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服务全院团员青年和大学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学校,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农牧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当前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1、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偏离。从我校(院)校园文化的现状看,大学生文化活动基本是由团委、学生处、院(系)学管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而这些活动往往出于学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有的甚至出于一些临时性形式上的需要,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和爱好相差太远,因而难以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只是在一种被动、不太情愿地情绪下参加,难以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性不够。 2、与教师的联系脱节。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方面看,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被局限在学生系统内,有教师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其少见,偶尔有教师参加活动也是学工唱主角,教师作陪衬,师生间交流屈指可数,这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校园文化与普通教师的脱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具体形式,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内涵性的教育活动排斥在外,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洞性和肤浅性。 3、与知识的衔接不够。从有关调查也可看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中各类主题的比例为:文体竞赛类约占40%、青年志愿者类约占25%、社会实践类占19%、讲座报告类占8%、学生科技类占6%、其他占4%等。这表明:现有活动内容大部分是课外娱乐性的,与专业知识的穿插结合偏少,与课堂教学缺乏相通性,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性,也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应有的教育性和支撑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今后发展建设的主旋律。为此,我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建设工作: 1、以学为主,加强学风建设。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为了让我院学生有较好的自习环境,我院将现有的八个自习室分配到四个系中,方便学生们自己学习,也利于各专业老师、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专业上,思想上的辅导。同时,还可试点生活导师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生活学习上的导师,每个导师带5到10个学生不等,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院内部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通过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辅导员班主任公寓值班,走访宿舍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动态,亦师亦友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进一步完善我院师生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要重视扶持思想政治型、科技学术型社团的建立和发展,提高我院学生社团整体的层次和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学术氛围浓厚的学生活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 4、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型人才。 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以学风、校风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坚持立足本院特色,继续做好科技兴农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