠词,既写出环境之寂静,又写出“守着窗儿”听到的声音,好像美好生命一点一点走过一样,给人无尽的惆怅。

诗词中的叠字有状形、状声、状色等作用。诗中叠字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依叠字在句中的位置,可分为首珠对、腹珠对和尾珠对。

    一、首珠对

将叠词用在句首,最为常见。能够突出叠词所模拟的意象的情态,使诗句描写细腻,具有朦胧婉约之美。

片片花经眼,垂垂柳拂肩。(吴芾《暮春感怀》)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张籍《思远人》)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新亭》)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东流。(王昌龄《万岁楼》)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陆游《鹧鸪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

丁丁弦响村风急,灼灼桃花水岸香。(钱载《小店》)

    二、腹珠对

将叠词放在句中,多是对前面词语作补充说明,进一层渲染意象。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杜甫《漫成二首》)

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唐白居易《江夜舟行》)

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陆游《夜登山亭》)

疏林红叶纷纷下,绕径黄花细细开。(王庭珪《九日登鸿飞台》)

远烟芳草年年事,明月青天夜夜愁。(陈襄《悼古》)

    三、尾珠对

将叠词放在句尾。二字韵调相同,没有抑扬起伏的变化,所以用得最少。

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杜甫《城上》)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杜甫《绝句九首》)

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戴叔伦《哭朱放》)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许浑《早发天台寺度天姥岑》)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李绅《晏安寺》)

山鸟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王安石《送项判官》)

长白风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陈子龙《辽事杂诗》)

有的诗词句中用叠词较多,甚至整句都用,有极为强烈的律动美、韵味美、画面美。用叠词较多的称为“续滚对”。无论五言还是七言,一句之中往往连用两个叠音词,两句之间四个叠音词相互对偶。整句都是叠词的称为“连滚对”。这两种用法有的从不同角度描写意象,有的从一个角度描摹意象的多个层面。加重语气,强化诗词的感情色彩。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鳞鳞。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运用较多叠词诗词举例: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陆游《西园》)

处处落花春寂寂,时时中酒病恹恹。(刘兼《春昼醉眠》)

半世奇奇兼怪怪,一春白白与红红。(吴则礼《怀关圣功》)

有许奇奇并怪怪,直将少少胜多多。(刘克庄《题林文之诗卷》)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范成大《早发竹下》)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杨万里《过杨村》)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黄庭坚《咏雪奉呈广平公》)

弯弯竹径霏霏雪,小小溪桥淡淡云。(陈鉴之《探梅》)

恻恻相看复恻恻,行行送别重行行。(穆修《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

年年岁岁,时时处处,纷纷扰扰。(丘琼台《满江红·旅恩》)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叠词对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作者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情感体验,诗词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非常自我化。正如袁行霈教授所言:“诗人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独特的情趣和性格,构成意境的个性。陶渊明笔下的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李白笔下的月,陆游笔下的梅,也莫不如此。”④巧妙运用叠词,有助于作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叠字之运用贵在富有新意。明·粱桥《冰川诗式》卷十说:“诗下双字极难。”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也说:“诗用叠字最难。”古典诗词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呼之欲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