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水稻早穗发生成因与预防对策

 LM0318 2012-04-04

浅析水稻早穗发生成因与预防对策

作者:缪慧英    文章来源:云南禄丰县农技推广中心    更新时间:2012-3-28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形成水稻早穗的原因与品种特性、移栽秧龄、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秧田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差、栽培管理不当等有密切的关系。  

    1、水稻早穗发生的原因       

    1.1水稻早穗的发生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生早穗的程度不同,其感温性也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出现早穗的可能性越高。特别是遇到高温、干旱年份,会使水稻营养生长期不正常的缩短,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主茎提前抽穗。品种熟期越早,对光温的反映越强烈,发生早穗的可能性越大。  

    1.2水稻早穗的发生与移栽秧龄有关:水稻移栽秧龄的长短与早穗有密切的关系,秧龄适中,秧苗发根力强,活棵快,植株健壮,生长旺盛。秧龄长,秧苗发根力弱,植株长势差。秧龄长加上秧田期管理不善的老秧苗,发根力衰退,栽后活棵慢。特别是部份早熟品种,秧龄范围比较严格,超过适宜秧龄移栽就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造成主茎带胎移栽,栽后不久就开始抽穗,形成老秧穗,品种生育期越短,秧龄弹性越小。如在禄丰县种植水稻“楚粳28号”,适宜秧龄为40—45天,超过50天秧龄移栽就会发生早穗现象。特别是连续高温、干旱、推迟移栽的田块,早穗现象必定出现。      

    1.3水稻早穗的发生与气候因素有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只要满足它所需的积温就会抽穗成熟,水稻的生育进程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快,若秧田期间气温高,日照充足,水稻生育进程加快,如移栽不及时,就会产生早穗。根据禄丰县早穗发生严重的年份调查,繁是高温少雨,日照充足的年份,必定是部份早熟品种早穗发生较严重之年。如1997年在禄丰县金山镇种植的水稻“楚粳23号”、“合系41号”品种上发生的早穗现象。2009年、2011年水稻“楚粳28号”上发生的早穗都属于高温少雨,日照充足的年份。而且是海拔越低的地区早穗现象越突出。  

    1.4水稻早穗的发生与栽插有关:水稻移栽时,应杜绝现犁、现耙、现栽,要待泥浆充分沉淀后,再进行浅栽浅插,这样有利于分蘖的生长和成穗率的增加。现犁现耙现栽,泥浆还没有充分沉淀,栽插后通过泥浆的下沉,会使栽插深度越来越深,不利于低位分蘖的产生,而产生高位分蘖,推迟分蘖时间,使水稻抽穗参差不齐。  

    1.5水稻早穗的发生与秧苗素质有关:秧田期播种过密,秧苗生长拥挤,群体结构差,造成秧苗长势弱,秧苗素质差,移栽后缓苗期长,分蘖推迟,致使营养生长期缩短,也易导致早穗的发生。       1.6水稻早穗的发生与施肥管理有关:秧龄长,秧苗素质差,加上移栽后肥水管理不当,也会发生早穗。如栽插过深,氮肥施用过迟,或氮肥施用量不足,养份条件差,前期长势过弱,水稻生长受到抑制,迫使主茎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也是早穗发生的原因之一。      

    2、水稻早穗的预防对策      

    2.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秧龄: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气候特点,前茬作物品种收获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移栽秧龄,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特别是等雨栽秧的地区,应尽量采用旱育种,以提高秧龄弹性,预防水稻早穗发生。      

    2.2严格控制播种量,培育带蘖壮秧:壮秧的秧龄弹性相对要大,秧苗个体营养面积也大,容易协调根、茎、叶生长。因此,应严格控制播种量,培育壮秧,也是预防水稻早穗的措施之一。禄丰县一般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20—30㎏,加上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秧苗素质,控制早穗的发生。      

    2.3提高栽插质量:移栽时要特别注意浅栽浅插,切忌深插,深插不利于低位分蘖的产生。还会因深插缺氧造成水稻生长不良而形成早穗现象。  

    2.4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在施肥上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中层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秧苗返青后就能很快吸收到氮素养份,促进营养生长和分蘖早生快发。肥力条件高,氮肥用量足,早穗现象减少。肥力条件差,施肥量低,早穗现象加重。在水份管理上应科学管水,前期不宜灌深水,因深水会影响稻根呼吸和根系发育,形成黑根、降低根系活力,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而后期不能缺水,缺水花粉和柱头容易受旱干枯,影响受粉或抽穗不齐,降低结实粒。  

    2.5不栽超龄秧:在栽插时尽量不栽超龄秧,若秧苗不够,不得不栽时。在秧田内要重施起身肥,大田期应重施中层肥,早施分蘖肥。最好是施用提苗较快的速效氮肥碳酸氢氨,协调水稻营养生长,减轻早穗的发生。      

    3、早穗发生的补救措施      

    3.1出现早穗的田块,应根据苗情状况,及时追施氮肥,保证分蘖穗的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分蘖穗在产量构成中的主要作用,减少因早穗造成的产量损失。      

    3.2已经发生早穗的田块,要加强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孕穗期的田块,不能晒田,要保持一定水层,避免因缺水造成颖花退化,空秕增加。争取最大程度地挽回因早穗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3.3对稻苗淡绿,表现落黄的田块,要及时补施保花肥,促使分蘖穗早生快发,增加分蘖成穗率。抽穗期和灌浆期要实施根外追肥,延长功能叶的持绿时间,提高光合效力,提高结实粒和增加千粒重,降低产量损失。  

    3.4如遇高温、日照充足,稻田应灌深水,提高田间湿度,降低穗层温度,防止高温造成结实率下降而影响水稻产量。      

    3.5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做好“三病,两虫”(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的防治工作。在水稻分蘖盛期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克,艾美乐2克喷雾预防叶稻瘟、稻飞虱。孕穗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克,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0—75克喷雾预防穗颈稻瘟和稻曲病。水稻破肚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克,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0—75克,18%杀虫双水剂250克喷雾预治水稻枝梗瘟、稻曲病和螟虫。同时在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区还要做好白叶枯病的防治工作。  

    4、小结      

    通过对水稻早穗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发水稻早穗发生的因素,提出预防对策,做好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早穗造成的产量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